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怎么养
这是有慈姑怎么养问题及慈姑怎么养问题解答,希望对你的花卉养殖之路有所帮助,本内容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21 11:14:09发布。
吃慈姑对人有什么好处
慈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每100克新鲜球茎中含水分66克、蛋白质5.6克、碳水化合物25.7克、脂肪0.2克、粗纤维0.9克、灰分1.6克、磷260毫克、钙8毫克、铁1.4毫克、还有维生素B、维生素E、胆碱等。慈姑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有防癌抗癌肿、解毒消痈作用,常用来防治肿瘤。中医认为,慈姑主解百毒,能解毒消肿,利尿,用来治疗各种无名肿毒、毒蛇咬伤。慈姑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强心作用,同时慈姑所含的其他有效成分具有清肺散热、润肺止咳的作用。
白慈姑是什么
白慈姑是多年生挺水植物,植株高大,叶丛生,基部有许多根须。慈菇性喜温湿、充足阳光及富含有机质肥粘土壤,生长期要求通风透。
慈菇地下球茎可食用,还可以入药。慈菇与猪肉(或猪大肠)、大蒜、油炸豆腐等搭配,可加工成慈菇红烧肉、和尚戴帽、慈菇片炒瘦肉等酥香美味佳肴,是宴席上的连城名菜之一。
慈菇生长习性
慈菇生于浅水沟、溪边或水田中。我国各地普遍栽培,间或有野生。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路旁、空旷草地、沟边、林缘、灌丛中。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 产地分布: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上海地区有野生分布,华东各地均有栽培。
:-白肉慈菇
:-慈菇
芋头和慈姑有什么区别?
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不过都是果实埋在土里,慈姑的皮是红色的,慈姑可以当水果直接食用,芋头需要加工一般当菜来食用。
补充:
芋头
芋头又称芋、芋艿,天南星科植物的地下球茎,形状、肉质因品种而异,通常食用的为小芋头。多年生块茎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叶片盾形,叶柄长而肥大,绿色或紫红色;植株基部形成短缩茎,逐渐累积养分肥大成肉质球茎,称为"芋头"或"母芋",球形、卵形、椭圆形或块状等。母芋每节都有一个脑芽,但以中下部节位的腋芽活动力最强,发生第一次分蘖,形成小的球茎称为"子芋",再从子芋发生"孙芋",在适宜条件下,可形成曾孙或玄孙芋等。
慈菇
别名:慈菇、燕尾草、白地栗、燕尾草、芽菇等科属:泽泻科,慈菇属、天南星科本草植物类别:多年生挺水植物《本草纲目》说:"慈姑一株多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燕尾,其叶之象燕尾分叉,故有此名也"。《本草纲目》称其"达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润皮毛",是无公害绿色保健食品中的上等珍品。中医认为茨菇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对劳伤、咳喘等病有独特疗效。茨菇每年处暑开始种植,元旦春节期间收获上市,为冬春补缺蔬菜种类之一,其营养价值较高,主要成份为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铁、钙、锌、磷、硼等多种活性物所需的微量无素,对人体肌能有调节促进作用,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慈姑的分布范围
慈姑为泽泻科慈姑属慈姑亚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别名剪刀草、燕尾草。慈姑以地下茎供食用,可煮食、炒食或生产淀粉。慈姑原产我国,南北朝《名医别录》(公元526年前后)就有记载。慈姑分布范围较广,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栽培普遍,其中江苏太湖、里下河地区及珠江三角洲为主产区。
关于慈姑起源的记载有哪些?
慈姑原产中国。
中国早在唐代以前的本草类文献中就已有慈姑入药的记载。
南北朝时梁人陶弘景编撰的《名医别录》(526年前后)最早记载了慈姑的生长习性、食用和药用价值。
其曰:“乌芋,一名藉姑,一名水萍。
二月生叶如芋。
三月三日采根,曝干。
”又谓:“藉姑,生水田中。
叶有桠,状如泽泻。
其根黄,似芋子而小,煮之可啖。
疑其有乌者,根极相似,细而美,叶乖异,状如苋草,呼为凫茨,恐此也。
”当时称慈姑为“乌芋”、“藉姑”等。
到唐代,人们已经认识到慈姑是与泽泻亲缘关系相近的一种植物,但是,却一直将慈姑与荸荠混为一谈。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履道池上作》诗中有“渠荒新叶长慈姑”,是目前所见到的著录慈姑这一名称的最早史料。
北宋《图经本草》(1060)首次将慈姑与荸荠明确予以区分。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也对慈姑与荸荠(乌芋)进行了区分。
但是,其后人们仍然不时将“乌芋”作为“慈姑”的别名应用。
其实,中国对慈姑的认识可追溯到3世纪上半叶汉魏之际成书的张揖《广雅》:“水芋,乌芋也。
”古人之所以将慈姑与荸荠混为一谈,根源可能源于《广雅》。
虽然如此,《广雅》毕竟反映了早在汉魏之际,人们对慈姑已经有一定的认识。
元代农书《农桑衣食撮要》(1314年)首次记载了慈姑的栽培方法:“三月,种茈菰,无掘地深,用芦席铺填,排茈菰于上,用泥覆。
”不过,南宋嘉泰元年(1201),浙江《吴兴志》已记载:“茨菰,今下田亦种。
”据此推测慈姑的驯化栽培可能发轫于两宋之际。
茨菰和荸荠有什么区别?
茨菰为淡水植物,约20种广布全球。多年生,草本,生长于浅湖、池塘和溪流。叶似箭头,有肉质球茎,可食。花有3枚圆形花瓣。
茨菰叶柄粗而有棱,叶片戟形。花单性,花瓣白色,基部常绿色。八、九月间自叶腋抽生匍匐茎,钻入泥中,先端1-4节膨大成球茎,即”慈姑“,呈圆或长圆形,上有肥大的顶芽,表面有几条环状节。性喜温湿及充足阳光,适于粘壤土生长。以球茎的顶芽繁殖,一般春夏间栽植,冬季或翌年早春采收。
荸荠又叫马蹄、地栗,是荸荠属沙草科植物荸荠的球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荸荠和茨菰都可以进行食用,在外型上有一点点相似。荸荠的植株长的与茨菰也有很大的不同。荸荠叶片退化,而茨菰叶片像箭头。
茨菰性微寒,味苦,具有解毒利尿、防癌抗癌、散热消结、强心润肺之功效。可治疗肿块疮疖、心悸心慌、水肿、肺热咳嗽、喘促气憋、排尿不利等病症。而且,慈姑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较多,能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增强肠胃的蠕动,增进食欲,保持良好的消化,对于预防和治疗便秘最佳。
茨菰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和钾、磷、锌等微量元素,对人体机能有调节促进作用。更主要的是,茨菰还具有益菌消炎的作用。中医认为茨菰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所以茨菰不但营养价值丰富,还能够败火消炎,辅助治疗痨伤咳喘。
忌食: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宜多食,多食则发肠风痔漏,崩中带下,使人干呕,损牙齿,失颜色,皮肉干燥等;尤其对孕妇来说更要谨慎食用。 茨菰不能生吃,煮熟如芋,且略带苦味。
荸荠中的磷含量是所有茎类蔬菜中含量最高的,磷元素可以促进人体发育,同时可以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科学家在对荸荠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一种抗菌成分———荸荠英。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荸荠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痢疾、小儿麻痹、便秘等疾病;荸荠含有一种抗菌成分,对降低血压有一定效果,这种物质还对癌症有防治作用。
慈姑;淡淡的乡愁
慈姑;淡淡的乡愁异国,异乡,异地,异土。
如果再每日吃面包沙拉,恐怕,不出一个月,漂洋过海而来的华人跑回国的会过大半。
所幸,在大西洋边这个名叫海兰公园的小城,华人超市如雨后春笋,接二连三地开张:美东、上海、香港、金门、大中华,还有韩国超市,互相竞争。
无论在哪个中国人开的超市里,你都可以遇到中国南北的特产:慈姑、红藕、芋头、茭白、藤藤菜(空心菜),这些在国内都难以碰到的南方菜蔬,竟然红粉翠绿地躺在货架上。
慈姑,七角一斤,就是换算成人民币,也不太贵。
每次孩子带我去买菜,只要见到,我总要挑一塑料袋,回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
慈姑炖排骨汤、慈姑烧鱼丸汤,都是美味。
慈姑,一个美丽的名字。
它长在水里,像藕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一个个圆头圆脑,带一个尖尾巴。
把薄薄的一层外皮刮去,就露出丰腴雪白的身子。
一剖两半,放在汤里,煮到发酥,吃起来微苦带甜,清香无比。
大多时,汤里的慈姑捞光了,排骨犹存。
可这样既便宜又美味的东西,如果不是小时候吃过,一般人是不会问津的,特别是小孩子,大多不敢尝,有的浅浅地咬一口,皱起小眉头,说:怪!儿子小时候在郑州的菜市场见到过,我大约买过。
他到了新泽西,见到后,自然想起了童年,就买了几磅。
我去探亲,在中国超市见到,简直喜出望外,买回去,煮在鱼丸汤里,还有点舍不得放开吃。
那又面又酥又白又香的慈姑,让我回到了江南水乡的老家。
我简直连饭也不盛了,只捞汤里的小白胖子。
小孙女儿笑我:不苦吗?不苦,很甜很香。
像小孙女这么大的时候,我随母亲从四川回到长江边的水乡。
那里有慈姑、芋头、茭白这些水里生长的菜蔬。
煮芋头蒸芋头红烧芋头,可以叫你百吃不厌。
还有一种糖芋艿,是挑出来的圆圆的小芋头,把皮刮掉,煮熟,放上糖,再煮到汤汁浓稠。
一口一个芋艿,又甜又滑,你简直不敢相信,世上会有这样的美味。
慈姑,常常放在肉汤里炖,在鱼汤里就切成片。
这种东西,往往是看着大人吃得香,小孩子才尝试着吃,一旦吃上,就不可收拾,愈吃愈爱。
在水乡读完初小,就坐船到上海,那时妈妈已经在工厂的小学校当老师,和另外两个女教师同住在一间狭窄的宿舍里,三张床一字排开。
每当周末我从住校的中学回来,妈妈就要在大床边加上一块搁板,妈妈、弟弟和我挤在一张床上。
而里面那位老师如果半夜要去厕所,就得从搁板边的一个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的夹缝里,小心翼翼地通过。
就是这样拮据的生活,妈妈也会到菜市场去买点肉骨头和慈姑,在一只煤油炉子上炖汤给我们解馋。
我还记得那只煤油炉是搪瓷的,宝蓝色的,很好看。
后来,妈妈在杨浦区纱厂的子弟小学找到一份工作,经济上宽裕些,在一个阁楼上租了一间房子,好像可以在平台上生一只煤球炉子。
记得是一只手可以拎起来的很小的桶形炉子。
用纸蘸点煤油,生着了,赶快放上几块木片,红红的火舌变成蓝火苗,就可以放煤球了。
煤球一压,一股股浓烟呛得人直流眼泪水。
冒完烟,煤球变得红通通的,才坐上锅炖汤。
刮慈姑的活儿,总是我干。
用一个边缘很薄的洋铁皮匙子来刮,既不会刮掉太厚的皮,又不会刮不净。
我常常把慈姑的小尾巴刮掉,妈妈就会说:“不要把慈姑蒂蒂弄断了,煨在汤里很鲜的。
”中国人到天涯海角,总会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在新泽西的中国人,大约南方的不在少数。
要不,慈姑排骨汤、红藕排骨汤,这些只有南方人才独爱的靓汤,怎么会在万里之遥的异乡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