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菜藤
猪菜藤(学名:Hewittiasublobata)为旋花科猪菜藤属缠绕或平卧草本。分布于台湾岛、热带非洲、热带亚洲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40~550米的地区,常生于平地沙土以及灌丛阳处。
- 拉丁名
- Hewittia sublobata (Linn. f.) O. Ktze.
- 别名
- 细样猪菜藤、野薯藤(海南及其他沿海岛屿)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菊亚纲
- 目
- 茄目
- 科
- 旋花科
- 种
- 猪菜藤
- 亚科
- 枫香树亚科
- 族
- 茜草族
- 属
- 猪菜藤属
- 类型
- 藤本类
与猪菜藤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缠绕或平卧草本。茎细长,径约1.5~3毫米,有细棱,被短柔毛,有时节上生根。叶卵形、心形或签形,长3~6(~10)厘米,宽3~4.5(~8)厘米,顶端短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朝形或近截形,全缘或3裂,两面彼伏疏柔毛或叶面毛较少,有时两面有黄色小腺点,侧脉5~7对,与中脉在叶面平坦,背面突起,网脉于叶面不显,背面微细,叶柄长1~2.5厘米,密被短柔毛。花序腋生,比叶柄长或短,花序梗长1.5~5.5厘米,密被短柔毛;通常1朵花;苞片披针形,长7~8毫米,被短柔毛;花梗短,长2~4毫米,密被短柔毛;萼片5,不等大,在外2片宽卵形,长9~10毫米,宽6~7毫米,顶端锐尖,两面被短柔毛,结果时增大,长1.9厘米,内萼片较短且狭得多,长圆状披针形,被短柔毛,结果时长1.4厘米;花冠淡黄色或白色,喉部以下带紫色,钟状,长2~2.5厘米,外面有5条密被长柔毛的瓣中带。冠檐裂片三角形;雄蕊5,内藏,长约9毫米,花丝基部稍扩大,具细锯齿状乳突,花药卵状三角形,基部箭形;子房被长柔毛,花柱丝状,柱头2裂,裂片卵状长圆形。蒴果近球形,为宿存萼片包被,具短尖,径约8~10毫米,被短柔毛或长柔毛。种子2~4,卵圆状三棱形,无毛,高4~6毫米。
生长环境
产金平、河口,海拔40~550米的平地沙土或灌丛阳处。
分布范围
广东(包括海南、西沙永兴岛等沿海岛屿)、广西西南部、台湾亦产。分布热带非洲(南至纳塔耳),热带亚洲(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经马来西亚、菲律宾至波利尼西亚岛)。
-
大叶银背藤
产地分布产云南南部、中南及西南部,四川西南部。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锡金,缅甸(阿瓦)及泰国北部(清迈)。形态特征木质藤本,茎圆柱形,幼枝密被绒毛,老枝被短绒毛。叶大,卵形或多为宽心形,长10-25厘米,宽(6-)8—15(-20)厘米,先端锐
-
月光花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小萼飞蛾藤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裂叶鳞蕊藤
产地分布产浙江、福建(延平、现平、龙溪、沙县)、广东(清远、英德、连南、海南),广西(龙州、昭平)等省。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
-
白花银背藤
形态特征藤本,高达3米,茎圆柱形、被短绒毛。叶互生,宽卵形,长10.5-13.5厘米,宽5.5-12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叶面无毛,背面被灰白色绒毛,侧脉多数,平行,在叶背面突起;叶柄长4.5-8.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短,
-
苞叶藤
形态特征攀援小灌木,高可达2米,分枝细,木质,先端缠绕,被粗伏毛。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4厘米,宽1-1.5厘米,茎先端的叶较小,先端钝圆及具小短尖,基部近圆形,革质,下面被粗伏毛,中脉在下面明显突起,侧脉两面均不明显;叶柄长约3-4毫米,稍扭曲。花序柄腋生单生,长约0.
-
树牵牛
形态特征披散灌木,高1-3米;小枝粗壮,圆柱形或有棱,散生皮孔,密被微柔毛,实心或中空,有白色乳汁。叶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25厘米,宽4-17厘米,顶端渐尖,具小短尖头,基部心形或截形,全缘,两面密被微柔毛,老时叶面近无毛,背面有微柔毛,背面近基部中脉两侧各有1枚腺体,
-
川西金灯藤
产地分布产我国广东沿海岛屿。形态特征花长约3毫米,无柄;鳞片几不达花药基部;花柱联合为1半至三分之二,较长于圆锥形的柱头。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
-
彩叶番薯
形态特征彩叶番薯地下有块根,茎蔓性,能匍匐或悬垂生长。叶不规则心形或缺裂,叶面有紫红、乳白斑纹,甚为柔和美丽。生长环境生性强健,不耐阴,性喜高温,生育适温约20~28℃,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佳,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阴暗处叶色淡化。
-
白飞蛾藤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分枝长,缠绕,密被贴生灰白色长柔毛。叶宽卵形,长7-12厘米,宽5-10厘米,先端锐尖或骤尾状渐尖,基部为宽而深的心形,叶面或多或少密被贴生丝状小长柔毛,背面密被灰白色小长柔毛,掌状脉基出,7条,两面明显;叶柄长4-6厘米,上面具槽,被灰白色小长柔毛;苞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