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绣线菊
中华绣线菊(学名:SpiraeachinensisMaxim.):蔷薇科、绣线菊属灌木,高可达3米;小枝红褐色拱形弯曲,冬芽卵形,叶片菱状卵形至倒卵形,上面暗绿色,下面密被黄色绒毛,叶柄被短绒毛。伞形花序,苞片线形,萼筒钟状,萼片卵状披针形,花瓣近圆形,白色;花盘波状圆环形或具不整齐的裂片;子房具短柔毛,蓇葖果开张,3-6月开花,6-10月结果。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山谷溪边、田野路旁。该花花朵密集,叶片薄细,可供观赏用。
- 拉丁名
- Spiraea chinensis Maxim.
- 别名
- 多花蔷薇
- 门
- 种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蔷薇科
- 种
- 中华绣线菊
- 亚科
- 绣线菊亚科
- 族
- 阿米芹族
- 属
- 绣线菊属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中华绣线菊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灌木,高1.5-3米;小枝呈拱形弯曲,红褐色,幼时被黄色绒毛,有时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有数枚鳞片,外被柔毛。
叶片菱状卵形至倒卵形,长2.5-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缺刻状粗锯齿,或具不显明3裂,上面暗绿色,被短柔毛,脉纹深陷,下面密被黄色绒毛,脉纹突起;叶柄长4-10毫米,被短绒毛。
伞形花序具花16-25朵;花梗长5-10毫米,具短绒毛;苞片线形,被短柔毛;花直径3-4毫米;萼筒钟状,外面有稀疏柔毛,内面密被柔毛;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内面有短柔毛;花瓣近圆形,先端微凹或圆钝,长与宽约2-3毫米,白色;雄蕊22-25,短于花瓣或与花瓣等长;花盘波状圆环形或具不整齐的裂片;子房具短柔毛,花柱短于雄蕊。蓇葖果开张,全体被短柔毛,花柱顶生,直立或稍倾斜,具直立,稀反折萼片。花期3-6月,果期6-10月。
主要变种
中华绣线菊大花变种
花大,直径8-10毫米,花瓣近圆形,长与宽约4-5毫米,雄蕊22-30。
产湖北。生于山路旁。模式标本采自鹤峰。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贵州、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拔500-2040米。模式标本采自浙江宁波、舟山。
生长习性
绣线菊生于土层较薄、土质贫瘠的杂木丛、山坡及山谷中,长在山坡岩石或石砾间,甚至石头缝里亦可生长,是耐寒、耐旱及耐瘠薄生长力很强的灌木。
繁殖方法
播种
种子一般2-3天开始开花结实,4天以后可以正常结实。种子无明显的休眠习性。将种子放在温水(30℃)中浸泡1昼夜,取出放在培养皿内垫有湿润滤纸中,在18-20℃的室内8-10天就开始发芽,10天左右发芽结束,发芽率达80%-95%。种子在初夏成熟期较干燥时,可以采后即播,可以盆栽也可露地播种。南方地区秋季播种即能很快发芽,以幼苗状态进行越冬。北京地区4月初可以播种,南京地区3月初即可播种。播后覆土0.5-1.0厘米,并覆盖地膜保墒,7-10天即可顺利出土,7天后长出初生叶。当年生苗高可达30-45厘米。移植一次即可定植,3年左右即可普遍开花。
湿沙催芽3-5天,播种量1.50-2.25千克/平方米,播后覆土4毫米并遮阳,产苗量可达150-225株/平方米。绣线菊采用母树下种创造适度庇荫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初期生长较快,可提高育苗出苗率和成苗率。
扦插
春季用硬枝扦插,夏季可用软枝扦插。用枝剪截取1-2天生插穗,长10-15厘米,用天BT生根粉浸泡1昼夜,插后用遮阳网遮荫,并喷雾以保持苗床湿润,成活率达95%以上。郭晓凡总结了粉花绣线菊嫩枝扦插育苗技术,将剪好的插穗基部浸泡在50-100毫克/千克的萘乙酸中12-24小时,插后架设遮阳网(透光度50%),成活率在90%以上。绣线菊属植物萌孽性强,因此也可进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于每年10-12月进行为好。
栽培技术
栽植
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以地栽观赏为主。应选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之处,挖穴蘸浆栽植成活率较高。在荫蔽的环境中则生长不良。
养护
光照与温度:可露地越冬。在光照充足及20-25℃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冬季低于-25℃温度时会发生冻害,甚至导致死亡。
浇水与施肥:栽植前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的粪肥,深翻树穴,花期施2-3次磷、钾肥(磷酸二氢钾),秋末施1次越冬肥,以腐热的粪肥或厩肥为好,冬季停止施肥,减少浇少量。
整形修剪:以春季为好。早春于萌芽前剪去干枯枝、过密枝、病弱枝、老化枝,使株形美观,花繁叶茂,植株旺盛生长。
病虫防治
绣线菊在圃地栽培时,其抗性较强,病虫害较少,未发生过严重病害,但有暴雨后,地面积水过多,根部积水时间较长,就会易导致根腐病的发生,应及时排水,并对对于病株可用1000倍代森锰锌或800倍百菌清灌根及喷叶三次后,症状即可消失。
主要价值
园林应用
绣线菊植物由于花色艳丽,花朵繁茂,盛开时枝条全部为细巧的花朵所覆盖,形成一条条拱形花带,树上树下一片雪白,十分惹人喜爱。而且绣线菊繁殖容易,耐寒、耐旱,是一类极好的观花灌木,适于在城镇园林绿化中应用。或布置广场,或居民区绿化,或布置小品。
在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中,绣线菊可以丛植于山坡、水岸、湖旁、石边、草坪角隅或建筑物前后,起到点缀或映衬作用,构建园林主景。初夏观花,秋季观叶,构筑迷人的四季景观。
绣线菊植物为落叶灌木,枝条细长且萌孽性强,因而可以代替女贞、黄杨用作绿篱,起到阻隔作用,又可观花。由于其花期长,又可以用作花境,形成美丽的花带。
盆栽切花
绣线菊因花色娇艳夺目还可以用作切花生产。用绣线菊类植物作成花束、花篮或花瓶。繁殖技术简单,容易形成规模化生产。春夏之交,可用来点缀五一节、儿童节等大型节日,此外,该植物抗逆性强,耐旱耐寒,亦无病虫害,栽培管理方便。
-
攀枝莓
形态特征攀援或匍匐小灌木;枝褐色,幼时密被灰白色绒毛,老时脱落,具稀疏钩状小皮刺。单叶,革质,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7-15厘米,宽5-9厘米,顶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深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黄色绒毛,边缘常不分裂或微波状,有不整齐圆钝锯齿,基部具掌状5出脉,侧脉
-
黄穗悬钩子
形态特征灌木,高达2米;小枝圆柱形,棕褐色至暗褐色,密被浅黄色长柔毛,具稀疏钩状小皮刺。单叶,宽卵形,长7-15厘米,宽6-12厘米,顶端具突尖头,基部心形,上面被长柔’毛,下面幼时密被黄色绒毛,沿叶脉具长柔毛,老时绒毛脱落,仅具稀疏长柔毛,基部有掌状5出脉,侧脉2-3对,边
-
美人梅
形态特征园艺杂交种,由重瓣粉型梅花与红叶李杂交而成。落叶小乔木。叶片卵圆形,长5-9厘米,紫红色,卵状椭圆形。花粉红色,着花繁密,1-2朵着生于长、中及短花枝上,先花后叶,花期春季,花叶同放,花色浅紫,重瓣花,先叶开放,萼筒宽钟状,萼片5枚,近圆形至扁圆,花瓣15-17枚,小
-
耐寒委陵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细长,常侧生须根。花茎常纤细,直立或上升,高6-30厘米,被稀疏柔毛或无柄腺体,稀脱落几无毛。基生叶掌状3出复叶,连叶柄长2.5-7厘米,叶柄被稀疏柔毛或少数无柄腺体,稀脱落几无毛,小叶有短柄或几无柄;小叶片倒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椭圆
-
茅莓
形态特征灌木,高1-2米。枝呈弓形弯曲,被柔毛和稀疏钩状皮刺。小叶3枚,在新枝上偶有5枚,菱状圆形或倒卵形,长2.5-6厘米,宽2-6厘米,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伏生疏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边缘有不整齐粗锯齿或缺刻状粗重锯齿,常具浅裂片;叶柄长2.5-5厘
-
卷边花楸
形态特征小乔木;小枝粗壮如小指,幼时被褐色柔毛,老时脱落;冬芽褐色,有光泽。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共长10-15厘米,叶柄长1.7-3厘米;小叶片4-6对,通常5对,厚如革质,间隔8-17毫米,基部和先端者稍小,长圆形或椭圆长圆形,长3-5厘米,宽1-2厘米,先端
-
西洋梨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5米,稀至30米,树冠广圆锥形;小枝有时具刺,无毛或嫩时微具短柔毛,二年生枝灰褐色或深褐红色;冬芽卵形,先端钝,无毛或近于无毛。叶片卵形、近圆形至椭圆形,长2-5(7)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有圆钝锯齿,稀全缘
-
匍匐栒子
形态特征匍匐栒子是落叶匍匐灌木,茎不规则分枝,平铺地上;小枝细瘦,圆柱形,幼嫩时具糙伏毛,逐渐脱落,红褐色至暗灰色。叶片宽卵形或倒卵形,稀椭圆形,长5-15毫米,宽4-10毫米,先端圆钝或稍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而呈波状,上面无毛,下面具稀疏短柔毛或无毛;叶柄长1-2毫米,
-
阿尔泰地蔷薇
形态特征植株亚灌木,高5-6厘米。茎茎多数,平铺地上,形成垫状灌丛,外皮褐色,顶端有老叶的残余,全株有长柔毛及短腺毛。叶基生叶多数,条形,长1.5-2.5厘米,三深裂,裂片全缘或二至三深裂;叶柄
-
单瓣黄刺玫
形态特征是栽培黄刺玫的原始种。直立灌木,高2-3米;枝粗壮,密集,披散;小枝无毛,有散生皮刺,无针刺。小叶7-13,连叶柄长3-5厘米;小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稀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圆钝锯齿,上面无毛,幼嫩时下面有稀疏柔毛,逐渐脱落;叶轴、叶柄有稀疏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