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密花豆
红花密花豆(学名:SpatholobusroxburghiiBenth.)属于刺桐亚族物种植物。
- 拉丁名
- Spatholobus roxburghii
- 别名
- 绢毛油麻藤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豆科
- 种
- 红花密花豆
- 亚科
- 蝶形花亚科
- 族
- 菜豆族
- 属
- 密花豆属
- 类型
- 藤本类
与红花密花豆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小枝近无毛。叶具3小叶,叶柄长9-13厘米,被短柔毛;小叶革质,异形,顶生的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14-17厘米,宽9.5-12厘米,两端钝圆或基部稍狭,侧生的两侧不对称,宽长卵形,长12-16厘米,宽6.5-10厘米,先端钝,基部圆,上面无毛,下面略被微毛;侧脉7-9对,上面微凸,下面隆起,通常不分枝,三级脉多为贯串型,于下面凸起,四级脉纤细,网状,下面明显;小叶柄长5-6毫米,粗壮,被短柔毛;小托叶钻状,长约1.5毫米。花未见。果序长30-40厘米,花序轴被短柔毛。荚果尚未成熟,镰状长圆形,长12-14厘米,背缝线直,腹缝线弯,中部宽3.5-3.8厘米,顶部收狭,宽2-2.5厘米,厚,近木质,先端圆,密被棕褐色短绒毛;果颈圆柱形,长1.3-1.7厘米,密被短绒毛;种子扁圆形或肾形,种皮褐红色。果期2-3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灌丛中或斜坡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西部(潞西〕。印度至缅甸也有分布。我国分布新记录。
-
牧地山黧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上升、平卧或攀缘。叶具1对小叶;托叶箭形,基部两侧不对称,长(5)10-45毫米,宽3-10(-15)毫米;叶轴末端具卷须,单一或分枝;小叶椭圆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50)毫米,宽2-9(-13)毫米,先端渐尖,基部
-
羊蹄甲
形态特征约600种,遍布于世界热带地区。中国有40种,4亚种,11变种,主产南部和西南部。属模式种:裂瓣羊蹄甲(B.divaricataLinn.)。乔木,灌木或攀援藤本。托叶常早落;单叶,全缘,先端凹缺或分裂为2裂片,有时深裂达基部而成2片离生的
-
豆薯
形态特征粗壮、缠绕、草质藤本,稍被毛,有时基部稍木质。根块状,纺锤形或扁球形,一般直径在20-30厘米左右,肉质。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线状披针形,长5-11毫米;小托叶锥状,长约4毫米;小叶菱形或卵形,长4-18厘米,宽4-20厘米,中部以上不规则浅裂,裂片小,急尖,侧生小
-
岩生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直伸。茎直立,高15-30厘米,被开展的白色长柔毛,基部具膜质透明的托叶鞘。羽状复叶有21-37片小叶,长7-18厘米,叶柄与叶轴近等长或较短,均被开展的白色长柔毛;托叶离生,仅基部相互连合,白色,膜质,卵
-
黄毛黧豆
植物特征一年生缠绕藤本。茎具纵条纹。羽状复叶具3小叶,叶长14-31(-39)厘米;托叶早落;叶柄长6-11厘米;小叶厚纸质;顶生小叶不等边菱形或有时为倒卵状菱形,宽卵形,长7-14厘米,宽5.6-11(-13)厘米,侧生小叶极不对称,偏斜三角形,
-
武山野豌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60-70厘米。根茎木质化。茎直立或攀援,具棱,少分枝。偶数羽状复叶,长可达15厘米,顶端卷须分支;托叶戟形或披针形,长0.3-0.5厘米,宽0.2-2.5厘米,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小叶6-10对,厚纸质,长圆披针形,长1.7-2.7厘米,宽0.5-0.8
-
红豆草
形态特征红豆草花色粉红艳丽,饲用价值可与紫花苜蓿媲美,故有“牧草皇后”之称。1989年由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经过推广实践,证实了其实用价值。种皮光滑,长2.5~4.5毫米,宽2.0~3.5毫米,厚1.5~2.0毫米,千粒重13~16克,带壳千荚重1
-
蓝花黄耆
形态特征植株多年生草本。根根直伸。茎茎直立或多少平卧,高25-60厘米,暗紫色,具条棱,近无毛。叶羽状复叶有11-19片小叶,长3-11厘米;叶柄长1-3厘米,向上逐渐变短;托叶
-
弯果胡卢巴
形态特征羽状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基部略呈戟形,脉纹清晰;叶柄与小叶等长,小叶倒三角形或倒卵形,近等大,长5-10毫米,宽3-7毫米,先端截平,基部阔楔形,边缘上半部具三角形尖齿,上面粗糙无毛,下面散生贴伏柔毛,侧脉5-7对,不分叉,行平直达齿尖;顶生小叶柄较长。
-
菊花木
产地分布原产我国南部、香港。形态特征常绿攀缘大藤本,基径粗达20厘米,干黄褐色,嫩枝有锈色皮孔。叶阔心形,先端2浅裂,裂凹间常有一芒尖,长5~9厘米,宽4~6厘米,叶脉7~9条,叶柄先端粗大成为关节。总状花序顶生,黄白色,裂片长卵形,花瓣边缘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