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苞裸蒴
形态特征三白草科植,又名:总苞裸蒴。多年生匍匐草本。茎细弱,长30~50厘米。叶互生,阔卵状肾形,长4~8厘米,宽4~10厘米,
- 拉丁名
- Gymnotheca involucrata Pei
- 别名
- 总苞裸蒴,白侧耳根,白猪鼻孔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鸭跖草亚纲
- 目
- 胡椒目
- 科
- 三白草科
- 种
- 白苞裸蒴
- 亚科
- 早熟禾亚科
- 族
- 小麦族
- 属
- 裸蒴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白苞裸蒴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三白草科植,又名:总苞裸蒴。多年生匍匐草本。茎细弱,长30~50厘米。叶互生,阔卵状肾形,长4~8厘米,宽4~10厘米,全缘,基部心形,叶脉明显;叶柄长2~8厘米,基部扩大抱茎。总状花序,与叶对生;花下具苞片,在花序上部的苞片小形,比子房短,在花序基部的3~4苞片特大,白色,形似总苞;无花被;雄蕊6;子房下位,心皮4,胚珠多数。
无毛草本;茎多少匍匐,长通常30-70厘米。叶纸质,无腺点,心形或肾状心形,长18厘米,宽6-l0厘米,顶端阔短尖,基部具2深耳,边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圆齿;叶脉5-7条,全部基出,网状脉明显;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托叶膜质,与叶柄边缘合生,长1.5-2厘米,基部扩大抱茎,叶鞘长为叶柄的1/4-1/3。花序单生,通常在茎的中部与叶对生;总花梗长4-7厘米,比花序略长或与其近等长,花序轴扁压,两侧具棱或几成翅状;苞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约3毫米,最下3-4片特大,白色,叶状,长12-18厘米,宽8-12毫米,雄蕊短于花柱,花药长圆形,纵裂,花丝比花药略长;子房倒锥形,花柱线形,外弯而不卷。果未见。花期2-6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阴处、水沟边、路旁或林中湿地上,海拔约1000米。
分布范围
产于四川南部(峨眉山、马边)。分布四川、贵州等地。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有清热利湿,止血,解毒之效。
栽培技术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本种提示
本种与裸蒴GymnothecachinensisDecne.相近似,唯白苞裸蒴的叶基出脉5-?条,背面无透明细腺点。总状花序基部有3-4片白色叶状大苞片、向上则苞片甚小而短于花,可与裸蒴相区别。
另外,吴征镒教授等,在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研究的初步报告I(见植物分类学报6卷2期223页)中,提出有关裸萌GymnothecachinensisDecne.和白苞裸蒴GymnothecainvolucrataPei的归并间题,“认为两种即在目前已有的证据下,固宜归并,即把GymnothecainvolucrataPei作为GymnothecachinensisDecne,的一个变种。但最好是在野外实际观察中证明了这一点,然后如此做才更为可靠”。同时,编者在整理鉴定我所所收藏本属(GymnothecaDecne,)的两种(其中1种无花),均采自峨眉山解脱桥溪边的标本中,其中花序基部3-4片白色大苞片确很显著,显示了GymnothecainvolucrataPhi的特征,但在GymnothecachinensisDecne.花序基部的苞片就不显著膨大变为白色,而其余特征与GymnothecainvolucrataPei无特殊显著的差别,因此可以象昊征锐教授等所怀疑的那样,两者即系一种,只不过采自不同的发育时期,或者GymnothecainvolucrataPhi是GymnofhecachinensisDecne.的一个地区性变种,其变异的性质刚刚固定下来,而且趋向于这方面的变异还在GymnothecachinensisDecne.中继续发生。这些情况,编者虽亦亲赴峨眉山,但由于时间较晚,未能实际观察到,故仍保持两种,暂不合并,待今后继续研究解决。
-
变色龙鱼腥草
形态特征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或更高。株形扩展。叶卵形至心形,叶面色彩变化较为丰富,有淡黄色与粉红色斑纹。3~9cm长,叶片揉搓之后,会有橘子的香味。春季生成3cm.长的穗状花序,花小,黄绿色,下方由纯白色的卵形苞片所包围。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