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科普花卉养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花谱百科 > 养花知识 > 刺儿菜

刺儿菜,什么是刺儿菜?

2019-11-06 10:37:26

这是有刺儿菜问题及刺儿菜问题解答,希望对你的家庭养花之路有所帮助,本内容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1-06 10:37:26发布。

大刺儿菜有何形态特征

【中文名称】贡山蓟【拉丁名称】Cirsium eriophoroides (Hook. f. ) Petrak【原形类别】菊科【形态特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5米。

茎基部直径1.5厘米,被稀疏的多细胞长节毛及蛛丝毛,上部分枝。

中下部茎叶长椭圆形,长20-35厘米,宽8-15厘米,羽状浅裂、半裂或边缘大刺齿状,有长或短叶柄,叶柄宽扁,边缘有刺齿或针刺;侧裂片半椭圆形、半圆形或卵形,边缘有多数,但通常为2-5个刺齿,或边缘2-5个针刺,齿顶有针刺,全部针刺长5-15毫米,但齿缘针刺较短且稀疏;向上叶渐小,与中下部茎叶同形或披针形并等样分裂,无柄或基部耳状扩大半抱茎。

全部茎叶质地薄,纸质,两面同色,绿色或下面稍淡,上面被稀疏的针刺或几无针刺,下面无毛至沿脉有多细胞长或短节毛并兼被稀疏蛛丝毛,极少叶上面既无针刺下面亦无蛛丝毛者,叶面针刺长3-8毫米。

头状花序下垂或直立,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

总苞球形,被稠密而膨松的棉毛,直径达5厘米,基部有苞片,苞叶线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长针刺。

总苞片近6层,近等长,镊合状排列或至少不为明显的覆瓦状排列,中外层披针状钻形或三角状钻形,长2-3厘米,钻状部分长1.5-2厘米,背面有刺毛;内层及最内层线状披针状钻形至线钻形,长达3.5厘米,钻状部分长1.5厘米。

小花紫色,花冠长3.5厘米,檐部长1.3厘米,不等5浅裂,细管部长2.2厘米。

瘦果倒披针状长椭圆形,长5毫米,宽2毫米,黑褐色,顶端截形。

冠毛污白色或浅褐色,多层,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长2.5厘米,向顶端渐细。

花果期7-10月。

【地理分布】 分布四川(冕宁)、云南西北部(贡山)及西藏东南部(鲁郎、林芝、波密、麦通、墨脱、察隅等)。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中或丛缘或山坡草地、草甸、河滩地或水边,海拔2080-4100米。

【别名】 大刺儿菜。

【制作药物】 大刺儿菜。

刺儿菜的形态是怎样的?

刺儿菜又称小蓟、刺蓟、刺蓟芽、小恶鸡婆。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较长的匍匐根。茎直立,株高20~50厘米,无毛或有蛛丝状毛。叶互生,基生叶开花时凋落,茎生叶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或有齿裂,边缘有刺。两面被有蛛丝状毛,无柄。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雌雄异株,雄花序较小,雌花序较大;总苞片多层,有刺;花冠紫红色,全为筒状花。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冠毛羽状。以根芽繁殖。

刺儿菜生于农田、路旁或荒地,部分小麦苗圃等旱作物受害严重。

刺儿菜怎么吃

刺儿菜粥的做法 菜系及功效:脾调养食谱 补气食谱 胃调养食谱 老人食谱 清热去火食谱 工艺:煮刺儿菜粥的制作材料:主料:粳米100克,小蓟100克调料:大葱3克,盐2克,味精1克,香油3克刺儿菜粥的做法:1. 将刺儿菜(小蓟)摘洗干净,入沸水锅焯过,冷水过凉,捞出细切。

2.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3. 取沙锅加入冷水、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煮至粥将成时,加入刺儿菜,待滚,用盐、味精调味,撒上葱末,淋上香油,即可盛起食用。

食物相克粳米: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

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玉米地刺儿菜根除的方法

有玉米地专用除草剂,除玉米外的所有植物都会死,炎热的夏季玉米地密不透风,除草是一大问题。

要做好玉米地杂草乱长的防御措施。

玉米地杂草有:一年生的野稗、牛筋草、绿 狗尾草、画眉草、苍耳、藜、律草、马齿苋、越年生的黄蒿;多年生的车前草、刺儿菜、苣荬菜、小旋花和莎草等。

在玉米地杂草中,危害性最大、最难防治的是具有地下根茎的多年生杂草。

因为它的地下根茎被切断之后具有再生能力;水花生、马齿苋和禾本科的杂草也是难以消灭的,同样是它们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比较好治的是阔叶一年生杂草。

防治方法:玉米杂草的防治方法有人工、畜力除草和化学除草等三种方式。

由于玉米生育期间正值高温、高湿季节,人工、畜力除草十分困难,而且除草效果也不理想。

因为人工、畜力除草,草锄下后若不运出,则很快又重新生长。

采用化学除草的方法简便易行,省工省力,所用成本与人工除草相比要低,除草效果也好,一般能达到90%以上,且能做到防治一次,可保持全生育期地里很少长草。

什么是刺儿菜?

学名:Cirsium setosum (Willd.)MB.

  英文名:Spinegreens,Setose Thistle

  科名:菊科 Compositae 

  别名:刺刺芽

  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常大于地上部分,有长根茎。茎直立,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有棱,高20-50厘米。叶互生,基生叶花时凋落,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5—2.5厘米,表面绿色,背面谈绿色,两面有疏密不等的白色蛛丝状毛,顶端短尖或钝,基部窄狭或钝圆,近全缘或有疏锯齿,无叶柄。头状花序直立,雌雄异株,雌花序较雄花序大,雄花序总苞长约18毫米,雌花序总苞长约25 毫米;总苞片6层,外层甚短,长椭圆状披针形,中层以内总苞片披针形,顶端长尖,有刺。雄花花冠长17—20毫米,雌花花冠长约26毫米,雄花花冠裂片长 9—10毫米,雌花花冠裂片约5毫米,花冠紫红色,雄花花药为紫红色,花药长约6毫米,雌花退化雄蕊的花药长约2毫米;花序托凸起,有托毛。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略扁平;冠毛羽状。花期4—7月。 采集刺儿菜幼苗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去苦味,可制成多种菜肴。

  刺儿菜每百克嫩茎叶含蛋白质4.8 克,脂肪1.1 克,碳水化合物5 克,

  钙216 毫克,磷93 毫克,铁10.2 毫克,胡萝卜素7.35 毫克,维生素B20.39 

  毫克,维生素C47 毫克。

  刺儿菜性味甘凉,具有凉血、法瘀、止血的功效。治吐血、衄血、尿血、

  血淋、便血、急性传染性肝炎、疗疮、痈毒等。

  《食疗本草》载“取菜煮食之,除风热”。

  食用注意: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食。

  种别名: 小蓟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状茎长,茎直立,有纵沟棱,无毛或被蛛丝状毛。叶椭圆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5一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齿裂,有刺,两面疏或资被蛛丝状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雌雄异株或同株,总苞片多层,顶端长尖,具刺;管状花,紫红色。瘦果椭圆或长卵形,冠毛羽状(图121)。 

  地理分布: 刺儿菜分布于全国各地;国外在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物生态特征: 刺儿菜为中生植物,普遍群生于撂荒地、耕地、路边、村庄附近,为常见的杂草。花期6—8月,果期8—9月。 

  饲用价值: 幼嫩时期羊、猪喜食,牛、马较少采食。植株秋后仍保持绿色,仍可用以喂猪,其营养成分见表121。刺儿菜的时有硬刺,茎秆木质化后粗硬,利用期为5—7月。早期供放牧,或带根采回,去掉泥土,径切碎生饲喂猪或做青贮料,开花前后植株,割取晒于后,可供冬春制粉喂猪。另外本种为秋季蜜源植物。带花全草或根茎均为药材。刺儿菜的嫩苗又是野菜,炒食、做汤均可。

向左转|向右转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 浙ICP备0801456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