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乔木植物 > 土瓜狼毒

土瓜狼毒

编辑:孔德芮发布时间:2021-02-10 11:09:15

土瓜狼毒,中药名。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土瓜狼毒EuphorbiaproliferaHemilt.exD.Don的根。植物土瓜狼毒,分布于我国四川、贵州(普定)、云南等地,印度(北部)、泰国(北部)、巴基斯坦和喜马拉雅地区也有。具有利水,通便,行气,散瘀,杀虫,解毒之功效。主治水肿,便秘,食积。,胃痛,跌打损伤,骨折,疥癣廯,疮毒。

拉丁名
Euphorbia prolifera Hemilt. ex D. Don
别名
薇矮地蔷薇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大戟目
大戟科
土瓜狼毒
亚科
大戟亚科
大戟族
大戟属
类型
草本类

与土瓜狼毒相似植物

别名

鸡肠狼毒、隔山龙、顺水石《滇南本草》,大萝卜《云南中草药选》,一把香《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细狗闹花《全国中草药汇编》。

入药部位

植物土瓜狼毒的根。

性味

味苦、辛,性温。

归经

入肝、胃、膀胱经。

功效

利水,通便,行气,散瘀,杀虫,解毒。

主治

水肿,便秘,食积。,胃痛,跌打损伤,骨折,疥癣廯,疮毒。

相关配伍

1、治腹水,食积,小狼毒根0.3~0.9g。研末,内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2、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毒,土瓜狼毒干粉调敷或撤撒敷患部,用量不拘。(《云南中草药选》)

3、治便秘,用鸡肠狼毒生品研末,0.3g,开水送服。(《云南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冲服,0.3~0.6g;或浸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熬膏敷。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药性峻猛,内服应严格掌握用量。体虚者禁服。

炮制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挖,晒干。

炮制原理

取根洗净,放人入火灰中煨熟,取出,用淘米水浸泡2d,再蒸1h,切片,晒干。

鉴别

一、药材性状:本品呈长棒形。弯曲或扭曲,长5~15㎝,直径0.7~1.5㎝。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质轻,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粉末则呛鼻。味微苦,有持久刺激性。

二、饮片性状:与药材性状相同。

形态特性

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根圆柱状,长10~20厘米,直径5~20毫米,少分枝或不分枝。茎基部极多分枝(有时具不育枝),向上直立或斜展,高20~30厘米,直径约3毫米,偶更粗。叶互生,线状长圆形,长2~4厘米,宽3~5毫米,先端钝圆,基部渐狭或近平截;侧脉多发自叶基,不明显;无叶柄;总苞叶4~6枚,卵状长圆形至阔卵状长圆形,长1.5~2.5厘米,宽6~12毫米,先端圆或尖,基部渐狭,无柄;苞叶2枚,卵形,长1~1.5厘米,宽8~10毫米,先端尖或圆,基部圆或近平截。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顶端,基部无柄;总苞阔钟状,高约3.5毫米,直径3~5(7)毫米,先端5裂,裂片啮状或呈三角状,边缘及内侧具微柔毛;腺体4,偶为5~8,近于月牙形,但中部不明显凹陷,先端具两个不明显的角,褐色。雄花多数,略超过总苞边缘;雌花1枚,子房柄长达5毫米;子房光滑无毛;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柱头微2裂。蒴果卵球状,长约4.5毫米,直径4.5~5.5毫米,光滑无毛;果柄长达8毫米。种子卵球状,长2.5~3.0毫米,直径2.0~2.5毫米,黄褐色,平滑且具斑状纹饰;种阜小,乳黄色,易脱落。花果期4~8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2300米的沟边、草坡或松林下。

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推胃中年久积滞,下气。治胃气疼痛,食积结滞,消水肿,破血积,打虫积,打痰毒。”

2、《云南中草药选》:“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疮毒,土瓜狼毒研粉调敷。”

相关植物
  • 里白算盘子

    形态特征花5-6朵簇生于叶腋内,雌花生于小枝上部,雄花生在下部;雄花:花梗长6-7毫米,纤细,基部具有小苞片,小苞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萼片6,2轮,倒卵形,长2毫米,外面被短柔毛;雄蕊3,合生;雌花:几无花梗;萼片与雄花的相似,长约1.5毫米,内凹;子房卵状,4-5室,

  • 方枝守宫木

    形态特征植物形态灌木,高达1米;茎皮灰褐色;小株四棱形,着生稠密的叶,呈羽状排列;全株无毛。叶子形态叶片膜质或薄纸质,卵形、椭圆形或近圆形,长5-20(-25)毫米,宽3-12毫米,顶端钝或圆,有小凸尖,基部圆或钝;侧脉每边4-5条,

  • 厚柱山麻杆

    形态特征叶子形态叶薄纸质,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9-12厘米,宽6-11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疏生腺齿,上面无毛,下面沿中脉具疏毛,基部具斑状腺体4个;基出脉3条;小托叶钻状,长约2毫米;叶柄长3-7厘米,具疏毛;托叶披针形,长3-6毫米,具

  • 细齿大戟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根细,长10-18厘米,直径3-5毫米。茎基部木质化,向上多分枝,每个分枝再作二歧分枝,高20-40(50)厘米,直径3-5毫米;茎节环状,明显。叶对生,长椭圆形至宽线形,长1-2.5厘米,宽2-5毫米,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不对称,近平截或稍偏斜;边缘具细

  • 肥牛树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25米;嫩枝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6-15厘米,宽3-9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阔楔形,具2个细小斑状腺体,叶缘淡紫色,浅波状或疏生细齿;侧脉5-6对,网脉明显;叶柄长3-5毫米,具微柔毛;托叶披针形,长1-2毫米,脱落。花序

  • 剑叶三宝木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3米;小枝暗褐色,粗糙。叶互生,密集于小枝上部,倒披针形至近匙形,长25-50厘米,宽7-11厘米,顶端短尖至渐尖,向着基部渐狭,基端钝,上半部边缘具疏细齿,齿端具腺点,两面无毛;侧脉每边14-22条,远离叶缘处弯拱连结;叶柄长3-6毫米,顶端具2枚腺体;托

  • 野梧桐

    异名野桐、楸、白肉白:抱仔(《中国树木分类学》),赤芽楸、赤芽槲(《本草推陈》)。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的树皮。植物形态野梧桐小乔木。茎干粗30厘米左右,树皮平滑。叶互生,丛集于枝端;嫩叶红色,叶片

  • 后生叶下珠

    形态特征后生叶下珠,灌木,高达3米;茎和枝条圆柱形,灰褐色;小枝长2-7厘米,上部被淡黄色短柔毛。叶通常3-5枚着生于小枝上部,椭圆形,长1-6厘米,宽5-25毫米,顶端钝,常有微凹,基部圆,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嫩叶淡红色,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扁平,下面凸起,侧脉每边7-

  • 卵苞血桐

    形态特征卵苞血桐是大戟科、血桐属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嫩枝被黄褐色或锈色绒毛,小枝变无毛。叶纸质,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卵形,干后暗褐色,长5-11厘米,宽1.8-5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基部钝圆,在中脉两侧各具斑状腺体1-2个,边缘具疏生腺齿,下面具颗粒状腺体,沿中脉疏生

  • 白花三宝木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1米;小枝疏生贴伏柔毛至近无毛。叶薄革质或纸质,阔椭圆形,长9-16厘米,宽3.5-6厘米,顶端短尖至渐尖,稀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具不明显波状圆齿,两面无毛,上面有细小疣点;基出脉伸达叶片中部,侧脉每边约6条,纤细;叶柄长2-5.5厘米,无毛或被稀疏柔毛,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