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地被植物 > 巴布亚猪笼草

巴布亚猪笼草

编辑:向蕾宅发布时间:2021-02-22 10:30:44

巴布亚猪笼草,学名Nepenthespapuana,是新几内亚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它因巴布亚岛(Papua)而得名。巴布亚猪笼草是一种藤本植物。

拉丁名
Nepenthes papuana
别名
王侯猪笼草、拉贾猪笼草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五桠果亚纲
瓶子草目
猪笼草科
巴布亚猪笼草
亚科
阿福花亚科
芦荟族
猪笼草属
类型
热带植物类

与巴布亚猪笼草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茎直径宽5~7mm,呈圆柱形。节间距约2~5cm。老株常会在茎的基部长出许多侧芽。

叶片革质无柄。叶片为披针形,可长达30cm,宽至5cm。叶片末端尖细,基部骤缩至茎部。在中脉的两侧有4~6条纵脉。羽状脉不明显。笼蔓约与叶片等长,直径1~2mm。

地面笼和下位笼的下半部为倾斜的卵形,上半部较窄,通常高达7cm,宽至2.5cm。在每一个捕虫笼的前部都有一对宽度可达4mm的翼。笼口倾斜,略向下凹。唇宽1~2mm,内缘有小型的唇齿。在捕虫笼的内表面,只有下五分之二至三分之一具有腺体。笼盖为圆形或略为心形,长宽约1~2cm。盖子的下表面没有附属物,但其中心有许多蜜腺。在笼盖基部的后方有一条笼蔓尾。

上位笼的笼蔓通常会卷曲形成直径6~12mm的笼蔓圈。上位笼的下部为漏斗形,中部为略为葫芦形,上部为管状。上位笼通常可高达15cm,宽至3cm。在每一个捕虫笼的前部都有一对宽度可达2.5mm的翼,翼偶尔没有翼须。笼口倾斜,在与笼盖衔接处变窄。唇扁平,宽约2mm,内缘有细小的唇齿,长约为宽的两倍。在捕虫笼葫芦形部分的内表面具有腺体密度为每平方厘米400~500个。笼盖几乎有圆形,长略大于宽。长可达3.5cm,宽可至3.25cm。盖子下表面的蜜腺较小型,多集中于笼盖的中线附近。在笼盖基部的后方有一条不分叉的笼蔓尾,长度为2~3mm。

巴布亚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雄性植株的花梗可长达6cm,宽至2mm。雌性植株的花梗可长达12,宽至2.5mm。花轴可达15cm。小花梗可长达12mm长,无苞片。每个小花梗几乎只带一朵花,在基部偶尔会带两朵。雄性的被片为圆形,雌性的被片为椭圆形。雄蕊包括花药在内长3~4mm。雌蕊无柄。果荚长25~33mm,为披针形。种子长12~15mm。

巴布亚猪笼草的被毛短且稀疏。茎和叶片大多无毛,在叶片的中脉上有易脱落的被毛,在叶片边缘有固着的棕色绒毛状被毛。笼蔓上也有被毛。发育中的捕虫笼有星状的浓密短毛被。这些毛被在下位笼上可以保持很久,但在上位笼上很早就脱落了。发育中的花序的被毛较茂密,成熟后被毛变得稀疏。

下位笼外表面全为红色,内表面有红色的斑点。上位笼通常全为绿色,偶尔全为红色。干燥标本为红褐色,叶片的上表面为黄褐色。

生长环境

分布于海拔约1300m的地区。巴布亚猪笼草的原生地通常是森林边缘的开阔地。下位笼常常生长于苔藓上。

分布范围

巴布亚猪笼草生长于新几内亚北部省(Western)南部的法克法克(Fakfak)至巴林山谷(Balimvalley)。

植物学史

卢西恩·索菲·阿尔伯特·玛丽·冯·罗默(LucienSophieAlbertMarievonRömer)于1909年10月7日首次发现了巴布亚猪笼草。他从北河(Noordrivier)的北面海拔750m以下的地区收集了两个标本。1913年1月5日,塞西尔·博登·克洛斯(CecilBodenKloss)在沃拉斯顿远征(WollastonExpedition)中又收集了它的另一个标本。1926年9月威廉·马里厄斯·多克特斯·冯·莱文(WillemMariusDoctersvanLeeuwen)在海拔250~300m的地区再次收集了第四个标本。

1916年,亨利·尼古拉·雷德利(HenryNicholasRidley)首次对巴布亚猪笼草的标本进行了描述。但雷德利认为这只是新几内亚猪笼草(N.neoguineensis)的一种自然杂交种,而不会是一种新的物种。

B·H·丹瑟(B.H.Danser)在他1928年出版的开创性著作《荷兰属印度的猪笼草属植物(TheNepenthaceaeoftheNetherlandsIndies)》中正式的描述了巴布亚猪笼草。这个描述是基于三个标本,编号分别是DoctersvanLeeuwen10282、DoctersvanLeeuwen10340和DoctersvanLeeuwen10341。后两份标本为一雌一雄的带花植株。

主要变种

巴布亚猪笼草经常与苹果猪笼草(N.ampullaria)、卓越猪笼草(N.insignis)、大猪笼草(N.maxima)和奇异猪笼草(N.mirabilis)生活于同一地区。尽管如此,但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巴布亚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由于对巴布亚猪笼草分布范围的不了解,因此它在《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06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中被列入数据缺乏(DataDeficient)等级。

相关植物
  • 霍尔登猪笼草

    形态特征霍尔登猪笼草陆生。在雨季时,基部会产生大量的侧枝,其可攀爬至5m的高处。在旱季时,大部分的营养组织会枯死。霍尔登猪笼草的茎为圆柱形,有光泽,直径约6~8mm。丛生时,节间距约2~3cm,攀援茎上的节间距约5~6cm。霍尔登猪笼草的叶片革质,

  • 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

    简介Nepenthes×trusmadiensis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是两种来自婆罗洲的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劳氏猪笼草(N.lowii)和大叶猪笼草(N.macrophylla)。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是特鲁斯马迪山特有的物种,因为它的父母本只有在特鲁斯马迪山才共同存

  • 风铃猪笼草

    形态特征风铃猪笼草整体短小,呈圆柱型。茎可有20~50cm长,4mm厚。叶片革质无柄,呈剑形至披针形,最长可达12cm,宽至2cm。叶尖圆形,略显盾状。叶片的基部包住茎。叶片两边各有2~3条纵脉。羽状脉不明显。笼蔓短而硬,很少超过4cm长。不像其他的猪笼草,风铃

  • 血红猪笼草

    形态特征血红猪笼草捕虫笼的大小变化无常,高可为10至30厘米,颜色可为黄色至橙色或红色。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300米至1800米的地区。分布范围血红猪笼草是原产于马来半岛及泰国南部的热带食虫植物。

  • 迈克猪笼草

    形态特征迈克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其可攀爬至7m的高处。茎可分枝,直径可达0.4cm,圆柱形至三棱柱形。节间距可长达9cm。来自本达哈拉山(MountBandahara)的植株会从地下短根茎中生出侧芽。迈克猪笼草可迅速的从莲座状过渡到攀援状。迈克猪笼草的叶片无柄革质

  • 梨形猪笼草

    植物学史1973年,植物学家仓田重夫在《婆罗洲、新加坡和苏门答腊的猪笼草》(NepenthesofBorneo,Singapore,andSumatra)中错误的将该杂交种标记为疑惑猪笼草(N.dubia)的自然杂交种。1997年,马修·杰布和马丁·奇克在其的专著《猪笼草属(

  • 蓝姆猪笼草

    形态特征尽管在高海拔地区蓝姆猪笼草都为矮小的丛状,但实际上其最大可高达4m。其茎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具有棱角。节间距可长达8cm。蓝姆猪笼草的叶片革质无柄。叶片通常为线形,偶尔为披针形。其可长达22cm,宽至5cm。叶片末端为急尖至渐尖,基部钝圆。叶柄可下延2cm,

  • 安达曼猪笼草

    形态特征安达曼猪笼草是一种藤本植物,其可攀爬约3m高。茎呈圆柱形,绿色至红色,直径约5mm。节间距可达3.5cm。叶片革质无柄。呈线形至披针形,可长达30cm,宽至3.5cm,厚约0.5mm。叶片末端为急尖至渐尖,基部缩小成叶柄,并约包住茎部周长的四分之三。在中

  • 圆锥猪笼草

    形态特征猪笼草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猪笼草具有总状花序,开绿色或紫色小花,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瓶状体的瓶盖复面能分秘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

  • 大叶猪笼草

    简介Nepenthesmacrophylla大叶猪笼草是马来西亚婆罗洲沙巴地区的特鲁斯马迪山(MountTrusMadi)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在拉丁语中“macro”表示巨大的,“phylla”表示叶片。大叶猪笼草与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