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藤黄
大果藤黄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Ziziphus incurva Roxb.
- 别名
- 滇枣,麦抱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鼠李目
- 科
- 鼠李科
- 种
- 毛脉枣
- 族
- 枣族.
- 属
- 枣属
- 类型
- 落叶阔叶乔木类
与大果藤黄相似植物
大果藤黄基本信息
学名GarciniapedunculataRoxb
别名奇尼昔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侧膜胎座目Parietales
山茶亚目Theineae
藤黄科Guttiferae
藤黄亚科Clusioideae
藤黄族Garcinieae
藤黄属Garcinia
形态特征
乔木,高约20米;树皮厚,栓皮状。叶片坚纸质,椭圆形,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15-25(-28)厘米,宽7-12厘米,顶端通常浑圆,稀钝渐尖,基部楔形,中脉粗壮,在上面微下陷,在下面隆起,侧脉整齐,斜升,9-14对,第三次级脉几平行,互相联结,几不明显,叶柄长2-2.5厘米。花杂性,异株,4基数;雄花序顶生,直立,圆锥状聚伞花序,长8-15厘米,有花8-12朵,总梗长3-6厘米;花梗粗壮,自上至下渐细,长3-7厘米,宽3-7毫米;萼片阔卵形或近圆形,厚肉质,边缘膜质;花瓣黄色,长方状披针形,长7-8毫米,雄蕊合生成1束,几无花丝或靠近退化雌蕊的少数几枚具短的花丝,束柄头状,长约3毫米,包围-退化雌蕊,花药多数,退化雌蕊圆柱状楔形,稍有稜,柱头盾形,具不明显的瘤突;雌花通常成对或单生于枝条顶端;花梗粗壮,长3.5-4.5厘米或更多,宽5-6毫米,微4稜形,基部具半圆形苞片2;子房近圆球形,8-10室,柱头辐射状,8-10裂,上面具乳头状瘤突;退化雄蕊基部联合成1轮,包围子房,约80-100枚,上端部分分离。果大,成熟时扁球形,两端凹陷,直径11-20厘米,黄色,光滑,果柄长5-6厘米,有种子8-10。种子肾形,假种皮多汁。花期8-12月,果期12-1月。
产地分布
产云南西部(瑞丽、盈江)、西藏东南部(墨脱),生于低山坡地潮湿的密林中,海拔250-350(-1500)米。孟加拉北部和东部也有分布,有时也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孟加拉。
用途
果实中间部分及多汁的假种皮橙红色,当地群众常食用,味颇酸;树皮、枝、叶及各部几不流黄色树脂。
本种提示
本种的特征在于花序总梗和花梗长而粗壮,果实硕大,极易识别。唯雌花的退化雄蕊数目除W.Roxburgh的原描述未提及外,T.Antlers.(inFl.Brit.Ind.1:264.1874.)描述为20-30枚,Pierre(Fl.For.Cochinch.Enum.24.1885-88)描述为18-20枚,而国产标本(陶国达17879,南药队6862)为90-100枚,其他特征均与文献资料基本一致。
-
含羞草决明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30-60厘米,多分枝;枝条纤细,被微柔毛。叶长4-8厘米,在叶柄的上端、最下一对小叶的下方有圆盘状腺体1枚;小叶20-50对,线状镰形,长3-4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短急尖,两侧不对称,中脉靠近叶的上缘,干时呈红褐色;托叶
-
白星海芋
形态特征白星海芋多年生热带草本。茎粗厚,短缩,大都为地下茎,稀上升或为直立地上茎,密布叶柄痕。叶具长柄,下部多少具长鞘;叶片幼时通常盾状,成年植株的多为箭状心形,边缘全缘或浅波状,有的羽状分裂几达中肋(我国不产),后裂片卵形或三角形,常部分联合;下部I级侧脉向下弯,稀辐射状,
-
山芥
种名:山芥学名:BarbareaorthocerasLédeb.别名:山芥菜科:十字花科属:山芥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新疆北部地区。国外分布:苏联、日本也有分布
-
景天点地梅
景天点地梅基本信息学名AndrosacebulleyanaG.For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报春花目Primulales报春花
-
双色酢浆草
双色酢浆草简介酢浆草科中已知有900个物种,当中有800个是属于酢浆草属。很多物种都被称为酢浆草。酢浆草属除了在极地外,遍布于世界各地。在巴西及墨西哥的热带及南非的品种特别丰富。
-
东非凤仙
形态特征东非凤仙花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附生或亚灌木,茎通常肉质,直立或平卧,下部节上常生根。单叶,螺旋状排列,对生或轮生,具柄或无柄,无托叶或有时叶柄基具1对托叶状腺体,羽状脉,边缘具圆齿或锯齿,齿端具小尖头,齿基部常具腺状小尖。花花单生或
-
木本绣球
形态特征绣球荚蒾(原变型)学名:ViburnummacrocephalumFort.formamacrocephalum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达4米;树皮灰褐色或灰白色;芽、幼技、叶柄及花序均密被灰白色或黄白色簇状短毛,后渐变无毛。叶临冬至翌年春季逐
-
大果花楸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5-8米,有时附生在其他乔木枝干上面;小枝粗壮,圆柱形,具明显皮孔,幼嫩时微被短柔毛,老时脱落,黑褐色;冬芽膨大,卵形,先端稍钝,外被多数棕褐色鳞片,无毛。叶片椭圆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0-18厘米,宽5-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
-
乱子草
种名:乱子草学名:MuhlenbergiahugeliiTrin.别名:科:禾本科属:乱子草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等地区。国外分布:苏联、印度、日本、朝鲜、菲律宾等地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
-
簇穗薹草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四川。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