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科普花卉养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花谱百科 > 养殖方法 > 地榆怎么养

地榆怎么养

2019-10-25 11:42:17

这是有地榆怎么养问题及地榆怎么养问题解答,希望对你的花卉养殖之路有所帮助,本内容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25 11:42:12发布。

地榆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

地榆

又名:玉豉、酸赭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治疗烧烫伤之要药

李时珍曾说:“宁得一斤地榆,不要明月宝珠。”可见,自古地榆的药用价值就被珍视。地榆沉降而走下焦,适用于下焦血热或湿热蕴结引起的便血、尿血、痔疮出血等症。地榆又是治疗烧伤烫伤之要药。《名医别录》中记载,地榆能够“止脓血,诸瘘,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地榆还具有抗炎、镇吐、止泻、抗溃疡等作用。

【地榆小档案】

地榆主产于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北等地。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根,一般在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用大火炒至表面黑色、内部焦黄色,小部分炭化为度,再喷水少许,晾干,即为地榆炭。凉血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用地榆炭。现代研究发现,地榆中含有地榆苷、鞣质、游离没食子酸、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C、尼克酸、胡萝卜素等成分。

【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1.用于多种热性出血症,如便血、血痢、尿血,痔疮出血或女性崩漏等。2.用于烧烫伤、皮肤湿疹或疮疡痈肿等。

【真伪鉴别】

地榆呈圆柱形,中下部常膨大成不规则纺锤形,稍弯曲,表面棕色至暗紫棕色,粗糙,具纵皱纹,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稍有浅放射状纹理;长叶地榆,呈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皱纹及横裂纹,不易折断,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絮状纤维。

伪品虎杖根呈圆柱形小段或块片,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棕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占大部分,棕黄色,射线呈放射状,中央有髓,空洞状。

【注意事项】

1.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或出血有淤者,应慎用。2.热痢初起,不宜单独服用。3.大面积烧伤,不宜大量使用地榆外涂,以防鞣质大量吸收,引发中毒性肝炎。

中药地榆有毒吗

没有明显的毒性。主要价值食用一般春夏季采集嫩苗、嫩茎叶或花穗,用沸水烫后换清水浸泡,去掉苦味,一般用于炒食、做汤和腌菜,也可做色拉,因其具有黄瓜清香,做汤时放几片地榆叶更加鲜美;还可将其浸泡在啤酒或清凉饮料里增加风味。观赏地榆叶形美观,其紫红色穗状花序摇曳于翠叶之间,高贵典雅,可作花境背景或栽植于庭园、花园供观赏。药用功能主治地榆根入药,性微寒、味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榆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可治疗吐血、血痢、烧灼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大出血、便血、崩漏、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等疾病

炒地榆和生地榆的区别

生地榆就是一种可以用来作为中药的植物,生地榆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粗壮,多呈纺锤形,稀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有纵皱及横裂纹,横切面黄白或紫红色,较平正,茎直立,有棱,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播种第2至3年的春、秋季采收,于春季发芽前、秋季枯萎前后挖出,除去地上茎叶,洗净晒干,或趁鲜切片干燥然后制作成中药生地榆。地榆含有鞣质,具有收敛作用,能止泻和止血.外用炒地榆粉,对兔及狗的Ⅱ度、Ⅲ度实验性烫伤面有显著收敛作用,能使渗出减少、感染及死亡率降低.但从地榆中提取出的鞣质或市售之鞣酸,对烧伤的疗效均不如地榆粉.提示地榆治疗烧伤的有效成分除了所含鞣质外,尚有其他因素参与.地榆对去神经组织上的烧伤的疗效比没有去神经组织上的疗效稍差。炒地榆的性状。炒地榆是指将地榆的根进行炒制,将其炒黄,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炒过的地榆它的药性要温和些,没有生地榆的药性强,这样对身体伤害就不是那么大,但是炒过的地榆其凉血作用就会增强,所以,如果要它凉血作用好我们就要用炒地榆。

地榆是什么植物?

地榆

(学名:Sanguisorbaofficinalis)是蔷薇科地榆属的植物。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分布在亚洲北温带、广布于欧洲以及中国,生长于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灌丛中、山坡草地、草原、草甸及疏林下,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地榆也叫地瑜草。相传人间曾瘟疫不止,许多女性饱受妇科疾病困扰,纷纷英年早逝,药王神边将自己的宝瓶变为地瑜草,寓意地面上代表祥瑞御福报的药草,后来人们慢慢的把地瑜草写成了地榆草。

《神农本草经》中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

地榆草,蔷薇科植物,中草药。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

上一篇: 珊瑚藤怎么养
下一篇: 观赏辣椒怎么养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 浙ICP备0801456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