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多年生植物 > 山苦茶

山苦茶

编辑:端木嫩婵发布时间:2021-02-05 11:21:25

山苦茶(学名:Mallotusoblongifolius)为大戟科野桐属下的一个种,是高2-10米的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等国。花期2-4月,果期6-11月。山苦茶,又称鹤鸽茶,是我国海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茶种,历史悠久,具有茶文化特征。民间饮用经验证明,山苦茶有明显的解油腻、助消化、消暑去火、防治感冒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苦茶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并具有镇痛、抗氧化、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且安全无毒。

拉丁名
Mallotus oblongifolius (Miq.) Muell. Arg.
别名
木犀、岩桂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大戟目
大戟科
山苦茶
亚科
铁苋菜亚科
铁苋菜族
野桐属
类型
常绿阔叶乔木类

与山苦茶相似植物

起源历史

山苦茶为什么在民间叫鹤鸽茶,关于此的传说有两个。一是据说古代长有山苦茶地方的老百姓,只是上山时顺便采山苦茶叶回来泡茶喝。后来,相传万宁有一家民养有一只心爱的山鹤鸽鸟,这只鸟生了病,该农民上东山岭采摘山苦茶泡热水给鹤鸽鸟喝,几天后该鸟不但病愈,且活了很久,于是人们从此认识了此茶有保健功用,并取名为“鹤鸽茶”。还有种说法是相传古时东山岭上鹤鸽鸟很多,岭下有一个人常常上岭捕捉鹤鸽鸟。有一次,捕鸟人发现大鹤鸽鸟用一种树叶子治好了一只几天前奄奄一息的小鹤鸽鸟。捕鸟人家里小孩子正好有病,于是,他摘回这种叶子煮汤给自己孩子喝,几天后孩子的病好了。捕鸟人用树叶子给儿子治病的事不久便传开了,村里人也学着捕鸟人用树叶子治病,那种树便被村人称为鹤鸽树。后来,人们把鹤鸽树叶子当茶喝,鹤鸽茶便被叫开了。不管山苦茶的传说是否属实,不管是谁最早发现了山苦茶,山苦茶是海南人民适应与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的经验总结。海南四季如夏的气候条件,使得人民必须避免高盐、高油、高酱的燥热类食品,或选择能够去油解燥的保健佳品,海南山区野生的山苦茶便渐渐为当地人民认识并传承。也许因为山苦茶分布的地域范围限制,笔者在我国历代药学著作中未查见。民国《感恩县志》:“鹤鸽茶,生黎母山中。五月采之,蒸熟晒干,芳馥异常,可消食”。我国现代著名戏剧家和诗人田汉先生1962年在畅游万宁东山岭之后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琼州多胜地,此岭独岿然;羊肥爱芝草,茶好伴名泉。一诗句中的“好茶”说的就是山苦茶。有文献考证山苦茶为《生草药性备要》和《本草求原》中所记载“鹤鸽茶”,为误考。《生草药性备要》图将“鹤鸽茶”归在山草部:“鹤鸽茶,味甘,香,性温。散热毒,止咳嗽,理痰火。治蛇咬伤,又名蛇总管。小叶的祛风,治咳嗽膨胀,小儿五疮。其根,止牙痛。又名金不换,又名紫背金牛”。这里的“鹤鸽茶”应为远志科的草本植物华南远志,称大金不换;“小叶的”为远志科的草本小花远志,称小金不换。《本草求原》:“鹤鸽茶,即紫背金牛,金不换”。

原植物来源

山苦茶名称又名鹧鸪茶、禾姑茶、毛茶,分布在海南岛、中印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在我国仅分布在海南岛以及广东南部少数几个县市。过去有一说法,认为山苦茶只生长于万宁东山岭,故民间有“东山岭鹧鸪茶”之称。实际上,山苦茶在海南各地均有分布,野生多见于沿海山丘,以文昌铜鼓岭和万宁东山岭出产的最为有名。山苦茶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野桐属Mallotus植物山苦茶Mallotusfuretianus(Bail)Muell-Arg.的干燥叶。关于山苦茶的拉丁学名,陈焕镛先生(1956)在其所主编的《海南植物志》(第二卷)中认定为Mallotusfuretianus(Bail)Muell-Arg.;但在吴德邻先生(1994)所主编的《海南及广东沿海岛屿植物名录》以及吴德邻先生(2003)所主编的《广东植物志》(第五卷)中,其学名则已修订为Mallotusoblongifolius(Miq.)Muell.Arg.目前,在与山苦茶相关的已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中,这两种学名均有使用,但以采用Mallotusfuretianus(Bail)Muell-Arg.这一学名的为多。因山苦茶在海南(乃至全国各地)民间通常都称之为“鹧鸪茶”,而“山苦茶”却鲜为人知。笔者认为,应该以采用吴德邻先生修订后的学名Mallotusoblongifolius(Miq.)Muell.Arg.比较合适。但为了保持文献上的一致,这里暂时采用山苦茶的学名Mallotusfuretianus(Bail)Muell-Arg.。

植物形态

植物体干后有零陵香味;小枝被星状短柔毛或变无毛,具颗粒状腺体。

叶;互生或有时近对生,长圆状倒卵形,长5-15厘米,宽2-6厘米,顶端急尖或尾状渐尖,下部渐狭,其部圆形或微心形,全缘或上部边缘微波状,上面无毛,下面中脉被星状毛或柔毛,侧脉腋有簇生柔毛,散生橙色颗粒状腺体;羽状脉,侧脉8-10对;基部有褐色斑状腺体4-6个;叶柄长0.5-3.5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被星状毛,早落。

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顶生,长4-12厘米,苞片卵状披针形,长2-3毫米,雄花(1-)2-5朵簇生于苞腋,花梗长约3毫米;雄花:花蕾卵形,长约1.5毫米,花萼裂片3枚,阔卵形,不等大,长约1.5毫米,无毛;雄蕊25-45枚,药隔宽。雌花序总状,顶生,长7-10厘米,苞片钻形,长约2毫米,被毛,花梗长约2.5毫米;雌花:花萼佛焰苞状,长约4.5毫米,一侧开裂,顶端3齿裂,外面被星状毛和疏生黄色颗粒状腺体;子房球形,密生软刺和微柔毛,花柱中部以下合生,柱头长4-5毫米,密生羽毛状突起。

果:蒴果扁球形。直径约1.4厘米,具3个分果爿,具3纵槽,被微柔毛和橙黄色颗粒状腺体,疏生稍弯的软刺;种子球形,直径约5毫米,具斑纹。

生境

生于海拔200-1000米山坡灌丛或山谷疏林中或林缘。

分布

山苦茶,又名鹤鸽茶、禾姑茶、毛茶。山苦茶分布在海南岛、中印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在我国仅分布在海南岛以及广东南部少数几个县市。过去有一说法,认为山苦茶只生长于万宁东山岭,故民间有“东山岭鹤鸽茶”之称。实际上,山苦茶在海南各地均有分布,野生多见于沿海山丘,以文昌铜鼓岭和万宁东山岭出产的最为有名。山苦茶不仅是我国海南人民长期饮用的一种别样茶,且在利胆方面具有显著活性。

山苦茶扦插繁殖技术

材料

山苦茶插穗采自五指山野外1~2年生的硬枝。扦插前将枝条先端去掉,将枝条剪成带有2~3个腋芽节段,长度约为10cm;枝条上端离芽节1cm处剪成平口,下端离芽节0.3~0.5cm处剪成斜口。扦插基质选用河沙,插前先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河沙进行喷洒消毒。所用生理处理的实验药剂为根旺(2%萘乙·吲丁可溶性粉剂)、吲哚-3-丁酸(IBA)和萘乙酸(NAA)。

方法

1、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山苦茶扦插生根的影响

扦插生根实验在五指山市琼州学院西校区的植物基地育苗荫棚内进行。以1~2年生的硬枝制作插穗,用不同浓度(100、400、800mg/L)的根旺、IBA、NAA、IAA浸泡插穗基部,时间均为0.5h,以清水为对照(CK)。分别于2009年3月30日、2009年7月15日扦插。

2、处理时间对山苦茶扦插生根的影响

以1~2年生的硬枝制作插穗,用浓度为800mg/LIBA浸泡插穗基部,时间分别为0.5、2、8h。分别于2010年3月30日、2010年5月10日扦插。

3、插穗不同粗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将插穗

按其直径的0.2~0.4、0.45~0.7、0.75~1.0cm分为3类,分别在浓度为100、400、800mg/L的根旺、IBA、NAA、IAA中浸泡基部,处理时间均为0.5h。分别于2010年3月30日、2010年7月15日扦插。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排列,每个处理10根插穗,3次重复。

4、扦插后每天根据天气情况适时适量浇水,晴天每天定时浇水2次(上、下午各1次),阴雨天少浇或不浇。插床湿度保持在85%以上。

5、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30d后统计各处理插条的生根数、根长,计算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用SASV9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与分析

1、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山苦茶扦插生根的影响

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处理对山苦茶插条的生根率、生根数及新根平均长的影响。其中,不同生长调节物质类型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差异显著。通过多重比较可看出,3种生长调节剂根旺、IBA、NAA的生根率与IAA及对照组间差异显著。其中根旺的平均生根率最高,为53.33%。从生长调节剂浓度的多重比较来看,IBA的3种浓度处理的生根率差异不显著,随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呈上升的趋势,本试验中800mg/L处理的生根率最高达60%,800mg/LIBA处理比100mg/L处理的生根率提高了13.33%。在根旺处理组中,随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浓度为400mg/L处理的生根率最高,为56.67%,与100mg/L和800mg/L处理差异不显著;800mg/LIBA和400mg/L根旺的生根率差异不显著,两种处理的生根率相差3.33%。在IAA处理组中,3种浓度的IAA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最高的生根率只有30%。从对根长的影响角度看,不同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对插穗不定根的平均根长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从表1中可看出,对照组的平均根长最长,达到2.48cm,依次为对照组>根旺>IBA>NAA>IAA。

从对生根量的影响角度看,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对插穗不定根数量差异显著;通过多重比较表明,IBA类生长调节剂的生根量最大,平均8条,依次为IBA>NAA>根旺>IAA。从生长调节剂浓度的多重比较可看出,800mg/LIBA处理的生根量最大,为13条。与IBA其它处理组的差异显著。4种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生根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其中800mg/LIBA处理比对照组处理生根条数增加了11条,差异显著。综合以上分析,800mg/LIBA对山苦茶扦插生根的效果最好,其次为400mg/L根旺。IAA扦插生根的效果最差,最高的生根率只有30%,平均生根数3条。

2、生长调节剂处理时间对山苦茶扦插生根的影响

不同处理时间对山苦茶插穗生根的影响不同,3种处理时间对山苦茶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差异显著。0.5h处理的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最高,为60%。从生根数的多重比较看出,0.5h处理的生根数最大,为13条;与2、8h处理差异显著。

3、插穗不同粗度对山苦茶扦插生根的影响

不同粗度的插穗对山苦茶扦插生根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从多重比较可看出,直径0.45~0.7cm的插穗的生根率最高,为60%,比其它两组的生根率分别提高了42.33%和44%,差异显著。从生根数来看,直径0.45~0.7cm的插穗的生根数最大,平均8条;比直径为0.75~1.0cm插穗的平均生根数多了2条,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直径为0.45~0.7cm的中等粗度的插穗扦插效果相对较好。

结论

以五指山野生的1~2年生、直径为0.45~0.7cm的山苦茶木质化枝条为扦插材料,利用800mg/LIBA或400mg/L根旺处理插条0.5h,扦插基质为河沙,可以获得很好的生根效果。本方法可用于规模化繁殖野生山苦茶。

山苦茶的当前应用情况

山苦茶的民间应用

山苦茶植物体带有零陵香(蕙草、薰草,因其在零陵多产,故俗称零陵香,气味芳香,为我国古代著名香料)的味道,海南居民习惯用山苦茶的叶子来泡茶,以解油腻、助消化、消暑热、防感冒、健脾养胃还能用来防腐。万宁市牛漏、长丰等地村民还有利用山苦茶配制凉茶饮用的习惯。在万宁牛漏等地有这样一个风俗:每年农历五月初,村民们都会自发进山采集山苦茶和其他几种植物的叶片制作凉茶。据说,每年的五月初一到初五采集的山苦茶质量最好。因此,这种以山苦茶作为主料配制而成的凉茶在当地群众中称之为“五月茶”。在海南端午节吃粽子时,因海南的粽子是肉粽,油腻大,加上糯米多吃不好消化,所以,海南人吃粽子后,都要喝山苦茶解油腻,帮助消化。另外海南天气热,农历五月游山玩水的人,挡不住热气的侵袭,喜欢喝山苦茶解渴消暑。所以,山苦茶又称端午茶、五月茶。山苦茶还是海南人防病治病的良品。海南人常用鹧鸪茶防治感冒与中暑。喝了一辈子山苦茶的海南人,喝茶时把它当茶,喝药时又把它当药。海南的四大名菜之首———东山羊和鹧鸪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东山羊毫无腥膻,鲜美可口,一般认为是食东山鹧鸪茶嫩叶的缘故。在万宁市一带几乎所有的羊餐馆,以及陵水、三亚、定安等县的各类餐馆,大都有用鹧鸪茶招待顾客的习俗。在这些地方的民间,鹧鸪茶更是家庭常备的亦茶亦药的保健饮品,或自己饮用,或招待客人。如今,这些风俗已构成了海南地方茶的一大文化特色。远在外省的海南风味餐厅,也将山苦茶作为特色予以推荐。

山苦茶的采收加工处理

山苦茶叶采老不采嫩,农历4月底至5月初是采摘山苦茶的最佳时间。在海南民间山苦茶的传统制作方法颇为简单:从山上将山苦茶叶片带枝条一并采回,然后逐片摘下叶片,并卷成直径约为4一scln的球状“茶叶团”,再用椰子树的叶片撕成细长条带扎紧,然后又将15一20团这样的山苦茶叶片球状“茶叶团”串成念珠状的一串,晒干后或风干后即成产品。它没有经过炒茶等传统工艺,因此泡出来的茶水清香中夹着一种植物特有的味,甘冽爽口,并有好闻的药香。一个茶叶团就能冲泡数次,甚至一整天,泡完之后仍有淡淡的药香味。

商品形式

海南山苦茶传统产品以往常见于海口市各农贸市场以及各县市农贸市场或农村集市,通常是成串出售,也有直接晒干的叶片散装的,约30一70元/500g不等;有正规厂家出产,用牛纸简易包装的,约180一20元/500g;还有与益智配伍粉碎后制成“益智鹤鸽茶”的袋泡茶,约200元/500g;通过电子商务有见将叶片精致盒装的,约1500一250元/500g。也有将山苦茶按一定配方制作成瓶装饮料出售的。

化学成分研究

有机酸类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苦茶中没食子酸含量在.2·66%~2·76%范围内,平均含量为2·71%。山苦茶叶低极性油状成分中酸类含1063%,以棕桐酸含量最高,达.7·94%,其中具有药理活性的亚油酸含量为.269%。

挥发油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CG一s)分离和鉴定了山苦茶中50种成分,相对含量在5%以上的成分为十六碳酸(20·78%)、(z,z)一9,12一十八碳二烯酸(7·69%)、y一榄香烯(6·40%)、叶绿醇(5·66%)。

苯丙素类及其苷

从山苦茶叶中分离出三个苯丙素类化合物:(+)一南烛树脂醇a3一O一a一L一毗喃鼠李糖昔、(+)-异落叶松树脂酚一’9一毗喃鼠李糖昔、3,4,8,9,10一五轻基一二苯并b[,司毗喃一6一酮。

菇类及其苷

从山苦茶叶中分离出三个菇类化合物:木栓酮、木栓醇、(6,SgR卜6一轻基一3一酮一a一紫罗兰醇一9一O一p一D一葡萄糖。

氨基酸

对海南山苦茶叶中游离氛基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含量总游离氨基酸为02%,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峻为18·7%,脯氨酸含量特高,占总游离氨基酸达57%。

无机元素

用美国PE公司P400等离子发射光谱仪逐一测出山苦茶中Ca、Mg、P、Al、Mn、Fe、Zn、Cu、Sr含量,结果显示山苦茶中富有含钙、锌、锌等无机元素。

其他

采用GC一MS对海南从山苦茶叶乙醇浸膏的石油醚部分的油状物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27个峰,鉴定了其中20种化合物,海南山苦茶低极性油状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酷类,占总含量34·91%,其中主要有十八酸丁酷(7·70%)、亚油酸乙酷(6.45%)、棕搁酸1,1一二亚甲基酷(5·84%)。烷烃类为13·93%,其中2,6,6一三甲基一二环庚烷占6.73%.haLI苦茶叶中分离得到p一谷幽醇、3一轻基一4,5(R)一二甲基一2(5H)一吠喃酮和(Z)一3一己烯醇一p一D一葡萄糖普。

现代药理作用

目前对山苦茶的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山苦茶的醇提取物,进行了多方面的活性研究,大部分研究为海南医学院进行的。

利胆

华运群等用山苦茶醇提物配制成乳剂对大白鼠进行利胆实验,结果10%山苦茶乳剂组用药前后胆汁流量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5%山苦茶乳剂组用药前后胆汁流量差值也大于对照组(P<.005),这两种不同浓度的山苦茶乳剂都有利胆作用。王久辉等研究发现山苦茶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加前列腺素的释放或作用于钙通道对豚鼠离体胆囊产生收缩作用。DB进一步研究发现山苦茶的和部位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为山苦茶利胆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它们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增强胆囊收缩,发挥其利胆作用。这可能是山苦茶临床用于治疗胆道疾病的的机制之一。

镇痛

通过扭体法和热板法进行镇痛实验研究山苦茶的镇痛作用。结果显示山苦茶醇提物乳剂镇痛效果明显,但较盐酸吗啡弱。

抗氧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山苦茶B可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山苦茶B降低AS大鼠血清MDA、TC、TG、LDL一C水平,提高NOS,SOD活性;增加HDL一C几DL一C,增加胆汁中TB的排出,改善血管组织病理变化,增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能力。高剂量山苦茶B能降低As大鼠的肝指数25[]。山苦茶可以清除自由基(山苦茶D>维生素C>山苦茶B),并可明显降低AS大鼠血清MDA水平,提高NOS,SOD活性,增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能力。山苦茶B、D可以增加AS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能力,这可能与其降低TC、增强NOS活性、清除脂质过氧化产物、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抗菌

山苦茶的水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等6种细菌进行抗菌试验,证明“对大部分试验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山苦茶干品的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1:1水提取液的抑菌环直径为11mm,最小抑菌浓度1:32。

模式标本

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

用途

植物体含有零陵香油,可作为提取香精的原料。

说明

山苦茶Mallotusoblongifolius(Miq.)Muell.Arg.已修订为Mallotuspeltatus(Geiseler)Müll.Arg.。

相关植物
  • 红彩云阁

    产地分布:形态特征:红彩云阁是彩云阁的栽培品种。原种彩云阁产于纳米比亚,其形态为多分枝灌木,分枝全部向上生长。3—4棱,通常3棱,粗4—6厘米、长15—25厘米,但在栽培中分枝较细而更长。棱缘有坚硬短齿。表皮深绿色有白色晕纹。对生刺红褐色,0.3—0.4厘米长。在分

  • 蜜甘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茎直立,常基部分枝,枝条细长;小枝具棱;全株无毛。叶片纸质,椭圆形至长圆形,长5-15毫米,宽3-6毫米,顶端急尖至钝,基部近圆,下面白绿色;侧脉每边5-6条;叶柄极短或几乎无叶柄;托叶卵状披针形。花雌雄同株,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长约2

  • 长棒柄花

    形态特征高5-30米;小枝无毛。叶薄革质,互生,有时近对生,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7-)9-30厘米,宽(2.5-)4-14厘米,顶端短渐尖、钝头,有时钝、具短尖,基部圆钝或楔形,具斑状腺体数个,叶下面侧脉腋具髯毛,叶缘具疏锯齿或波状齿;侧脉5-9对;叶柄长2-7厘

  • 绿背桂花

    形态特征灌木,高达1米许4老枝圆柱形,幼枝有较强的纵棱而呈四棱柱形,有皮孔,无毛。叶对生或稀兼有互生,纸质,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急狭或锲形,边缘有疏细齿,齿间距3-7毫米,两面绿色,无毛;中脉两面均凸起,侧脉8-12对,弧形上

  • 圆叶澳杨

    形态特征灌木至小乔木,高1-3米,各部均无毛。叶纸质,盾状着生,叶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6-16厘米,宽5.5-15厘米,顶端短尖至短渐尖,基部截平或具一浅凹缺,腹面亮绿色,背面带苍白色;中脉于背面强壮凸起,侧脉7-9对,斜上举,基部2-3对于中上部有2-3分枝,网状脉明显;

  • 皱叶麒麟

    形态特征茎植株呈矮性匍匐状,高5~10厘米。短小的肉质茎细圆棒状,幼株直立,成株则匍匐生长。茎表皮深褐至黄褐、灰白色,并有粗糙的褶皱。叶叶轮生,植株下部的叶片常脱落,仅在茎的上部留有为数不多的叶子。叶片长椭圆形,全缘,深

  • 刺果树

    形态特征乔木,高5-12米;嫩枝疏生微柔毛,不久变无毛。叶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7-15厘米,宽3-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钝,两面无毛,干后红褐色,具光泽;叶柄长5-8毫米;托叶偏斜的披针形,小,早落。花雌雄异株;花簇生;苞片卵形,长1毫米;雄花

  • 少子叶下珠

    形态特征灌木;枝条纤细,淡紫红色;全株无毛。叶片纸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3厘米,宽1-1.2厘米,顶端钝,有硬尖头,基部楔形,下面略灰白色;叶柄长2毫米。雌雄同株,4-5朵腋生;雄花:花梗丝状,长约4毫米;萼片4-5,长圆形或倒卵形,长约2毫米,宽1-1.5毫米,顶端钝至

  • 钩腺大戟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较粗状,基部具不定根,长10-20厘米,直径4-15毫米。茎单一或自基部多分枝,每个分枝向上再分枝,高40-70厘米,直径4-7毫米。叶互生,椭圆形、倒卵状披针形、长椭圆形,变异较大,长2-5(6)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钝或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或呈

  • 日本五月茶

    形态特征乔木或灌木,高2-8米;小枝初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片纸质至近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稀倒卵形,长3.5-13厘米,宽1.5-4厘米,顶端通常尾状渐尖,有小尖头,基部楔形、钝或圆,除叶脉上被短柔毛外,其余均无毛;侧脉每边5-10条,在叶面扁平,在叶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