细叶短柱油茶
山茶科(Theaceae)一属,常绿灌木或乔木,约280种,产于东亚。以花朵美丽的观赏种类及产茶叶的茶树(C.sinensis,有时称Theasinensis)著称。普通山茶(C.japonica,即日本山茶、山茶)最为著名,特别是它的重瓣花栽培变种,花瓣层层重叠,颜色或白或粉或红,或杂色。
- 拉丁名
- Camellia L.
- 别名
- 诺丽果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杜鹃花目
- 科
- 山茶科
- 种
- 玉碟梅
- 亚科
- 山茶亚科
- 族
- 山茶族
- 属
- 山茶属
- 类型
- 常绿花灌木类
与细叶短柱油茶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叶多为革质,羽状脉,有锯齿,具柄,少数抱茎叶近无柄。花两性,顶生或腋生,单花或2-3朵并生,有短柄;苞片2-6片,或更多;萼片5-6,分离或基部连生,有时更多,苞片与萼片有时逐渐转变,组成苞被,从6片多至15片,脱落或宿存;花冠白色或红色,有时黄色,基部多少连合;花瓣5-12片,栽培种常为重瓣,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排成2-6轮,外轮花丝常于下半部连合成花丝管,并与花瓣基部合生;花药纵裂,背部着生,有时为基部着生;子房上位,3-5室,花柱5-3条或5-3裂;每室有胚珠数个。果为蒴果,5-3爿自上部裂开,少数从下部裂开,果爿木质或栓质;中轴存在,或因2室不育而无中轴;种子圆球形或半圆形,种皮角质,胚乳丰富。
地理分布
约20组,共280种,分布于东亚北回归线两侧,我国有238种,以云南、广西、广东及四川最多。余产中南半岛及日本。
植物价值
本属植物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茶树茶叶是广泛嗜好的饮料,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种子含油量高,是食用油及工业用油的主要来源,少数种类供药用,大多数种类具有观赏价值。
下级分类
-
巧红梅
形态特征巧红梅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红紫尚润;内质香气鲜灵浓郁,具有明显的鲜花香气,汤色浅红明亮,叶底细嫩匀亮。巧红梅的花朵为紫红色或紫色,花簇紧密,花瓣较尖,尖处略为黄色,花瓣中间为白色。植株较为纤细,为翠绿色,植株上有绒毛。分布范围巧红梅通
-
杜鹃红山茶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1~2.5m,目前最高可达5m,冠幅0.5~1m,最大胸径约5.8cm。阴生或半阴生,1年可以抽梢3~4次,株型紧凑,分枝密,嫩枝无毛,略显红色,老枝光滑,灰褐色。叶倒卵形、长倒卵形及倒心状披针形,先端园钝或者稍微有凹陷,基部楔形;叶上表面光亮碧绿,下表面
-
普洱茶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西南部各地老林中。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早田氏红淡比
产地分布台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浙江连蕊茶
产地分布浙,闽,赣,湘,粤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扁果红山茶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10-14厘米,宽4-6厘米,先端渐尖或急锐尖,基部阔楔形或钝,上面发亮,下面无毛,侧脉7-8对,干后在上面稍陷下,在下面能见,网脉不明显,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1-1.2厘米。花生于枝顶叶腋内,红色或淡红色,近无柄,
-
皱叶柃
形态特征灌木,高2-4米;嫩枝圆柱形,粗壮,灰褐色或褐色,初时密被黄褐色长柔毛,后则逐渐脱落变无毛,小枝灰褐色,多少具2棱,无毛;顶芽锥形,密被黄褐色长柔毛。叶厚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7-9.5厘米,宽2-3.5厘米,顶端急窄缩呈短渐尖,基部钝或近圆形,边缘密生细锯齿
-
格药柃
产地分布产于东苏南部(苏州、宜兴、吴县)、安徽南部(黄山、祁门、宣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中部、北部和南部(乐昌)、香港、湖北东南部(通山、武汉)、湖南东部和南部(衡山、南岳、通山)四川中部(峨眉、万源、雅安)及贵州西北部(赤水、绥阳、遵义)等地。形态特征
-
陈氏红山茶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克瑞墨大牡丹
形态特征克瑞墨大牡丹是茶花的一个品种。灌木。叶片浓绿色,椭圆形,叶脉清晰,叶片长约10-13厘米,宽约6-8厘米,在茶花中叶片比较大气。属于所谓红花配绿叶,是香茶花当中为数不多的精品。叶为革质,羽状脉,有锯齿,具柄,少数抱茎叶近无柄。花两性,顶生或腋生,单花或2-3朵并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