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苦豆
白花苦豆,豆科槐树属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西藏海拔3000-4000米处。在内蒙沿黄河两岸。
- 拉丁名
- Sophora alopecuroides
- 别名
- 苦豆子、苦参草、草本槐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檀香目
- 科
- 豆科
- 种
- 白花梨果寄生
- 亚科
- 金鸡纳亚科
- 族
- 乌檀族
- 属
- 槐属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白花苦豆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豆科槐树属落叶灌木。枝条密生灰白色平贴绢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5至2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矩圆形,长1.5至2.8厘米,宽7至10毫米,先端渐尖或钝,叶轴及小叶的两面均密生绢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鲜黄色,6月开花。
生长环境
喜生长在阳光充足的环境和排水良好的石灰性土壤上。耐旱,耐寒。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西藏海拔3000-4000米处。在内蒙沿黄河两岸
主要价值
白花苦豆为沙生观赏植物。
-
宽叶胡枝子
形态特征宽叶胡枝子是直立灌木植物。多分枝,枝近圆柱形,稍具棱,暗褐色,被白色疏柔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披针形或钻形,长4-5毫米,褐色;叶柄长1-4.5厘米,被疏柔毛;小叶宽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6(-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到急尖,具短刺尖,基部圆形或圆楔形
-
百脉根
形态特性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全株散生稀疏白色柔毛或秃净。具主根。茎丛生,平卧或上升,实心,近四棱形。羽状复叶小叶5枚;叶轴长4-8毫米,疏被柔毛,顶端3小叶,基部2小叶呈托叶状,纸质,斜卵形至倒披针状卵形,长5-15毫米,宽4-8毫米,中脉不清晰;小叶柄甚短,长约1
-
云南黄耆
形态特征植株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茎地上茎短缩。叶羽状复叶基生,近莲座状,有11-27片小叶,长6-15厘米;叶柄长1-3厘米,连同叶轴散生白色细柔毛;托叶离生,卵状披针形,长8-11毫米,下面及边缘散生白色
-
两粤黄檀
形态特征藤本,有时为灌木。枝长,干时黑色。羽状复叶长12-17厘米;叶轴、叶柄均略被犬贴微柔毛;小叶2-3对,近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3.5-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微缺,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干时粉白色,略被伏贴微柔毛。圆锥花序腋生,长约4厘米,径
-
白灰毛豆
形态特征灌木状草本,高1-3.5米。茎木质化,具纵棱,与叶轴同被灰白色茸毛,毛长约0.75-1毫米。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柄长1-3厘米,叶轴上面有沟;托叶三角状钻形,刚毛状直立,长4-7毫米,被毛,宿存;小叶8-12对,长圆形,长3-6厘米,宽6-1.4厘米,先端具细
-
巨紫荆
形态特征‘四季春1号’与巨紫荆同为高大落叶乔木,但‘四季春1号’初花期早、花序密集、花量繁多、单花较大、花色整齐一致、颜色深艳、呈现玫红色,盛花期比普通巨紫荆长5-10天;而巨紫荆实生苗在不同植株间开花形状差异较大,特别是花色,不同植株上的花色为浅粉色-粉色至浅玫红色,明显比
-
台湾相思树
形态特征台湾相思是常绿乔木,高6-15米,无毛;枝灰色或褐色,无刺,小枝纤细。苗期第一片真叶为羽状复叶,长大后小叶退化,叶柄变为叶状柄,叶状柄革质,披针形,长6-10厘米,宽5-13毫米,直或微呈弯镰状,两端渐狭,先端略钝,两面无毛,有明显的纵脉3-5(-8)条。
-
翅荚决明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1.5-3m;枝粗壮,绿色。叶长30-60cm;在靠腹面的叶柄和叶轴上有二条纵棱条,有狭翅,托叶三角形;小叶6-12对,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8-15cm,宽3.5-7.5cm,顶端圆钝而有小短尖头,基部斜截形,下面叶脉明显凸起;小
-
喜马拉雅鹿藿
形态特征攀援状草本。茎和花序轴密被带褐色腺毛和薄被软伏毛。叶具羽状3小叶;托叶狭卵形,长4-8毫米;叶柄长2-6厘米;顶生小叶宽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全缘,长3-6厘米,宽2.5-4.5厘米,两面密被短柔毛并混生腺毛,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具
-
格尔木黄耆
形态特征植株多年生草本,根直伸,颈部常分叉。茎茎直立或上升,高25-35厘米。被稍开展的白色短柔毛,上部并混生黑色柔毛。叶羽状复叶有11-19片小叶,长3.5-6厘米;叶柄长0.5-2厘米;托叶离生或仅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