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草蔻
云南草蔻(学名:AlpiniablepharocalyxK.Schum.)是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米。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顶端具短尖头,基部渐狭,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密被长柔毛;叶舌顶端有长柔毛。总状花序下垂,花序轴被粗硬毛;小苞片椭圆形,小花梗果时略增长;花萼椭圆形,花冠肉红色,花冠裂片近圆形,唇瓣卵形,红色;子房长圆形,密被茸毛。果椭圆形,种子团圆球形,4-6月花期;7-12月结果。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及西部;生于疏林中,海拔100-1000米。种子团供药用,有燥湿,暖胃,健脾
- 拉丁名
- Alpinia blepharocalyx K. Schum.
- 别名
- 滇草蔻、小草蔻、野砂仁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姜亚纲
- 目
- 芭蕉目
- 科
- 姜科
- 种
- 云南草蔻
- 亚科
- 姜亚科
- 族
- 姜族
- 属
- 山姜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云南草蔻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株高1-3米。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45-60厘米,宽4-15厘米,顶端具短尖头,基部渐狭,叶面深绿色,无毛,叶背淡绿色,密被长柔毛;叶柄长达2厘米;叶舌长约6毫米,顶端有长柔毛。
总状花序下垂,长20-30厘米,花序轴被粗硬毛;小苞片椭圆形,长3-4厘米,脆壳质,被疏长毛或毛脱落,内包1花蕾,花时脱落;小花梗长4-8毫米,果时略增长;花萼椭圆形,长2-2.5厘米,顶端具3齿,复又一侧开裂至近基部处,顶部及边缘具睫毛;花冠肉红色,管长约1厘米,喉部被短柔毛;后方的1枚花冠裂片近圆形,宽约2厘米,二侧的裂片阔披针形,长2-2.5厘米;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6-7毫米;唇瓣卵形,长3-3.5厘米,宽约3厘米,红色;花丝长约8毫米;花药长1.7厘米;子房长圆形,密被茸毛。
果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被毛;种子团圆球形,直径1.2-1.6厘米,表面灰黄至暗棕色。花期:4-6月;果期:7-12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及西部;生于疏林中,海拔100-1000米。模式标本采自思茅。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环境,选择疏林下、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作为圃地,定植前将圃地进行深翻25-30厘米,清楚杂草及草根,然后耙细整平,施入腐熟肥做基肥与土壤拌匀备用。
主要价值
【傣药】哥嘎:根茎用于腹胀,腹痛,头晕;叶外治湿疹瘙痒。
果实:燥湿,暖胃,健脾。用于胃寒腹痛,脘腹胀满,噎膈,暖气,反胃,寒湿吐泻。
云南草蔻的果实在云南、四川、西藏用作健胃药。该科的药用植物有抗肝毒、抗炎和健胃活性。陈笔岫从其种子的95%乙醇提取物,再经含水甲醇、乙烷、乙醚提取,分离到6个新化合物,依次命名为Ⅰ:云南草蔻素B(calyxinB),[α]D-24.7°(c,0.36,甲醇)。Ⅱ:表云南草蔻素B(epicalyinB),[α]D+11.5°(c,0.51,甲醇)).Ⅲ:云南草蔻素C,[α]D-55.1°(c,0.245,甲醇)。Ⅳ:表云南草蔻素C,[α]D-38.9°(c,0.81,甲醇)。Ⅴ:云南草蔻素D,[α]D+43.0°(c,0.40,甲醇)。Ⅵ:云南草蔻素D,[α]D+26.6°(c,0.45,甲醇).Ⅰ~Ⅵ分子式均为C35H34O8图和浅黄色无定形固体。Ⅰ和Ⅱ为查耳酮且为差向异构体。Ⅳ~Ⅵ为黄烷酮,Ⅲ和Ⅳ,V和Ⅵ为差向异构体。
I~VI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在内毒素激活的鼠巨噬细胞中,有抑制氧化论生成的活性,在100μg/mL浓度时,对氧化氮合成酶的抑制率为90%~94%,在此浓度下细胞活力仍有85%~90%。
主要变种
光叶云南草蔻(植物分类学报)
此变种与正种不同之处在于叶背及花冠管喉部均无毛。花期:3-7月;果期:4-11月。
产云南、广西、广东;生于山地密林或灌丛中,海拔380-1,200米。越南亦有分布。
模式标本采自蒙自。
繁殖方法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种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当种子有青变红时,选取生长红果皮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红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红色果皮和白色种衣,于阴凉处用筛子沥干种子表面水分,最后将种子均匀播于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厘米,种子间距1厘米保持沙子湿润。
移栽:沙播种子约4个月后出苗,出苗率大于90%,且出苗整齐。出苗后2个月左右(翌年5-6月)、当幼苗长出2片约4厘米的叶片后,及时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栽后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
分株繁殖:成年山姜植株长势健,蓬径大,根茎处萌芽数量多,适于分株繁殖,全年可进行。
栽培技术
定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开穴,每穴放入3-4个小兜,覆土压实,浇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较浅,勿栽植过深,约半个月萌发新芽。
施肥:移栽成活后,进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饼肥。每月1-2次,9约进行追肥,翌年4约在施肥。
实生苗可在定植后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后1年长成株型良好、具有观赏价值的株丛。
-
竹叶山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茎丛生,高0.5-1.5米;根状茎极短。叶片狭披针形,长3-26厘米,宽0.7-3.5厘米,顶端尾状,基部楔形,几无毛,边具短缘毛,无柄,稀具极短(达3毫米)的柄;叶舌长达3毫米,2浅裂;叶鞘被微柔毛。穗状花序直立,长
-
益智
形态特征株高1-3米;茎丛生;根茎短,长3-5厘米。叶片披针形,长25-35厘米,宽3-6厘米,顶端渐狭,具尾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脱落性小刚毛;叶柄短;叶舌膜质,2裂;长1-2厘米,稀更长,被淡棕色疏柔毛。总状花序在花蕾时全部包藏于一帽状总苞片中
-
草果药
形态特征陆生或附生草本,具块状根茎,根茎块状;茎高1米左右。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40厘米,宽3-10厘米,顶端渐狭渐尖,基部急尖,无毛或仅叶背中脉略被长柔毛;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叶舌长1.5-2.5厘米,膜质,全缘。穗状花序多花,长达2
-
花叶良姜
形态特征花叶良姜植株高可达1~2m,盆栽高度多在1米以下,具根茎。革质叶片具鞘,长椭圆形,两端渐尖,叶长约50~60cm,宽约15~20cm,叶面深绿色,有金黄色富有光泽的纵斑纹,十分艳丽。夏季6~7月开花,圆锥形花序,花序下垂,花蕾包藏于总苞片中,花白色,边缘
-
金姜花
形态特征金姜花叶形酷似食用姜,株高1.5米左右。地下根茎发达,横向呈匍匐生长,粗壮,淡黄色似食用姜。叶片绿色,全缘,光滑,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0cm,宽5~6cm,顶端尾状渐尖,基部渐狭;叶柄短,叶鞘绿色。初花期为5月下旬,6~10月为盛花期,11月花量骤减。穗状花序顶生,苞
-
偏穗姜
形态特征植株株高0.6-1米多。茎叶根茎横生,粗0.5-1厘米。叶片线形,长30-50厘米,宽3-5厘米,除叶背中脉上被短柔毛外,余无毛,无柄至具长1.2厘米的柄;叶舌2裂,长2-3毫米;叶鞘被短柔毛。花果
-
垂花山姜
产地分布产我国台湾形态特征株高1-2米。叶片披针形,长40厘米,宽5-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除边缘被丝质长柔毛外,两面均无毛;叶舌长圆形,长7毫米,外被粗毛。总状花序下垂,长15厘米,花序轴无毛或被极稀疏的粗毛;小花梗平展,长1.5厘米;
-
茗荷
生长环境喜温,遇霜茎叶凋萎,耐荫湿,有较强的抗病虫性。分布范围在日本,高知県、群马県(露地栽培)秋田県(露地栽培)、宫城県(软白栽培)均有栽培。“茗荷”在中国的江淮地区多有种植,常与毛豆或咸菜同炒,味香,当地人称为蛇禾或舌禾,又因
-
云南砂仁
形态特征阳春砂《南越笔记》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根茎圆柱形,横走,细小有节,节上有筒状的膜质鳞片,棕色。茎直立。叶2列,柄;叶片狭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4-40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呈尾状或急尖,基部渐狭,全缘,上面光滑,下面被微毛或脱落;叶鞘开放,
-
紫纹山姜
形态特征叶片披针形,长70-90厘米,宽10-12厘米,顶端具长1厘米的尾状尖头,基部突然渐狭,边缘具极短的粗毛,两面均无毛,近无柄;叶舌不裂或近2裂,外被长柔毛。穗状花序有花部分长15厘米,被污黄色丝质长柔毛;小苞片近壳状,长3厘米,顶端近圆形,中央有一条长1-2毫米的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