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血藤
红血藤,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红血藤SpatholobussinensisChunetT.Chen的茎藤。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具有补血,活血之功效。常用于贫血,闭经,月经不调,筋骨疼痛。
- 拉丁名
-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var. montana (Lour.)
- 别名
- 华密花豆、血格龙
- 门
- 华密花豆、血格龙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豆科
- 种
- 红血藤
- 亚科
- 蝶形花亚科
- 族
- 菜豆族大豆亚族
- 属
- 密花豆属
- 类型
- 藤本类
与红血藤相似植物
入药部位
茎藤。
性味
味甘,性温。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补血,活血。
主治
贫血,闭经,月经不调,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采集加工
全年或秋、冬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枝初时紫褐色,略被柔毛,后为灰色,无毛,具密集的线纹。三出复叶,革质;叶柄长2-5cm,纤细,基部膨大,被毛;托叶钻状,长3mm,宿存;小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顶生小叶长5-8cm,宽2-3cm,侧生小叶略小,先端骤缩为钝尖头,基部圆形或阔钝形,上面无毛,老时有光泽,背面被糙伏毛。圆锥花序腋生,密被褐色糙伏毛,长8-10cm,小苞片2,钻状,长1mm,花长7-8mm,稍密集,花梗长3-4mm,被毛;萼钟状,外被短柔毛,5裂,裂齿卵形;花冠紫红色,各瓣均具细长爪,旗瓣扁圆形,先端凹,翼瓣倒卵状长椭圆形,具向下的耳,龙骨瓣长椭圆形,无耳;子房线状长椭圆形,被糙伏毛,花柱无毛。荚果无柄,斜长圆形,长7-9cm,中部以下宽2-2.3cm,上部较狭,果瓣薄具细网脉,被褐色长柔毛,背缝密被绒毛;种子长椭圆形,扁平,长约3cm,种皮黑色。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密林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
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稍弯曲,直径3.3-4.0cm,表面灰棕色,具明显纵沟及细密横向环纹,皮孔疣状凸起,圆点状或椭圆形,较小,质坚,难折断,折断面呈不规则裂片状,横切面皮部分泌物呈黑棕色,木部红棕色,木薄壁组织色较深,波状排列成层,导管孔洞状,不规则排列,髓细小,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
红血藤煎液能显著延长血凝时间。其乙醇提取物,高浓度时抑制血红细胞凝聚,低浓度则促进其凝聚。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茎藤用作鸡血藤的代用品。”
-
阿尔泰棘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16厘米。根粗壮。茎缩短,分枝多,疏丛生,绿色。羽状复叶长5(8)-15(-18)厘米;托叶膜质,于基部与叶柄贴生,彼此合生;叶柄与叶轴扁平,小叶之间被少数腺体,微被疏柔毛,至几无毛;小叶17-25,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10-20毫米。宽3-5毫
-
坚硬黄耆
形态特征整体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纤细,分歧。茎茎多数,纤细,直立或上升,高7.5-15厘米,无毛,具细棱。叶羽状复叶有17-21片小叶,长2-5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无毛或连同叶轴散生白色短毛;托叶基部
-
红三叶
形态特征主根明显,入土不深,根茎2/3分布在30厘米深表土层中,侧根发达。根瘤多。茎圆,中空,直立或斜上,长90~150厘米,分枝力强,一般有10~15个,多者可达30个,开花前形成强大的株丛。掌状三出复叶。聚生于叶柄顶端;叶柄长3~10厘米,小叶卵形或长椭圆形
-
定日黄耆
形态特征根极长,木质。茎外倾或平卧,长10-25厘米,被白色和黑色疏短毛,多分枝。羽状复叶有11-13片小叶,长2-4厘米,叶轴和叶柄均被白色和黑色短毛;托叶小,三角状,长约3毫米;小叶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8毫米,宽2-3毫米,先端截形或微
-
草莓车轴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长10-30(-50)厘米。具主根。茎平卧或匍匐,节上生根,全株除花萼外几无毛。掌状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膜质,抱茎呈鞘状,先端离生部分狭披针形,尾尖,每侧具脉纹1-2条;叶柄细长,长5-10厘米;小叶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0-25毫米,宽5
-
长梗木蓝
形态特征形态直立灌木,高30-60厘米枝叶分枝多,枝有棱,褐色,有白色丁字毛,老时脱落羽状复叶长3-8厘米
-
樟木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较粗或纤细,褐色。茎纤细,平卧,长40-50厘米,直径1-1.5毫米,下部近无毛,上部散生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5-21片小叶,长2-4厘米,叶柄长3-5毫米,连同叶轴上面被白色短毛;托叶离生,披针形,长2-3毫米,近无毛;小
-
三脉山黧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茎直立,有时有分枝,具狭翅,无毛。托叶半箭形,长15-25毫米,宽3-8(-l2)毫米,有时稍具齿;叶具(2)3-5对小叶,叶轴具狭翅,末端具短针刺;小叶狭卵形、狭椭圆形到披针形,有时狭倒卵形到倒披针形,先端渐尖,具细尖
-
密根黄耆
形态特征根木质。茎平卧,多数丛生,长7.5-25厘米,细而坚韧,疏被黑色伏毛。羽状复叶有9-11片小叶,长2.5-4厘米;叶柄很短;托叶披针状三角形,细小,具柔毛;小叶互生,倒卵状长圆形,长6-7毫米,宽3-5毫米,先端截形微缺,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短伏毛,小叶柄
-
山槐
形态特征树干:山槐,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通常高3-8米。枝条暗褐色,被短柔毛,有显著皮孔。叶:山槐的叶二回羽状复叶,羽片2-4对、小叶5-14对,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8-3.5厘米,宽7-17毫米,先端圆钝而有细尖头,基部不等侧,两面均被短柔毛,中脉稍偏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