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芙蓉
非洲芙蓉(学名:DombeyaacutangulaCav.)是梧桐科,非洲芙蓉属常绿中型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圆形,枝叶密集。树枝棕色,叶面质感粗糙,叶片互生,心形,叶缘顿锯齿,掌状脉,花从叶腋间伸出,伞形花序,冬季开花,12月至翌年3月开花。原生于东非及马达加斯加等地,是一种秀丽的开花植物,广泛种植于世界不同地区,亦有与同属植物进行不同的杂交栽培。因漂亮鲜艳的悬垂花球而博得人们的喜爱,适合庭院、公园、校园等丛植及片植。在无霜地区可露地栽培,北方冬季需进入温室养护。
- 拉丁名
- Dombeya acutangula Cav.
- 别名
- 吊芙蓉、百铃花、粉红球、热带绣球花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锦葵目
- 科
- 梧桐科
- 种
- 非洲芙蓉
- 亚科
- 狗牙花亚科
- 族
- 狗牙花族
- 属
- 非洲芙蓉属
- 类型
- 常绿花灌木类
与非洲芙蓉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中型灌木或小乔木,一般有几米高,但最高可达15米。间有明显主干但并不强健,如植株高于7米以上需用支撑物或经修剪。树冠圆形,枝叶密集。树枝棕色。
叶面质感粗糙,单叶互生,具托叶,心形,叶缘顿锯齿,掌状脉7至9条,枝及叶均被柔毛。
花从叶腋间伸出,悬吊著一个花苞。花为伞形花序,因此开花时会长出花轴,花轴下辐射出具等长小花梗的小花。一个花球可包含二十多朵粉红色的小花,每朵小花有瓣5块,约2.54厘米大,有一白色星顶状雄蕊及多枝雌蕊围绕。全开时聚生且悬吊而下,冬季开花,花期为由12月至翌年3月。
地理分布
非洲芙蓉原产非洲大陆东部至靠近南非州的马达加斯加岛,截止到2003年热带地区的庭院内已广泛栽培。
生长习性
性喜阳光,最好能全光照养护,但在部分遮光的条件下亦生长良好。对水分要求不严,但不可过于干旱。一般要求温度8℃以上才能安全越冬,可耐短时间的低温,叶片遇霜冻会呈现古铜色。非洲芙蓉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忍耐沙质壤土,但以在肥沃的土壤种植为佳。
繁殖方法
在中国栽培时因不结实,所以采用扦插繁殖,每年花后,稍带其养分恢复,于4月上旬结合整形取枝扦插。扦插时选择成熟的枝条,每段约15厘米-20厘米,斜插于红土壤中,保持75%-90%的湿度并遮荫,约20-30天左右能生根,生根后可移栽。
栽培技术
温度与光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霜冻。适宜生长温度20℃-30℃,冬季气温低于15℃生长停滞,低于3-5℃有冻害,在华南地区可将该种植在向南背北的地方。中国北方栽培时,只适宜盆栽,在温棚内越冬。
土壤与施肥:生长较快,喜肥沃湿润而不积水的沙质壤土,能耐较干的环境。定植市要施足基肥,成活后每月施1次液体复合肥。每年早春进行一次修剪整枝,老化的植株需施以重剪。通风不良时,下部叶片易枯焦、脱落。
病虫防治
病害有介壳虫、蚜虫、线虫、煤污病等。
当介壳虫发生时,在尚未形成蜡质壳时,可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敌百虫250倍液喷杀,一般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1-3次效果较好。
对蚜虫的防治一定要及时,可在3-4间虫卵孵化时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乙烯甲胺磷1000倍液喷杀,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即可。
有煤污病发生时,初时在叶片上产生灰黑色霉污菌菌落,分布于叶面局部或叶脉附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面。在发病时,及时喷施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隔15天1次,连续2-3次。
主要价值
非洲芙蓉花美丽且有淡淡的香味,具极高的观赏价值,可供园林观赏,也是蜜源植物。不论作为公园栽培种或盆栽种均是不错的选择,是城市绿化的新优树种,适合岭南等无霜地区栽培,北方栽培冬季则需进入温室。
-
绒毛苹婆
形态特征乔木;树皮灰白色;小枝粗壮,并有叶痕,幼时有褐色星状短柔毛。叶掌状3-7裂,基部广心形,长17-22厘米,长宽几相等;中间的裂片广卵形,尾状渐尖,长达8厘米,基部宽约8厘米,叶的上面被稀疏的短柔毛,下面密被黄褐色星状茸毛;叶柄粗壮,长约16厘米,有毛;托叶披针形,长约
-
梅蓝
形态特征小灌木,高1米;小枝密被淡黄褐色短柔毛。叶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5-4厘米,宽1.5-3厘米,顶端钝,基部圆形或浅心形,两面均密被短柔毛,下面带灰白色,叶缘有细锯齿;叶柄长1-1.5厘米,密被淡黄褐色短柔毛;托叶条状锥尖形,很小,长约4毫米,远比叶柄
-
昂天莲
形态特征灌木,高1-4米,小枝幼时密被星状茸毛。叶心形或卵状心形,有时为3-5浅裂,长10-22厘米,宽9-18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斜心形,上面无毛或被稀疏的星状柔毛,下面密被短茸毛,基生脉3-7条,叶脉在两面均凸出;叶柄长1-10厘米;托叶条形,长5-10毫米,
-
假苹婆
形态特征乔木,小枝幼时被毛。叶椭圆形、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9-20厘米,宽3.5-8厘米,顶端急尖,基部钝形或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几无毛,侧脉每边7-9条,弯拱,在近叶缘不明显连结;叶柄长2.5-3.5厘米。圆锥花序腋生,长4-10厘米,密集且多分枝;花淡红色,萼片5枚
-
胖大海
形态特征椭圆状披针形的单叶互生,叶片革质,长10~20cm,宽6~12cm,全缘或前端3浅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同株;花萼钟状,深裂。船形的骨朵果1~5个,着生于果梗,长可达24cm。种子椭圆形至倒卵形,深褐色,种皮脆而薄,浸水后膨大成海绵状,内含丰富的粘液质。
-
澳洲火焰木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原产地为落叶乔木),主杆通直,冠幅较大,树形有层次感,株形立体感强。叶片宽大,开花时间为4-7月,花色艳红。叶:叶互生,掌状裂叶7-9裂,裂片再呈羽状深裂,先端锐尖,革质。花:夏季开花,圆锥花序。花的形状象小铃钟或小酒瓶,先叶开放
-
夜落金钱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0.5-1米,被稀疏的星状柔毛。叶条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圆形或截形,边缘有钝锯齿;叶柄长1-2.5厘米。花1-2朵生于叶腋,开于午间,闭于明晨;萼片5枚,披针形,长约1厘米,外面被星状柔毛及刚毛;花瓣5片,红色
-
凹脉苹婆
形态特征乔木或灌木,小枝干时灰褐色,幼嫩部分被稀疏的星状短柔毛。叶薄革质,椭圆状倒披针形,长7-17厘米,宽6-9.5厘米,顶端尾状或尾状渐尖,基部钝形,全缘但有不明显的波状,上面无毛,下面几无毛但在主脉和侧脉上被稀疏的淡黄褐色短柔毛,侧脉每边14-16条,上举且弯拱;全部叶
-
午时花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0.5-1米,被稀疏的星状柔毛。叶条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圆形或截形,边缘有钝锯齿;叶柄长1-2.5厘米。花1-2朵生于叶腋,开于午间,闭于明晨;萼片5枚,披针形,长约1厘米,外面被星
-
马松子
形态特征半灌木状草本,高不及1米;枝黄褐色,略被星状短柔毛。叶薄纸质,卵形、矩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稀有不明显的3浅裂,长2.5-7厘米,宽1-1.3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上面近于无毛,下面略被星状短柔毛,基生脉5条;叶柄长5-25毫米;托叶条形,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