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科普花卉养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花谱百科 > 养殖方法 > 胡黄连怎么养

胡黄连怎么养

2019-10-23 11:38:10

这是有胡黄连怎么养问题及胡黄连怎么养问题解答,希望对你的家庭养花之路有所帮助,本内容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23 11:38:05发布。

胡连跟胡黄连哪种药材比较好?大神们帮帮忙

黄连是清热解毒药,胡黄连是清虚热药。两者有很大区别。二者均味苦性寒,同可治湿热泻痢,在没有黄连的情况下常用胡黄连代替。但是,黄连为毛莨科植物的根经,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力强,可治湿热诸症;且黄连清热泻火力强,长于清心胃而除烦止呕、解热毒。兼清肝火。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的根经主清胃肠湿热及下焦湿热蓄结,多用于湿热泻痢及痔疮肿痛;同时胡黄连又能退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积发热。

胡黄连、黄连的区别

一、科属不同

1、胡黄连:玄参科胡黄连属。

2、黄连:毛茛科黄连族黄连属。

二、外形特征不同

1、胡黄连:多年生草本,有毛。茎根圆柱形,稍带木质,叶近于根生,稍带革质;叶片匙形,长5-10cm,先端尖,基部狭窄成具鞘叶柄,边缘有细锯齿,花茎长于叶。

2、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

三、分布不同

1、胡黄连: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喜马拉雅山区醅。主产于印度。

2、黄连: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生海拔500-2000米间的山地林中或山谷阴处,野生或栽培。

:-胡黄连

:-黄连

胡黄连的药材鉴定

应用鉴别胡黄连与黄连,均为大苦大寒纯阴之品,共具清热,泻火,燥湿,凉血之效。然不同之处,以《本草正义》言惟其质重色黑,沉降性尤其速,故清导下焦湿热,其力愈专,其效较川黄连为捷。热痢脱肛,痔漏疮疡,血痢,血淋,溲血,泻血及梅毒疳疮等证,湿火结聚,非此不能直达病所,而小儿疳积膨胀之实证,亦可用之。盖苦降直坠,导热下趋,最为迅疾,且不致久留中州,妨碍脾胃冲和之气耳。除此,黄连退蒸消疳功效不显著,而胡黄连泻心火,解毒之力也不及黄连。理化鉴别(1)取该品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后,在显微镜下可见针状、针簇状、棒状结晶。(2)取该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中温浸2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乙醇溶液2滴,产生暗绿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5%α-萘酚的乙醇溶液2滴,摇匀,产生黄白色浑浊,缓缓沿管壁加硫酸0.5ml,两液界面处显紫色环,振摇后颜色变深,加水稀释产生暗紫色沉淀。

向左转|向右转

如何区分真假胡黄连 它的优劣鉴别有哪一些?

(1)西藏胡黄连根茎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直径2-14mm。表面灰棕以至暗棕色,有突起的芽痕及圆形根痕或细根残基,较粗者具紧密横皱纹,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淡棕色或暗棕色,有4-10个白色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以条粗、质脆、苦味浓者为佳。(2)胡黄连根茎圆柱形,平直或弯曲,多不分枝,市售品多为小段,长2-9cm,直径3-8mm。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光泽,粗糙,具纵皱及横环纹,栓皮脱落处呈褐色;上端有残留的叶迹,密集呈鳞片状,暗红棕色,或脱落后呈半圆状的节痕。根痕圆点状,近节处较多。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断面可见维管束小点4-7个,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而持久。以条粗、折断时有粉尘、断面灰黑色、味苦者为佳。

胡字开头的中药

胡黄连

黄连和胡黄连有何区别?最好具体些

黄连,味苦大寒,气味俱厚,故泻火解毒之力甚强。适用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可配生地,丹皮等,治胃中积热所致的牙龈肿痛,口渴喜冷,如清胃散。配大黄,黄芩,治胃火积盛之吐血,衄血,渴欲饮冷,大便于结,如泻心汤。配黄芩,栀子等,治三焦热毒炽盛,而见面色通红,壮热口渴,神昏语或疔疮肿毒,如黄连解毒汤。黄连能清热燥湿,解毒止痢可配秦皮,白头翁等,治湿热火毒,薰灼肠胃,而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如白头翁汤。此外,若用小量黄连,配半夏,人参等,有清热健胃作用,如半夏泻心汤。胡黄连,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能退骨蒸,除疳热,清湿热。胡黄连,清虚热,退骨蒸作用较强。可配秦艽,地骨皮,鳖甲等,治阴虚骨蒸,夜热盗汗,舌红口干,脉细数,如清骨散。

中药黄连、胡黄连的异同

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均为解毒要药。

可以用黄连代替胡黄连吗?

用于退虚热则不可代替。(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樱如虚无僧,令人忧郁;酒如胡黄连,入肠是苦.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 栀子花怎么养
下一篇: 蒲苇怎么养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 浙ICP备0801456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