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榕
岛榕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学名
- FicusvirgataReinw.exBl.
- 别名
- 无
- 科
- 桑科
- 属
- 榕属
与岛榕相似植物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我国台湾(台北、台东)。国外分布:琉球、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马鲁古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常绿中型乔木,通常附生,小枝浅黄至黄褐色,平滑,叶近对称,革质,两面无毛,皮孔下陷,长卵形,长16-22厘米,宽4-6.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稍歪斜,基生叶脉延长,侧脉6-11对;叶柄有糠秕状鳞片,短粗,内弯曲,长0.5-1.5厘米;托叶披针形,薄膜质,黄白色,长1.5-2.5厘米,早落。榕果单生或成对腋生,卵圆形,直径8-10毫米,成熟时橙黄色至紫红褐色,表面光滑,无基生苞片,有3-6毫米长的短总梗;雄花花被片4,白色或黄色,雄蕊1稀为2,无退化雌蕊;瘿花无柄或具短柄,花被片4,子房光滑,椭圆形或倒卵形,花柱侧生或近顶生,柱头膨大。瘦果短椭圆形,直径8-10毫米。
生长习惯
暂无
繁殖培育
暂无
园林用途
暂无
病虫害防治
暂无
-
台湾榕
产地分布分布于台湾、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越南北部也有。形态特征叶膜质,线状披针形,侧脉多对,平行展出,小脉不明显。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
-
竹叶榕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福建、台湾、浙江(龙泉、丽水)、湖南(保靖、洞口)、湖北、广东(从化、大埔、阳山、连山)、海南、广西(大苗山、于、天峨)、贵州(松桃、榕江、独山、安龙)。形态特征小灌木,高1-3米;小枝散生灰白色硬毛,节间短。叶纸质,干后灰
-
多脉榕
产地分布产云南东南部的西畴、麻栗坡(模式标本产地)形态特征藤状灌木,幼枝散生浅褐色柔毛。叶两列,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17厘米,宽4-8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全缘,中脉和侧脉两面明显隆起,基生叶脉三出,短,侧脉15-17
-
钝叶榕
产地分布产云南南部至西南部,贵州(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常生于海拔530-1350米,石灰岩山地或村寨附近,偶有栽培于庭园。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越南、印度西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也有分布。形态特征乔
-
薄叶爬藤榕
产地分布湖北分布:来凤,咸丰,鹤峰,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宜昌,秭归,兴山国内分布: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形态特征攀援灌木;小枝具稀疏柔毛。叶厚纸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干时常皱折,顶端具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叶背网脉
-
桑橙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达8米(原产区可达20米);树冠疏展,树皮黄褐色,具深沟槽;皮孔近圆形,明显,浅黄色;枝绿色,幼嫩时被白色柔毛;长枝具刺,短枝上的刺生于无叶枝腋。叶厚纸质,幼嫩时被柔毛,后脱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2厘米,宽4-8厘米,全缘,两面绿色,无钟乳
-
花叶榕
形态特征花叶榕为常绿灌木,株高2米至3米,分枝较多,小枝弯壮装。叶椭圆形,叶端具乳白色斑。有下垂的枝条,叶互生,阔椭圆形,革质光亮,全缘,淡绿色,叶脉及叶缘具不规则的黄色斑块。叶柄长,托叶披针形。全株具乳汁。生长环境为常绿灌木。喜温暖明亮且湿度
-
斑叶垂榕
形态特征大乔木,高达20米,胸径30-50厘米,树冠广阔;树皮灰色,平滑;小枝下垂。叶薄革质,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一级侧脉与二级侧脉难于区分,平行展出,直达近叶边缘,网结成边脉,两面光滑无毛;叶柄长1-2厘米,上面有
-
桑树
形态特征乔木或为灌木,高3-10米或更高,胸径可达50厘米,树皮厚,灰色,具不规则浅纵裂;冬芽红褐色,卵形,芽鳞覆瓦状排列,灰褐色,有细毛;小枝有细毛。叶卵形或广卵形,长5-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渐尖或圆钝,基部圆形至浅心形,边缘锯齿粗钝,有时叶为各种分裂,表面
-
丛毛垂叶榕
产地分布在我国仅见于云南(金平、红河、西双版纳、耿马等地)。尼泊尔、印度东北部、越南、泰国、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形态特征本变种榕果表面有丛毛或无毛,较大,径18-20毫米。生长习惯暂无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