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裂无柱兰
四裂无柱兰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学名
- Amitostigmabasifoliatum(Finet)Schltr.
- 别名
- 无
- 科
- 兰科
- 属
- 无柱兰属
与四裂无柱兰相似植物
产地分布
产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至东北部。生于海拔2650—3800米的山坡林下阴湿地或山坡草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大理)。
形态特征
植株高10---23厘米。块茎近球形,直径5—10毫米,肉质。茎纤细,直立或近直立,基部具2枚筒状鞘,在近基部或中部之下具1枚叶,圆柱形,光滑。叶片狭长圆状披针形,直立伸展,长3.5--5.5厘米,宽5—10毫米,先端急尖,基部稍收狭并抱茎。总状花序具几朵至10余朵较密生的花,长达4厘米;花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短于子房,长为子房长的2/3--3/4,直立伸展;子房纺锤形,稍扭转,无毛,连花梗长10--12毫米;花较小,白色或带红色,通常不偏向一侧;中萼片卵状长圆形,直立,凹陷,舟状,长3.5毫米,宽1.7毫米,先端急尖,边缘全缘,具1脉;侧萼片斜长圆形,反折,长4.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钝,边缘全缘,两边多少向后反卷,具1脉;花瓣直立,菱卵形,长4.5毫米,宽2.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狭,与中萼片相靠,边缘全缘,具1脉;唇瓣较花瓣和萼片长而宽,向前伸展,轮廓为倒宽卵形,长约7毫米,展平时两侧裂片先端之间宽约9毫米,在近基部的1/3处3裂;侧裂片斜的长圆形,长约5毫米,宽3毫米,近先端稍增厚,先端斜截形而钝并且具不规则的钝齿;中裂片楔状倒卵形,较侧裂片稍宽,长5毫米,近先端宽4.5毫米,基部楔形,先端中部2裂(裂口中部具1小尖头)从而形成唇瓣为4裂,中裂片的小裂片先端具不规则圆齿;距下垂,圆筒状,劲直,长2—3毫米,末端钝,较子房短很多,长约为子房长的1/4;蕊柱粗壮,直立;花药近梨形,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2室,药室并行,倒卵形;花粉团球形,具扁、线形的花粉团柄和粘盘,粘盘小,卵圆形,裸露;蕊喙小,直立,三角形;柱头2个,隆起,棒状长圆形,从蕊喙之下伸出,先端稍膨大;退化雄蕊2个,小半圆形,顶部具疣状突起。花期6--7月。
生长习惯
暂无
繁殖培育
暂无
园林用途
暂无
病虫害防治
暂无
-
白玉兰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7米,枝广展,呈阔伞形树冠;胸径30厘米;树皮灰色;揉枝叶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毛,老时毛渐脱落。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10-27厘米,宽4-9.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时两面网脉均很
-
巴东木莲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25米,胸径1.4米;树皮淡灰褐色带红色;小枝带灰褐色。叶薄革质,倒卵状椭圆形,长14-18(20)厘米,宽3.5-7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侧脉每边13-15条,叶面中脉凹下;叶柄长2.5-3厘米;叶柄上的托叶
-
短足石豆兰
产地分布产广东西南部至西部(信宜、鼎湖山)、香港、云南东南部(屏边)。生于海拔达21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或林下岩石上。分布于锡金、不丹、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模式标本产于缅甸。形态特征根状茎粗1—1.5毫米,分枝,在每相距1.5—3厘米处生
-
马鞭石斛
生长环境生于岩石或树上。分布范围药材产于广西、贵州、云南。采制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者为好,
-
河南卷瓣兰
形态特征茎根状茎匍匐,细长。假鳞茎在根状茎上彼此相距4-10毫米,卵球形,长约5毫米,粗2-4毫米,具纵条棱,顶生1枚叶。叶叶片革质,卵状长圆形,长8-12毫米,宽5-8毫米,先端稍钝或凹入,基部收狭为短柄。花
-
囊爪虾脊兰
产地分布产贵州(地点不详)。生于海拔约1800米处。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石上藕
入药部位全草。性味味甘;性凉。归经归肺、脾经。功效凉血、止血,滋阴润肺。主治用于肺痨咯血,神经衰弱。用法用量3-9g
-
长春二乔玉兰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每年3季开四次花。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与其他仅先叶一次开花的玉兰品种想比,此品种观赏价值更高。病虫害
-
眼斑贝母兰
形态特征眼斑贝母兰根状茎较坚硬,粗3-4毫米,密被褐色鳞片状鞘。假鳞茎较密集,彼此相距不到1厘米,长圆状卵形或近菱状长圆形,长(l-)2-4.5厘米,粗6-13毫米,干后亮黄色或棕黄色并强烈皱缩,顶端生2枚叶,基部具数枚鞘;鞘纸质,卵形,有光泽,长1.5-2.5厘米。叶长圆状
-
狭叶盆距兰
形态特征茎茎伸长,长达20厘米,粗4––7毫米,节间长1.5—2厘米。叶叶二列互生、舌形或长圆形,长6—16.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长渐尖并且具2—3条芒。花伞形花序具4—15朵花;花序柄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