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乔木植物 > 毛洋槐

毛洋槐

编辑:爱春蕙发布时间:2021-02-08 15:49:27

毛洋槐(学名:RobiniahispidaL.)是豆科,刺槐属落叶灌木,高1-3米。幼枝密被紫红色硬腺毛及白色曲柔毛,二年生枝密被褐色刚毛,叶轴被刚毛及白色短曲柔毛,上有沟槽,小叶5-7(-8)对,椭圆形、卵形、阔卵形至近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3-8朵,苞片卵状披针形,花萼紫红色,斜钟形,花冠红色至玫瑰红色,花瓣具柄,旗瓣近肾形。雄蕊二体,花药椭圆形,子房近圆柱形,密布腺状突起,沿缝线微被柔毛,柱头顶生,胚珠多数,荚果线形,果颈短,有种子3-5粒。花期5-6月,果期7-10月。

拉丁名
Robinia hispida L.
别名
毛刺槐、江南槐、粉花刺槐、粉花洋槐、红毛洋槐、无刺槐、紫雀花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杜鹃花目
豆科
毛刺槐
亚科
蝶形花亚科
荚蒾族
刺槐属
类型
落叶花灌木类

与毛洋槐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3米。幼枝绿色,密被紫红色硬腺毛及白色曲柔毛,二年生枝深灰褐色,密被褐色刚毛,毛长2-5毫米,羽状复叶长15-30厘米;叶轴被刚毛及白色短曲柔毛,上面有沟槽;小叶5-7(-8)对,椭圆形、卵形、阔卵形至近圆形,长1.8-5厘米,宽1.5-3.5厘米,通常叶轴下部1对小叶最小,两端圆,先端芒尖,幼嫩时上面暗红色,后变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中脉疏被毛;小叶柄被白色柔毛;小托叶芒状,宿存。

总状花序腋生,除花冠外,均被紫红色腺毛及白色细柔毛,花3-8朵;总花梗长4-8.5厘米;苞片卵状披针形,长5-6毫米,有时上部3裂,先端渐尾尖,早落;花萼紫红色,斜钟形,萼筒长约5毫米,萼齿卵状三角形,长3-6毫米,先端尾尖至钻状;花冠红色至玫瑰红色,花瓣具柄,旗瓣近肾形,长约2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凹缺,翼瓣镰形;长约2厘米,龙骨瓣近三角形,长约1.5厘米,先端圆,前缘合生,与翼瓣均具耳;雄蕊二体,对旗瓣的1枚分离,花药椭圆形;子房近圆柱形,长约1.5厘米,密布腺状突起,沿缝线微被柔毛,柱头顶生,胚珠多数,荚果线形,长5-8厘米,宽8-12毫米,扁平,密被腺刚毛,先端急尖,果颈短,有种子3-5粒。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毛洋槐喜光,在过荫处多生长不良,耐寒性较强,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一定的耐盐碱力,在PH8.7,含盐量0.2%的轻度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嫁接苗抗风力不强,不宜栽植于风口或开阔处,否则易出现“掉头”情况。耐旱,不耐水湿。耐修剪。对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抗性。

分布范围

原产北美洲,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南部、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

繁殖方法

毛洋槐的繁殖大多用刺槐作砧木进行嫁接,嫁接一般在春季萌芽前进行,多采用切接法。砧木应选择胸径6厘米以上,且经多次移栽的刺槐,砧木树干通直,长势旺盛且无病虫害。接穗可选择长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植株上选取,一般选择2年生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枝条作接穗,接穗长度一般在8-10厘米。嫁接时,接穗应削成楔形插入,接穗和砧木的皮层对合好,然后用塑料带紧紧缠绕,勿使其松动,嫁接处用蜡密封,然后套上一个塑料袋进行保湿。20天左右伤口可愈合,接穗抽绳出芽子。

栽培技术

起苗运输

起苗时尽量保证苗木根系的完整,及时假植防止根系失水,运输前蘸泥浆,并用薄塑料将苗木根系全部包入塑料中,装车时轻拿轻放,不能踩踏。运输苗木时,为防止苗木失水干燥,宜用棚布加以覆盖。运输期间应检查包内温度和湿度,如包内温度高,应将包打开适当通风,如湿度低应及时喷水。

水肥管理

毛洋槐对水的要求不高,大苗平时可靠自然降水生长。对于新栽植的小苗,则应适当加强浇水管理。栽植时应浇好头三水,此后每月浇一次水,秋末浇足浇透封冻水。翌年早春及时浇解冻水,其余时间可靠自然降水,秋末浇好封冻水。移栽三年后,每年只需浇好解冻水和封冻水即可。

毛洋槐较耐瘠薄,但充足的肥料可使苗木生长旺盛,特别是新栽苗木时施用适量的肥料可使苗子快速恢复树势。栽植时最好施用经附属发酵的牛马粪,牛马粪肥效缓和且持续时间长,不会发生烧根的现象。6月初可施用一次尿素,可促进苗木长枝长叶,秋末结合浇冻水可浅施一次腐叶肥。从第二年起,可每年浇封冻水时施用一次腐叶肥即可。

修剪整形

在华北地区,毛洋槐多呈大灌木或小乔木状。在对这种苗子修剪时,首先要注意整个冠形的美观,要保持冠形呈伞状,对过于繁密的枝条要及时进行疏除,对过长的枝条要进行短截。要及时将病虫枝、干枯枝和无用枝疏除。对于砧木抽生出的萌蘖,要及时抹除。

病虫防治

毛洋槐常见的病害有紫纹羽病,此病常至使根部腐烂而树容易被大风刮倒。如果有发生,可于7-8月在树根部撒上草木灰,用量为每株1公斤,然后将土翻起并耙细。毛刺槐还容易罹患白粉病和煤污病,如有白粉病发生,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喷2-3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如果有煤污病发生,可首先杀灭蚜虫和介壳虫,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喷洒,每7天一次,连续喷3-3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主要价值

树冠浓密,花大,色艳丽,散发芳香,适于孤植、列植、丛植在疏林、草坪、公园、高速公路及城市主干道两侧。它可与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分别组景,构成十分稳定的底色或背景,观赏价值较高。

相关植物
  • 紫水晶山蚂蝗

    形态特征叶为羽状三出复叶或退化为单小叶;具托叶和小托叶,托叶通常干膜质,有条纹,小托叶钻形或丝状;小叶全缘或浅波状。花通常较小;组成腋生或顶生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小为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苞片宿存或早落,小苞片有或缺;花萼钟状,4-5裂,裂片较萼筒长或短,上部裂片全缘或先端2

  • 野豌豆

    形态特征植株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叶根茎匍匐,茎柔细斜升或攀援,具棱,疏被柔毛。偶数羽状复叶长7-12厘米,叶轴顶端卷须发达;托叶半戟形,有2-4裂齿;小叶5-7对,长卵圆形或长圆披针形,长0.6-3

  • 稻城木蓝

    形态特征灌木,高达2米。枝紫红色,略呈圆柱形,稍具棱,有锈色皮孔,幼时密被白色平贴丁字毛,后变无毛。羽状复叶长11-17厘米;叶柄长2-3.5厘米,扁平或略具槽沟;托叶线形,长3-6毫米;小叶6-8(-9)对,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稀椭圆形,长1.7-2.5厘米,宽6

  • 光叶马鞍树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2-7米;树皮灰色。小枝幼时绿色,有紫褐色斑点,被淡褐色柔毛,在芽和叶柄基部的膨大部分最密,后变为棕紫色,无毛或有疏毛;芽密被褐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长12-16.5厘米;叶轴有灰白色疏毛,在叶轴顶端1对小叶处延长2.4-3厘米生顶小叶;小叶2(-3)

  • 硬毛木蓝

    形态特征平卧或直立亚灌木,高30-100厘米;多分枝。茎圆柱形,枝、叶柄和花序均被开展长硬毛。羽状复叶长2.5-10厘米;叶柄长约1厘米,叶轴上面有槽,有灰褐色开展毛;小叶3-5对,对生,纸质,倒卵形或长圆形,长3-3.5厘米,宽1-2厘米,先端圆钝,基部阔楔形,两面有伏贴毛

  • 圆叶黄耆

    形态特征整体多年生垫状草本。根茎根粗壮,圆锥形,直径6-8毫米,木质,褐色,根颈多歧。茎极短缩,多数,下部为残存叶柄和托叶所包围。叶羽状复叶有9一11片小叶,长1.5-4厘米,叶柄长2-2.5厘米,连同叶轴

  • 多花马鞍树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幼枝密生灰白色短毛,后呈暗紫色或暗灰色,无毛;冬芽扁卵形,褐色,被短灰色毛。羽状复叶,长14-20厘米;叶轴近无毛;小叶5-6(10)对,披针状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1.7-6厘米,宽1-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楔形或圆形,幼叶下面被毛,后脱

  • 克特明棘豆

    形态特征克特明棘豆为多年生草本,高8-12厘米。茎缩短,残存有枯萎叶轴和托叶。羽状复叶长5-7厘米;托叶草质,披针形,于1/3处与叶柄贴生,于基部彼此合生,分离部分披针形,被白色长柔毛;叶柄与叶轴疏被长柔毛;小叶21-25,卵形、广椭圆状披针形,长5-8毫米,宽2-4毫米,先

  • 绒毛黄耆

    形态特征根状茎圆柱形,褐色,直径1-1.5毫米。茎单一或2枝生于根状茎顶端,高3-5厘米,连同全株密被白色绒毛。羽状复叶具11-17片小叶,长1.5-2厘米,宽10-11毫米,叶柄长6-7毫米;托叶宽卵形或近半长圆形,长1.5-2毫米,先端钝圆,下

  • 窄翼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直伸,直径可达2.5厘米。茎直立,高50-100厘米,具条纹;被稍开展的白色柔毛或混生黑色毛。羽状复叶有17-25片小叶,长5-12厘米,具短柄;托叶草质,离生,线状披针形,长6-10毫米,具缘毛;小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