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石斛
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先端,下垂,有花5~8朵,有纤维状附属物,节上有灰黄色叶鞘残留和灰褐色的气生根。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者为好,主要治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等。
- 拉丁名
- Dendrobium fimhriatum Hook.var.oculatum Hook.
- 别名
- 流苏石斛、大黄草、马鞭杆、旱马棒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蔷薇亚纲
- 目
- 微子目
- 科
- 兰科
- 种
- 马鞭石斛
- 亚科
- 兰亚科
- 族
- 树兰族
- 属
- 石斛属
- 类型
- 其它类
与马鞭石斛相似植物
生于岩石或树上。
分布范围
药材产于广西、贵州、云南。
采制
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者为好,煮蒸透或烤软后,晒干、烘干或鲜用。
性状
茎圆柱形,较直,偶见分枝,长30~120ctn,基部直径6~10毫米,中部直径径5~9毫米,上部直径2~4毫米,节间长2~5厘米。表面黄色至暗黄色,大多具8~9条深纵沟,有纤维状附属物,节上有灰黄色叶鞘残留和灰褐色的气生根。质轻,断面纤维状,灰白色或灰褐色。鲜品嫩茎紫红色,较老茎绿色。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甘。
用法用量
6~12克,鲜品15~30克。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市面上石斛的种类很多,而且大多都称自己是霍斛或叫铁皮枫斗。事实上,只有质量最好的霍山石斛才称为铁皮枫斗,其价格每克都在十块钱以上,甚至更贵。质量稍差一些的有耳环石斛,再差的就是金钗石斛,不过依然价格不菲,一般每克一块到几块不等。淘宝很多称铁皮枫斗的,价格却很便宜的,一般都不是正宗的铁皮枫斗。如果要买的话,只有两个地方是能买到正宗放心的,一个是同仁堂,一个是福临门铁皮石斛,但是同仁堂的价格最高,如果是家用保健选择福临门铁皮石斛比较实惠。铁皮石斛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以其茎入药,中药名:石斛,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中国药典》: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铁皮石斛等少数品种之嫩茎,扭成螺旋状或弹簧状,晒干,商品称为铁皮枫斗,又名枫斗。
1、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鲜石斛三钱,连翘(去心)三钱,
天花粉二钱,鲜生地四钱,麦冬(去心)四钱,参叶八分。水煎服。(《时病论》清热保津法)
2、治中消:鲜石斛五钱,熟石膏四钱,天花粉三钱,南沙参四钱,麦冬二钱,玉竹四钱,山药三钱,茯苓三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甘蔗三两,煎汤代水。(《医醇腆义》祛烦养胃汤)
3、治眼目昼视精明,暮夜昏暗,视不见物,名曰雀目:石斛、仙灵脾各一两,苍术(米泔浸,切,焙)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米饮调服,日再。(《圣济总录》石斛散)
配伍应用
热病津伤,低热烦渴:鲜石斛配鲜地黄、麦冬。
胃阴不足,津亏口渴:配沙参、麦冬、玉竹。
目暗不明:配菊花、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黄等。
药理作用
对半乳糖所致的自内障晶状体中醛糖还原酶、多元醇脱氢酶的活性异常变化有抑制或纠正作用;石斛多糖具有增强T细胞及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从而起到降低脂质过氧化物(LPO)的作用。
化学成份
茎含对羟基肉桂酸烷基醋类、多糖等。
现代研究
提取马鞭石斛多糖的工艺
石斛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和生物碱,其中多糖由于具有抗氧化、免疫增强和抗肿瘤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马鞭石斛是四川主产的石斛品种之一,资源非常丰富,被2000年版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初步研究表明,马鞭石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成分,然而对马鞭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活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热回流提取基础上,结合超声波辅助处理来研究马鞭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通过对提取条件的优化,筛选最佳工艺,为马鞭石斛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实验建立了利用超声波辅助热回流技术提取马鞭石斛多糖的方法。通过正交设计对提取温度、时间以及提取次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对马鞭石斛多糖提取具有显著的影响,优水平为A3B2C3,即温度为95℃,时间为16min,提取4次。经方法学考察,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且重复性好。
与传统热回流法相比,超声波辅助热回流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提取时间短、效率高,大大节省了生产能耗,这一点也可以从我们的实验结果中得到佐证。分析原因,可能正是由于超声波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增大了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和介质的穿透力,从而更好的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
利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天然产物时,通常未结合加热处理,直接利用超声波自身产生的热效应来增大提取率,但超声波的热效应毕竟是瞬时的,对于提取率的增加效应较弱。因此实验在采用超声波提取的同时,结合热回流技术提取马鞭石斛多糖,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寻找节时、节能、得率高的提取工艺,为其工业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
宝岛美冠兰
形态特征宝岛美冠兰假鳞茎卵球形,长约3厘米,直径约2.2厘米,白色,位于地下。叶2-3枚,线形,长约5厘米,宽约5毫米,在开花时凋萎。花葶侧生于假鳞茎上部节上,高20-40厘米,中部以下有数枚紫色鞘;总状花序直立,具10余朵花,无分枝;花苞片披针形,长约1.1厘
-
耿马齿唇兰
形态特征茎植株高18~22厘米。根状茎伸长,匍匐,肉质,具节,节上生根。茎直立,圆柱形,粗壮,直径约5毫米,微被短柔毛,具5~6枚叶。叶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3~6.5厘米,宽2~3厘米,上面暗绿色,中肋和2~4条侧脉带白色,背面淡绿色
-
长柄贝母兰
形态特征长柄贝母兰根状茎粗壮,粗5-7毫米,具较短节间,密被近革质的鳞片状鞘。假鳞茎彼此相距3-4厘米,近圆柱形,向两端略变狭,长3-7.5厘米,宽8-12(-15)毫米,干后有光泽,顶端生2枚叶,基部具数枚鞘;鞘亮黄色,有光泽。叶长圆状倒披针形或近长圆状披针形,长(10-)
-
姜氏荷
概述姜氏荷2007年3月首次亮相全国兰展就荣获中国(武汉)第十七届兰博会特别金奖,这是该次兰博会春兰中唯一获得特别金奖的珍品。姜氏荷在中、日、韩兰界可以说无人不知晓,但真正知道其来龙去脉和能识别姜氏荷庐山真面目的人却是不多。姜氏荷的历史
-
白肋线柱兰
形态特征白肋线柱兰植株高17-25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肉质,具节。茎直立,具4-6枚叶。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具长1-2厘米的柄,叶片长3-3.5厘米,宽1.8-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钝,上面绿色,沿中肋具1条白色的条纹。花茎几乎无毛,具1-2枚鞘状
-
百岁叶
形态特征整体特征百岁兰树干非常短矮而粗壮,呈倒圆锥状,高很少超过50厘米,而直径可达1.2米多,具有极长而粗壮、深达地下水位的主根。叶片特征百岁兰树干上端或多或少成二浅裂,沿裂边各具一枚巨大的革质叶片,叶片长带状,具多数平行脉
-
深山含笑
形态特征深山含笑的花常绿乔木,高达20米,各部均无毛;树皮薄、浅灰色或灰褐色平滑不裂;芽、嫩枝、叶下面、苞片均被白粉。叶互生,革质深绿色,叶背淡绿色,长圆状椭圆形,很少卵状椭圆形,长7-18厘米,宽3.5-8.5厘米,先端骤狭短渐尖或短渐尖而尖头钝,基部楔形,阔楔形或近圆钝,
-
镰叶盆距兰
形态特征茎镰叶盆距兰茎多少扁圆柱形,通常长8-11厘米,粗4-5毫米,节间长约1厘米。叶二列互生,通常镰刀状长圆形,长7-14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并且具2条短芒。花伞形花序具数朵花;花序柄几与叶对生,长1-1.5厘米,上端扩大
-
光叶玉兰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枝广展形成宽阔的树冠;树皮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稍粗壮,灰褐色;冬芽及花梗密被淡灰黄色长绢毛。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基部徒长枝叶椭圆形,长10-15(18)厘米,宽6-10(12)厘米,先端宽圆、平截或稍凹,具短突尖
-
小叶兜兰
形态特征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叶基生,二列,5-6枚;叶片宽线形,长8-19厘米,宽7-18毫米,先端略钝或有时具2小齿,基部收狭成叶柄状并对折而互相套叠,无毛或近基部边缘略有缘毛。花葶直立,长8-16厘米,有紫褐色斑点,密被短柔毛,顶端生1花;花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