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种植,羊肚菌一般在什么地方易生长?
羊肚菌种植问题及羊肚菌种植最新资讯,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09-29 12:33:19发布解答。
羊肚菌种植有什么要求?
如果您想驯化栽培,种植技术有下列要求:
1、栽培料配方要求
(1)农作物秸秆粉74.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
(2)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3)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2、菌袋制作与培养的要求
以上培养料的料水比要求1∶1.3,拌料后,堆积发酵20天,料温最高达到60-65℃,含水量达60%左右。然后装袋,规格17*33cm的塑料袋,每袋装料0.5-0.6kg。在100℃温度下,常压消毒10h以上,冷却后,菌袋两端接入菌种。
菌袋培养:在20-22℃温度下培养30-35天,菌丝体能够长满袋,就可以进行栽培了。
3、栽培方法的要求
(1)室内脱袋栽培。菇房使用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后即可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布,在上面放入3-4cm厚的腐殖土,拍平,脱去塑料袋,将菌棒逐个排列在床架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列17厘米×33cm的塑料菌袋40个左右。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及时覆土3~5cm,表面盖2 cm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南方地区在3月中下旬至4月份出菇最佳。
(2)室外脱袋栽培。选择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脱袋排菌棒和出菇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菌袋直接接触土壤。注意畦内温度变化,温度需要保持12-22℃之间,保持散射光条件,防止阳光直射。
4、管理措施的要求
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5%。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如果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低温条件,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以上栽培技术要求,供您参考。
什么时候种植羊肚菌合适
一般在每年3-5月或8-9月种植羊肚菌合适。羊肚菌属低温高湿性真菌,喜阴,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和植被类型多样, 一般在春夏之交出菇,其产量与降雨量有直接的关系。
羊肚菌一般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萌发子实体,因此野生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季节一般在每年3-5月或8-9月。有研究表明,羊肚菌的野外发生条件主要取决于上年度11月份的降水量,而当年羊肚菌发生的迟早取决于当年春季5cm表层土壤温度是否稳定通过11.5℃。
因此,羊肚菌的发生期受年度的气候条件影响,与发生地区的气温、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的早晚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羊肚菌多发生在土壤湿润或降雨量多而且容易保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环境中。
光线对子实体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具有趋光性。足够的氧气和通风良好的场所是保证羊肚菌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1、基质
可在多种基质上生长。可在遗留的没有收获出土的作物或其副产品中,或腐烂的树枝、树皮和树根组织中生长。
2、温度
该菌属低温真菌,多于3-4月的雨后发生,8-9月在有常流水的沟渠边缘也有发生。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5-16℃。
3、湿度
相对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65%-85%。
4、土壤
选择壤土、沙质混合土,土壤pH值宜为6.5-7.5。
5、空气
野生羊肚菌的发生地,多为丘陵地带或沟渠边缘,通风条件极好。充足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羊肚菌
羊肚菌人工种植技术成熟了吗?
如果您想驯化栽培,试验一下,现介绍一些方法:
1、栽培料配方
(1)农作物秸秆粉74.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
(2)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3)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4)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2、菌袋制作与培养
以上培养料的料水比为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料温最高达到60-65℃,含水量达60%左右。然后装袋,规格17*33cm的塑料袋,每袋装料0.5-0.6kg。在100℃温度下,常压消毒10h,冷却后,菌袋两端接入菌种。
培养:在20-22℃温度下培养30-35天,菌丝体能够长满袋,就可以进行栽培了。
3、栽培方法
(1)室内脱袋栽培。菇房使用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后即可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布,在上面放入3-4cm厚的腐殖土,拍平,脱去塑料袋,将菌棒逐个排列在床架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列17厘米×33cm的塑料菌袋40个左右。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及时覆土3~5cm,表面盖2 cm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出菇最佳,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在2-4月能够出菇。
(2)室外脱袋栽培。选择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15~20cm。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一次,用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5000倍液喷雾消毒。脱袋排菌棒和出菇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菌袋直接接触土壤。注意畦内温度变化,温度需要保持12-22℃之间,保持散射光条件,防止阳光直射。
4、管理措施
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5%。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南方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低温条件,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北方日光温室如果相对湿度低,应该浇水,提高空气湿度。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怎样种植羊肚菌
一、生态条件:
(一)温、湿度: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每年春季3—5月雨后多发生,秋季8—9月也偶有发生,但数量很少。羊肚菌生长期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要较大温差,这可刺激菌丝体分化。其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首核形成温度为16—21℃;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 —16℃,湿度为65%—85%左右。为此,栽培时间尽量放在11月一12月。
(二)日照: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强烈的直射光则有不良的影响 。
(三)土壤:土壤PH要求在6.5—7.5左右,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在腐殖土,黑、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均能生长。
(四)空气: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即或发生质量也较差。足够的氧 气对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
二、栽培技术:
(一)栽培料配方
①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②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③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
以上三种培养料,可任选一种。料水比为1∶1.3,含水量保持在60%。
(二)栽培方法?
1、熟料脱袋栽培:将料拌好,用17×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约500—600克,然后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后接种,置22—25℃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再延长培养5—6天,使菌丝充分生长,即可栽培。
(1)室内脱装栽培。菇房消毒后,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铺3cm厚的 腐殖土,拍平后再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一次即可覆土3—5cm,表面再盖2cm厚的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空气湿度85%—95%,一般一个多月,气温在4.4—16℃就可出子实体。
(2)室外脱袋栽培:室内培养好的菌棒也可移到室外栽培。选择光照为3阳7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20—25cm,长度不限,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但 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2、室外生料栽培:在室外选择3阳7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深20—25cm的坑,坑底先用水浇湿,将上面任一配方料,按比例称好,用水拌 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约4—5cm,每平方米用菌种(12×28cm)2袋,掰成核桃 大小菌块,均匀撒 在料上,然后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厚仍为4—5cm,压平后 再以同法播种。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cm,再盖一层阔叶树叶,以保温保湿 。盖完后适当洒些水,为防止人或牲畜践踏及强光直射,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
(三)栽后管理
因羊肚菌是一类喜湿的菌类,在它整个生长期保持湿度是很重要的。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 是早春,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加之温度合适,则菌丝体生长良好,菌核易形成,子实体生 长良好。如果在生长期,尤其早春遇干旱,适时浇水保湿是必要的。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 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如低于4℃的寒冷或超出16℃的温度,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及发育,故在这时候要创造菌核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是十分必要的。总之,在早春 对羊肚菌保持一定温及适宜的湿度是获得栽培成功的关键。
(四)采摘及保藏
子实体出土后7—10天,便生长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表 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即可采收。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装塑料袋密封保藏。
中国有哪些羊肚菌种植基地?
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体。羊肚菌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质24.5克,脂肪2.6克,碳水化合物39.7 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羊肚菌生物学条件
1、基质
可在多种基质上生长。可在遗留的没有收获出土的作物或其副产品中,或腐烂的树枝、树皮和树根组织中生长。
2、温度
该菌属低温真菌,多于3-4月的雨后发生,8-9月在有常流水的沟渠边缘也有发生。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5-16℃。
3、湿度
相对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65%-85%。
4、土壤
选择壤土、沙质混合土,土壤pH值宜为6.5-7.5。
5、空气
野生羊肚菌的发生地,多为丘陵地带或沟渠边缘,通风条件极好。充足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羊肚菜
:-羊肚菌
羊肚菌种植是不是骗局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还不成熟,只是实验性生产,不适应商品化生产。 目前羊肚菌的人工种植的可靠性相当小,它的生物特性相当特殊,不易成功。
羊肚菌又称羊肚蘑,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后的两至三年内产量特高,因此北美的采摘者会根据山火来采集羊肚菌。但产量高不代表人工栽培很容易,在做之前应该谨慎考虑
羊肚菌种植一亩利润和成本是多少
一、羊肚菌生活条件
1、温度
羊肚菌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以18-22~C最适;孢子散发的适宜温度为15~18*C;孢子萌发适温为18~22℃ ;子实体在10~22~C均可生长,以15-18"C最适;昼夜温差大,有促进子实体形成的作用。
2、湿度
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基含水量以60%~65%为适宜。子实体发生时,空气相对湿度80%~90%最适宜。
3、 光线
羊肚菌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线,菌丝在暗处或微光下生长很快。光线对羊肚菌子实体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微弱的散射光刺激对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但是,强烈的直射光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
4、空气
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O.3%,羊肚菌子实体生长无力,出现畸形,甚至腐烂。羊肚菌与绿色植物一块生长十分健壮。
5、土壤
羊肚菌垛多发生于砂壤土、棕壤、暗棕壤河床砂质土上。羊肚菌生长适宜的pH略高于一般真菌,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pH要求在6.5~7。9范围内。
二、常用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
(1)棉籽壳38kg,栎木屑39kg,麸皮20kg,石膏lkg,砂糖lkg,益富源菌菇生态宝2毫升,料水比例1:1:1。
(2)棉籽壳30kg,栎木屑50kg,麸皮15 ,石膏lkg,砂糖lkg,过磷酸钙lkg,羊肚菌基基脚土2kg,益富源菌菇生态宝2毫升,料水比例1:1:1。
3)栎木屑75 ,麸皮或米糠20 ,石膏lkg,砂糖lkg,过磷酸钙lkg,羊肚菌基基脚土2kg,益富源菌菇生态宝2毫升,料水比例1:1:1。
(4)稻草粉70kg,麸皮25 ,石膏1.5kg,过磷酸钙1.5kg,羊肚菌基基脚土2kg,益富源菌菇生态宝2毫升,料水比例1:1:1。
(5)棉籽壳30kg,木屑8kg,羊肚菌基基脚土2kg,益富源菌菇生态宝2毫升,料水比例1:1:1。
(6)玉米芯50kg,木屑30kg,米糠25kg,石膏lkg,益富源菌菇生态宝2毫升,过磷酸钙lkg,羊肚菌基基脚土3kg,料水比例1:1:1。
(7)玉米芯48kg,栎木屑30kg,麸皮]Okg,石膏lkg,砂糖lkg,羊肚菌基基脚土2kg,磷酸二氢钾0.1g,尿素0.1kg,益富源菌菇生态宝2毫升,料水比例1:1:1。
每支母种接种4~5瓶原种,原种及栽培种菌龄不能超过60天。
3 、羊肚菌人工熟料栽培技术
栽培时亦可因地制宜采取以下简单配方。
(1)农作物秸粉7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益富源种植菌液2毫升。
(2)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和腐殖土3%,益富源种植2毫升。
(3)棉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和腐殖土3%,益富源种植2毫升。
以上3种,任选一种均可。料水比例为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d,含水量为60%。采用425pxx 825px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料500~600g。然后进行灭菌100℃8h,灭菌后即可接菌种。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下培养30d左右,菌丝可长满袋,菌丝满袋后5~6d,让其充分长足,即可进行栽培。
(1)室内脱袋栽培。菇房消毒后即可进行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膜,然后铺75px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lrn2床面可排425pxx 825px塑料袋4O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一次即可覆土3~125px,覆土后表面再盖50px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一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此时,空气湿度为85%~90%,羊肚菌出土后7~lOd就能生长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就可采收。
(2)室外脱袋栽培。室内培养好的菌棒也可移到室外栽培。选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15~500px,长度不限,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1次,水中加入益富源微生物营养液,并用10%石灰水以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但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还要防止阳光直射。
羊肚菌怎么种植?
如果您想驯化栽培,试验一下,现介绍一些方法,供参考:
1、栽培料配方
(1)农作物秸秆粉74.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
(2)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3) 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4) 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2、菌袋制作与培养
以上培养料的料水比为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料温最高达到60-65℃,含水量达60%左右。然后装袋,规格17*33cm的塑料袋,每袋装料0.5-0.6kg。在100℃温度下,常压消毒10h,冷却后,菌袋两端接入菌种。
培养:在20-22℃温度下培养30-35天,菌丝体能够长满袋,就可以进行栽培了。
3、栽培方法
(1)室内脱袋栽培。菇房使用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后即可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布,在上面放入3-4cm厚的腐殖土,拍平,脱去塑料袋,将菌棒逐个排列在床架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列17厘米×33cm的塑料菌袋40个左右。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及时覆土3~5cm,表面盖2 cm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出菇最佳,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在2-4月能够出菇。
(2)室外脱袋栽培。选择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15~20cm。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一次,用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5000倍液喷雾消毒。脱袋排菌棒和出菇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菌袋直接接触土壤。注意畦内温度变化,温度需要保持12-22℃之间,保持散射光条件,防止阳光直射。
4、管理措施: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5%。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南方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低温条件,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北方日光温室如果相对湿度低,应该浇水,提高空气湿度。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羊肚菌一般在什么地方易生长?
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的菌类,春末至秋初生长于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云杉、冷杉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松属、榜属、栎属等树林下,多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还有部分生长在杨树林、果园、草地、河滩、榆树林、槐树林及上述林边的路旁河边。单个或成片生长,土质一般为沙碱性或略偏碱性。一般5月上旬至6月上旬出菇较多,属于喜冷凉型食(药)用菌。
主要产地分布在我国的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羊肚菌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目前很难进行人工栽培,只有少部分羊肚菌种植者在进行试种。
:
羊肚菌的生长环境:
1、温度、湿度
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地下菌丝体在早春1-2℃开始生长,出菇期在3-6月,秋季8-9月有少量生长。
羊肚菌生长期长,除需要较低的温度外,还需要较大的温差,刺激菌丝体分化。在10-25℃时,菌丝日长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高于28℃菌丝日长速则直线下降,在25℃时菌丝日长速虽最快,但菌苔层薄,易老化,20℃左右时,菌丝长速较快,且浓密粗壮,所以羊肚菌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17-22℃。首核形成温度为16-21℃,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湿度为65%-85%左右。
2、光照
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强烈的直射光则有不良的影响。
3、土壤
土壤PH要求在6.5-7.5左右,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羊肚菌常生长在杨树、桦树为主的针阔叶混生林下的腐殖土中。
4、空气
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即或发生质量也较差。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羊肚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