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科普花卉养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花谱百科 > 养花知识 > 凌霄花花语

凌霄花花语,速求各种藤蔓的花语。

2019-09-28 11:33:35

专注帮你解答凌霄花花语的难点问题,下面会提供有关凌霄花花语的多种解决方式,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09-28 11:33:30整理发布。

描写凌霄花的诗词

1、《咏凌霄花》 唐 白居易

有木名凌霄,戳秀非孤标.偶依一棵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飘.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2、《夏日杂题》 宋 陆游

眈眈丑石罴当道,矫矫长松龙上天.

满地凌霄花不扫,我来六月听鸣蝉.

3、《凌霄花》  宋 董嗣杲

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

彤蕊有时承雨露,苍藤无赖拂云烟。

艳欹偷醉斜阳里,体弱愁缠立石颠。

翠飐红英高百尺,藏春坞上忆坡仙。

4、《凌霄花》宋  贾昌朝  

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5、《 凌霄花》宋 陆游

庭中青松四无邻,凌霄百尺依松身。

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 

 

历史上,凌霄花一直被喻为志存高远。宋代贾昌期赋诗赞曰:“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唐代欧阳炯诗云:“凌霄多半绕棕榈,深染栀黄色不如。满对微风吹细叶,一条龙甲入清虚。”描绘了凌霄具龙之姿,花、叶在微风下的动势。还有很多文人墨客对凌霄花赞赏有加。

清人李笠翁评价凌霄花说:“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把它比喻成“天际真人”,不能想看就看得到的,想看此花,必须准备好奇石古木,否则它无所依附就不会长,即使能长也长不高。李渔说,自己年纪都一大把了,要我到哪里去找奇石古木呢,要买又没有这个闲钱,非要看凌霄,那只能徒步到深山老林里去了。

宋人杨绘有诗赞日:“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修明。”敢与太阳比鲜妍的花,必是血性之花了。她宁愿停止生长,也不愿匍匐在地,这也是凌霄花的执拗与血性吧。所以在西方,凌霄花的花语是“声誉”。

速求各种藤蔓的花语。

藤蔓植物 (Climbing Plant) 花语:美丽
藤蔓皇后-----clematis的花语:宽恕我,我因你而有罪.

赞美“凌霄花”的诗句有哪些?

1,《咏凌霄花》宋代 贾昌朝

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译文:凌霄花在云雾缭绕中向上生长,像是有高远的志向一样,向着太阳生长却没有奉承太阳的心。

2,《咏凌霄花》宋代 袁燮

松柏扳援有女萝,红英亦复蔓高柯。

侵寻纵上云霄去,究竟依凭未足多。

译文:松柏树上攀附生长着女萝,红花也覆盖着松柏树上藤蔓。凌霄花慢慢向上生长像是要长到云层之上,究竟是凭借这样的生命力。

 

3,《咏凌霄花》宋代 舒岳祥

凌空千尽走龙蛇,隐映柴门野老家。

译文:悬在空中的千万条藤蔓像龙蛇一样生长,挡住的野外人家的大门。

4,《凌霄花》宋代 董嗣杲

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

译文:凌霄花的根苗上从土里冒出来柔美纤巧的藤蔓,依附在松柏树上度过岁月年华。

5,《寿栎堂前小山峰凌霄花盛开,葱蒨如画,因名》宋代 范成大

天风摇曳宝花垂,花下仙人住翠微。

译文:天空起风,凌霄花藤蔓摇曳生姿花朵低垂,花下的没人就住在翠微景色之中。

赞美凌霄花的诗

1、《咏凌霄花》

作者:宋代 舒岳祥

凌空千尽走龙蛇,隐映柴门野老家。

译文:悬在空中的千万条藤蔓像龙蛇一样生长,挡住的野外人家的大门。

2、《凌霄花》

作者:宋代 董嗣杲

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

译文:凌霄花的根苗上从土里冒出来柔美纤巧的藤蔓,依附在松柏树上度过岁月年华。

 

3、《寿栎堂前小山峰凌霄花盛开,葱蒨如画,因名》

作者:宋代 范成大

天风摇曳宝花垂,花下仙人住翠微。

译文:天空起风,凌霄花藤蔓摇曳生姿花朵低垂,花下的没人就住在翠微景色之中。

凌霄花

凌霄花是紫葳科、凌霄属攀援藤本植物,拉丁学名:(Campsis grandiflora),分布于中国中部,性喜温暖湿润、有阳光的环境,稍耐荫。

借气生根攀援它物向上生长,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边缘有锯齿,花鲜红色,花冠漏斗形,结蒴果,喜欢排水良好土壤,较耐水湿、并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

有药用价值,有行血去瘀、凉血祛风的功效,也具观赏价值。

凌霄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里就有记载,当时人们称之为陵苕,“苕之华,芸其贵矣”说的就是凌霄。凌霄花之名始见于《唐本草》,该书在“紫葳”项下曰:“此即凌霄花也,及茎、叶具用。”

植物花语

凌霄花的花语是“敬佩、声誉”,寓意着慈母之爱。

凌霄花经常与冬青、樱草放在一起,结成花束赠送给母亲,以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_凌霄花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 浙ICP备0801456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