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无
夏天无,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Coydalisdecumbens(Thunb.)Pers.的干燥块茎。春季或初夏出苗后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干燥。
- 拉丁名
- Papaver rhoeas L.
- 别名
- 伏地延胡索、一粒金丹、落水珠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罂粟目
- 科
- 罂粟科
- 种
- 伏生紫堇
- 亚科
- 芹亚科
- 族
- 罂粟族
- 属
- 紫堇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夏天无相似植物
入药部位
植物块茎。
性味
味苦、微辛,性温。
归经
肝经。
功能
有活血活络,行气止痛,祛风除湿有作用。
主治
用于中风偏瘫,头痛,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腰腿疼痛。
相关配伍
1、本品能活写行气,具有较显着的止痛作用。临床上常用以治疗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症,有夏天无注射液可供肌肉注射,也可与当归、怀牛膝、羌活、独活等配伍应用,用于风湿痹痛,劳损腰痛,腿部疼痛。(《中药学》)
2、本品有降压与通络作用,可用于高血压、中风所引起的偏瘫,或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肢体失用。用治高血压症,可与夏枯草、钩藤的配伍同用;若中风偏瘫、肢体失用,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中药学》)
用法用量
6~12g,研末分3次服。
炮制方法
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干燥。
生理特性
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O.5~75px,直径O.5~62.5px。表面灰黄色、暗绿色或黑褐色,有瘤状突起和不明显的细皱纹,顶端钝圆,可见茎痕,四周有淡黄色点状叶痕及须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或黄色,颗粒状或角质样,有的略带粉性。气微,味苦。
产地
主产于江西、江苏。分市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
蓝罂粟
名字由来这神奇的植物拥有众多的名字,早期的西方人称她为“蓝罂粟”,直至今日,这个名字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在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曾经将其命名为“欧洲蓝罂粟”,后来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把“蓝罂粟”叫做“喜马拉雅蓝罂粟”。中国的绿绒蒿种类繁多,色彩也并不仅仅局限于蓝
-
藏紫堇
产地分布产西藏东南部形态特征高山小草本,根未见。茎高5-6厘米,基部纤细,地下部分长约3厘米。茎生叶2枚,对生,长约1.8厘米,羽状全裂,羽片2-3对,全缘或具2裂达基部的披针形裂片。总状花序伞房状,密具4-5花和长约2厘米的花序轴。苞片具柄,
-
那加黄堇
产地分布产云南景东,缅甸,印度亦有分布。形态特征直立草本,高25—50厘米。主根圆柱形,延长,上部粗约5毫米,具少数侧根和多数纤维状细根;根茎粗壮,长2—3厘米,密盖多数叶残基。茎1—2条,下部裸露,上部生叶和具少数分枝。基生叶数枚,叶柄长9—
-
长果绿绒蒿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主根圆柱形,上部粗约5毫米,向下延长并渐狭。根茎短,具少数极短的分枝。叶全部基生,密聚于根茎每一短分枝的顶端而成几个叶丛,其间棍生鳞片状叶基,叶片卵形、披针形、狭披针形或近匙形,长2-6厘米,宽1-3.8厘米,先端圆或锐尖,基部渐狭并下延成翅,边缘全缘,两
-
德格紫堇
产地分布产四川西北部(康定、道孚、甘孜、德格)。形态特征直立草本,高25-30厘米。须根多数成簇,纺锤状肉质增粗,长5-8毫米,粗2-5毫米,具长4-7毫米的柄,干时褐色。茎3-5条,通常不分枝,上部具叶,下部裸露,基部丝状。基生叶未见;茎生叶
-
长距紫堇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囊果紫堇
产地分布产西藏中部(拉萨、当雄、林周)形态特征灰绿色直立草本,近肉质,高约15厘米。根茎分枝,顶端覆盖有少数茎叶残基。茎不分枝,上部具1-2叶,近基渐细。基生叶少数,长9-10厘米;叶柄长6-7厘米,近基渐狭;叶片羽状全裂;羽片5枚,具短柄,长
-
多雄黄堇
产地分布产西藏东南部形态特征无毛草本,高15-25厘米。须根多数成簇,纺锤状肉质增粗,长1.5-3厘米。茎1-4条,直立,不分枝,下部3/4裸露,基部变丝状。基生叶少数,叶柄纤细,长8-巧厘米,叶片二回三出全裂,小裂片倒披针状椭圆形,长0.5-
-
博落迥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罂粟科博落迪属,多年生大型草本,高可达2.5m,全株背有白粉,折断后有橙色汁液流出。根茎粗大、肥厚,橙黄色。茎直立,圆柱形,中空。叶大,互生,宽卵形或近圆形,5~9浅裂,边缘有不规则锯齿,背面有白粉。圆锥花序顶生,长15~40cm;萼片2枚,黄白色,无花瓣。
-
宽裂黄堇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