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慈姑
山慈姑,中药名。为兰科杜鹃兰属植物杜鹃兰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n)Makino或独蒜兰属植物独蒜兰Pleione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的假鳞茎。植物杜鹃兰,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至西南、华南等地;植物独蒜兰,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主治痈疽恶疮,瘰疬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
- 拉丁名
- Nicotiana X sanderae
- 别名
- 田干草,田干菜,田著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菊亚纲
- 目
- 微子目
- 科
- 兰科
- 种
- 狗屎花
- 亚科
- 兰亚科
- 族
- 藏瓜族翅子瓜亚族
- 属
- 杜鹃兰属、独蒜兰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光慈姑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1、杜鹃兰,陆生植物。假鳞茎聚生,近球形,粗1-3厘米。顶生1叶,很少具2叶;叶片椭圆形,长达45厘米,宽4-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窄为柄。花葶侧生于假鳞茎顶端,直立,粗壮,通常高出叶外,疏生2枚筒状鞘;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偏向一侧,紫红色;花苞片狭披针形,等长于或短于花梗(连子房);花被片呈筒状,先端略开展;萼片和花瓣近相等,倒披针形,长3.5厘米左右,中上部宽约4毫米,先端急尖;唇瓣近匙形,与萼片近等长,基部浅囊状,两侧边缘略向上反折,前端扩大并为3裂,侧裂片狭小,中裂片长圆形,基部具1个紧贴或多少分离的附属物;合蕊柱纤细,略短于萼片。花期6-8月。2、独蒜兰,陆生植物,高15-25厘米。假鳞茎狭卵形或长颈瓶状,长1-2厘米,顶生1枚叶,叶落后有1杯状齿环。叶和花同时出现,椭圆状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2-5厘米,先端稍钝或渐尖,基部收狭成柄,抱花葶。花葶顶生1朵花。花苞片长圆形,近急尖,等于或长于子房;花淡紫色或粉红色;萼片直立,狭披针形,长达4厘米,宽5-7毫米,先端急尖;唇瓣基部楔形,先端凹缺或几乎不凹缺,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内面有3-5条波状或近直立的褶片。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长环境
1、杜鹃兰,生于山沟阴湿处。2、独蒜兰,生于海拔630-3000米的林下或沟谷旁有泥土的石壁上。
相关论述
1、《本草从新》:“山慈姑根类慈姑、小蒜,去毛壳(有毛壳包裹者真,故今人俱称为毛姑)。”2、《三农纪》:“植艺:冬时折取嫩芽种田间,来年四月移植。泡制:冬采其根,发灰汤煮熟,去皮,乃不麻唇刺喉。可制粉霜。”
附注
除独蒜兰外,尚有同科同属植物云南独蒜兰Pleioneyunnanensis(Rolfe)Rolfe[CoelogyneyunnanensisRolfe;PleionechiwuanaTangetWang]又名:冰球子(四川、贵州)、糯白芨、独叶白芨(云南),其假鳞茎作山慈菇药用,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
滇桂木莲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25米,胸径30厘米。嫩枝、芽、叶柄,外轮花被片背面基部,花梗均被红褐色、平伏、有光泽的柔毛。叶革质、倒卵形、长圆状倒卵形、长11-20厘米,宽5-9.5厘米,顶端骤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散生红褐色竖起毛;侧脉每边12-16条;叶柄
-
波密卷瓣兰
形态特征波密卷瓣兰是草本植物。根状茎匍匐,粗约1毫米,幼时被鞘。假鳞茎彼此相距1-2厘米,卵状圆锥形,长7-10毫米,中部粗5毫米,幼时被膜质鞘,顶生1枚叶。叶革质,长圆形,长1.7-3.5厘米,中部宽5-7毫米,先端钝并且稍凹入,基部收狭,在上面中肋下陷,边缘稍波状,干后常
-
景宁玉兰
简介乔木或灌木,树皮通常灰色,光滑,或有时粗糙具深沟,通常落叶,少数常绿;小枝具环状的托叶痕,髓心连续或分隔;芽有2型;营养芽(枝、叶芽)腋生或顶生,具芽鳞2,膜质,镊合状合成盔状托叶,包裹着次一幼叶和生长点,与叶柄连生。混合芽顶生(枝、叶及花芽)具1至数枚次第脱落的佛焰苞状
-
水晶掌
形态特征植株矮小,株高一般5~6厘米。叶片互生,长圆形或匙状,肉质肥厚,生于极短的茎上,紧密排列为莲座状,叶色翠绿色,叶肉呈半透明状,叶面有8~12条暗褐色条纹或中间有褐色、青色的斑块,叶缘粉红色,有细锯齿。顶生总状花序,花极小。是常见的多肉植物之一。水晶掌常为雌雄同株,花两
-
狐尾龙舌兰
形态特征多年生植物,有明显的茎,茎长25~50公分,灰白至灰褐色,径约10~13公分,之字形叶痕明显,表面密布深纵裂。叶密生于短茎上,叶片长卵形,长度可达1公尺,宽20公分左右,叶色翠绿具白粉,叶呈莲座状排列,大而肥厚,肉质,边缘无刺,顶端有硬刺尖。花茎粗壮高大,具分枝;花排
-
短序隔距兰
产地分布产海南(保亭、琼中)、广西西南部(靖西)、云南东南部至西部(西畴、麻栗坡、镇康)。生于海拔500—16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分布于锡金、印度东北部、越南、马来西亚。模式标本采自锡金。形态特征茎圆柱形,长达30厘米,粗约7毫米,节间
-
金边龙舌兰
形态特征金边龙舌兰盆栽金边龙舌兰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短、稍木质。叶多丛生,呈剑形。大小不等。小者长15~25厘米,宽5~7厘米,大者长可达1米许,阔至20厘米左右,质厚。平滑,绿色,边缘有黄白色条带镶边,有紫褐色刺状锯齿。花茎有多,数横纹,花黄绿色,肉质,花被部分合生,裂片6枚
-
也门铁
形态特征也门铁,拉丁文名字是Draceanaarborea,属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本植物的栽培介质用肥沃壤土或腐质土,排水需良好。光照以50—60%遮光为佳,忌强光直射。室内栽培应置于光线较充足的地方,光线不足会使叶片褪色,叶细长与叶缘有波浪状。施肥可用有机肥,如腐熟的花
-
鹤庆五味子
形态特征落叶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当年生枝暗紫色,有短纵皱纹,上年生枝灰色。芽鳞宽圆球形,早落。叶3-5集生于当年生枝上,近纸质,卵状椭圆形,长7-12厘米,宽2.5-3.5(6)厘米,先端尖长5-10毫米,基部楔形,边缘的胼胝质齿不明显,侧脉每边4-5;叶柄纤细
-
阿里山石豆兰
形态特征本变种区别于原变种(长足石豆兰)在于花浅黄色无密布的紫褐斑点,侧萼片的下侧边缘在中部以上骤然向先端缢缩,花瓣先端锐尖;唇瓣两侧边缘在中部以下具钝的锯齿。花期5月。产地分布产台湾(南投、台东、嘉义、桃园)。生于海拔约1000米的常绿林中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