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卷瓣兰
白花卷瓣兰,假鳞茎聚生,近卵形,叶在花后出现,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直立,总状花序长5—6厘米,从花序轴基部向下弯垂,通常具10余朵花,花偏向一侧,白色带紫红色唇瓣,质地薄,花瓣狭三角形,长4毫米,基部宽1.2毫米,先端长渐尖,具1条脉,边缘疏生流,花期3月,产云南(勐海),生于海拔1400米的山坡林中树干上,分布于泰国。
- 拉丁名
- Arthraxon hispidus var. centrasiaticus (Grisb.) Ho
- 别名
- 泰国安息香、滇桂野茉莉、白背安息香、白花树
- 门
- 木贼门
- 纲
- 木兰纲
- 亚纲
- 百合亚纲
- 目
- 天门冬目
- 科
- 兰科
- 种
- 白花卷瓣兰
- 亚科
- 早熟禾亚科.
- 族
- 车轴草族
- 属
- 石豆兰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白花卷瓣兰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茎
假鳞茎聚生,近卵形,长1.3-2厘米,基部上方粗7-8毫米,干后表面皱缩,基部生许多根,顶生2枚叶。
叶
叶在花后出现。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直立,长14-15.5厘米。
花
总状花序长5-6厘米,从花序轴基部向下弯垂,通常具10余朵花;花序柄粗状,光滑无毛,粗约2毫米,被2-3枚鞘;鞘膜质,紧抱于花序柄,长约5毫米,先端锐尖;花苞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先端渐尖;花梗连同子房弯曲,长约2毫米;花偏向一侧,白色带紫红色唇瓣,质地薄;中萼片狭卵状三角形,长8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上方宽2毫米,全缘,上面疏生短毛,具3条脉;侧萼片披针形,长2厘米,基部宽2.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全缘,具4条脉,背面在基部密被乳突,两侧萼片的基部上方扭转而下侧边缘彼此粘合。
花瓣狭三角形,长4毫米,基部宽1.2毫米,先端长渐尖,具1条脉,边缘疏生流苏;唇瓣肉质,紫红色,长2毫米,中部宽约1毫米,基部具凹槽并与蕊柱足末端连接而形成活动关节,中部以上呈球形,被乳突状毛;蕊柱长1.5毫米,基部具长约1毫米的蕊柱足;蕊柱齿钻状,长约1毫米,向前弯曲呈钩状;药帽半球形,前端边缘近截形,顶端密被乳突。
花期
花期3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400米的山坡林中树干上。
分布范围
产自云南(勐海)。分布于泰国。
-
红门兰
简介红门兰是珍稀物种,也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主要生长于海拔700至4700米的山坡林和高山草甸,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东北以及台湾高山地区。由于新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寒冷干燥的气候,兰科植物中只有少数高山耐寒种类生长。据《新疆植物志》记载,新疆产兰科植物只有
-
光玉凤花
形态特征植株高18—35厘米,块茎肉质,近球形、长圆形或椭圆形,茎直立,圆柱形,和花序轴均被乳突状毛,基部具2枚近对生的叶,叶片平展,卵形或近圆形,总状花序具3—8朵较疏生的花,长4––10厘米,花较大,黄绿色至近白色,花瓣直立,2浅裂,花期7––8月。生长环
-
城口盆距兰
形态特征茎茎匍匐状,纤细,长3--13厘米,粗约2毫米,具多数叶。叶叶二列互生,狭长圆形或镰刀状长圆形,长2--4.5厘米,宽4--6毫米,先端锐尖并且具2—3小裂,裂片刚毛状。花伞形花序具2—3朵花;花序
-
对叶兰
形态特征植株高10-20厘米,具细长的根状茎。茎纤细,近基部处具2枚膜质鞘,近中部处具2枚对生叶,叶以上部分被短柔毛。叶片心形、宽卵形或宽卵状三角形,长1.5-2.5厘米,宽度通常稍超过长度,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心形,边缘常多少呈皱波状。总状花序长2.5-7厘米,被短
-
白玉兰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7米,枝广展,呈阔伞形树冠;胸径30厘米;树皮灰色;揉枝叶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毛,老时毛渐脱落。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10-27厘米,宽4-9.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时两面网脉均很
-
翠一品
形态特征三瓣阔大、收根,瓣前端呈微飘状,软浅兜捧心,圆舌,舌上所缀红点特别鲜艳,花葶细长,肩平,色翠。一般兰蕙中凡属皱角水仙瓣形者,唇瓣尖端部位必是微缺,独有此花不缺。老叶半垂性,叶尖尖锐,叶质较薄,苞叶浅红色。[1]主要价值春兰水仙瓣,新芽紫
-
金边万年麻
形态特征植物有根茎;茎短或很发达;叶常聚生于茎的基部,狭,通常厚或肉质,边全缘或有刺;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或稍左右对称,总状花序式或圆锥花序式排列,分枝承托以苞片;花被管短或长,裂片近相等或不等;雄蕊6,着生于管上或裂片基部,花丝丝状至粗厚,分离,花药线形,背着;子房上位或
-
眼斑贝母兰
形态特征眼斑贝母兰根状茎较坚硬,粗3-4毫米,密被褐色鳞片状鞘。假鳞茎较密集,彼此相距不到1厘米,长圆状卵形或近菱状长圆形,长(l-)2-4.5厘米,粗6-13毫米,干后亮黄色或棕黄色并强烈皱缩,顶端生2枚叶,基部具数枚鞘;鞘纸质,卵形,有光泽,长1.5-2.5厘米。叶长圆状
-
长叶木兰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达11米;小枝绿色;嫩枝、嫩叶下面、花梗及苞片被淡褐色色毛。老时毛脱落。叶薄革质,干时质坚脆,狭椭圆形,狭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9-15(-30)厘米,宽2.5-4.5(-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起伏成波状;侧脉每边12-15
-
大叶火烧兰
形态特征大叶火烧兰是地生草本植物,高30-70厘米;根状茎粗短,有时不明显,具多条细长的根;根多少呈“之”字形曲折,幼时密被黄褐色柔毛,后期毛脱落。茎直立,上部和花序轴被锈色柔毛,下部无毛,基部具2-3枚鳞片状鞘。叶5-8枚,互生,中部叶较大;叶片卵圆形、卵形至椭圆形,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