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地被植物 > 无毛猪笼草

无毛猪笼草

编辑:解晓义发布时间:2021-02-22 10:32:22

无毛猪笼草是苏拉威西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种加词“glabrata”来源于拉丁语“glaber”,意为“无毛的”,是指这一物种大多无毛被的特征。其捕虫笼色彩鲜艳,为黄底红斑,但只有几厘米高。上位笼为圆柱形至略漏斗形;笼翼高度发达,但缺乏翼须;笼盖具有特殊的掌状脉。其生长于海拔1600~2100m的开阔高地森林中。已发现了无毛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拉丁名
Nepenthes glabrata
别名
水罐植物、猴水瓶、猴子埕、猪仔笼、忘忧草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石竹目
猪笼草科
无毛猪笼草
亚科
阿福花亚科
芦荟族
猪笼草属
类型
热带植物类

与无毛猪笼草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无毛猪笼草的藤本植物,其可攀爬至13m高的树上。其茎为圆柱形或略呈现出两个楞。节间距可达3cm。叶片无柄纸质。幼年的莲座状植物的叶片为线形。攀援茎上的叶片为窄椭圆形至舌形或为窄披针形。其可长达12cm,宽至3cm。其叶片末端急尖,与笼蔓的衔接处为盾状。叶片基部骤缩,包住茎部周长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叶片可能下延,形成一对叶柄翼。在中脉的两侧有1~3条纵脉。羽状脉不明显。

下位笼较小,为球形。上位笼为圆柱形至略漏斗形。上位笼可长达14cm,宽至3cm。上位笼的笼翼很特殊,其高度发达可宽达10mm,但缺乏翼须。笼口倾斜。唇为圆柱形,狭窄,宽仅可达2.5mm。唇肋非常明显,高达0.1mm,间距为0.25~0.5mm。无唇齿。笼盖近似圆形,可长达3.1cm,宽至2.8cm。笼盖末端浑圆至平截,基部平截。笼盖的下表面无附属物,但分布着直径为0.2mm的蜜腺。笼盖具有特殊的掌状脉。在笼盖基部的后方具有一根不分叉的笼蔓尾,其可长达5mm。

无毛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花梗可长达20cm,花轴可长达7cm。每个次级花梗带一朵花,共约55朵花,部分缺乏苞片。花为红绿色,具有椭圆形的花被片,花被片可长达3mm。次级花梗可长达8mm。

植株的大部分无毛。花序和笼蔓尾具有白色的毛被,其长约0.2mm。

生长环境

其生长在海拔1600~2100m的开阔高地森林中。在海拔1600m的地区,无毛猪笼草与大猪笼草(N.maxima)和锦地罗(Droseraburmannii)生长在一起。

分布范围

无毛猪笼草是中苏拉威西省特有的物种。

植物学史

无毛猪笼草的植物学史和艾玛猪笼草(N.eymae)和钩唇猪笼草(N.hamata)一样,关于其的两份正式描述几乎是同时发表的。第一份描述是由仓田重夫(ShigeoKurata)于1984年2月6日发表在《食虫植物学会杂志(JournalofInsectivorousPlantSociety)》上,他将其命名为“N.rubromaculata”。第二份描述是由约翰·R·特恩布尔(JohnR.Turnbull)和安妮·T·米德尔顿(AnneT.Middleton)于1984年2月10日发表在《分类生物学、植物社会学、植物生态学杂志(Reinwardtia)》上,他们将其命名为“N.glabratus”。虽然仓田最先发表,但他使用的名称与1891年培育出的一种园艺种(N.×rubromaculata)重名,因此这个名称为无效名(nomenillegitimum)。修改种加词后的名称“Nepenthesglabrata”成为了该物种的正式名称。

无毛猪笼草的编号为“J.R.Turnbull&A.T.Middleton83113a”的模式标本于1983年8月31日由“TriTunggalEboni”公司在中苏拉威西省(CentralSulawesi)海拔1666m的地区特许采集。在特恩布尔和米德尔顿关于这个种的描述中写道,该标本存放于茂物植物园标本馆(HerbariumBogoriense;BO)中,但马修·杰布(MatthewJebb)和马丁·奇克(MartinCheek)在1995年和1996年都无法找到该标本。他们写道:“可能永远也不能被分类了。”

仓田命名的“N.rubromaculataSh.Kurata”,其编号为“Atsumi&Komatsu149a”的模式标本于1983年11月9日采集于中苏拉威西省马莱(Malei)至卡角加(Kajoga)之间的区域内。模式标本存放地并没有说明,但很可能存放于日本牙科学院(NipponDentalCollege;NDC)标本馆。

在这些描述发表后不久,他们就将其引种栽培。玩家将其分为两个变型:“帕洛阿尔托(PaloAlto)”,其捕虫笼更小巧,叶片较窄在强光环境下会转变为紫色。“福里斯特维尔(Forestville)”,其捕虫笼较大,尤其是上位笼。

保护级别

根据2000年的评估,无毛猪笼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06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中,等级为易危(Vulnerable)。

相关物种

无毛猪笼草属于所谓的“毛盖猪笼草组(N.tentaculatagroup)”或“钩唇组(Hamatagroup)”,其中包括了来自婆罗洲和苏拉威西的其他四种与之具有密切近缘关系的物种:钩唇猪笼草(N.hamata)、姆鲁山猪笼草(N.muluensis)、毛律山猪笼草(N.murudensis)和毛盖猪笼草(N.tentaculata)。

在马修·杰布和马丁·奇克2001年发表的专著中,他们认为无毛猪笼草与姆鲁山猪笼草之间存在着最为密切的近缘关系。这个观点基于这两者特殊的笼盖掌状脉,以及上位笼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但之后的研究认为,无毛猪笼草似乎是与苏拉威西特有高地物种——彼得潘猪笼草(N.pitopangii)之间存在着最密切的近缘关系。这两个物种的茎、叶片以及下位笼都非常的相似,但上位笼显著不同。彼得潘猪笼草的上位笼远没有无毛猪笼草的细长,且完全没有笼翼。

自然杂交种

在无毛猪笼草的分布地域与之重叠的地区,已发现了无毛猪笼草与钩唇猪笼草、大猪笼草和毛盖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这些自然杂交种一般都呈现出父母本的中间形态。

相关植物
  • 菱茎猪笼草

    形态特征菱茎猪笼草善攀爬,其茎可长达35米,是猪笼草属中茎部最长的物种之一。节间距可达20厘米,直径为1厘米。其横截面通常为菱形。茎上具有大量呈凹陷状的腺体。菱茎猪笼草具有延伸的地下茎,会不定期的长出侧枝。菱茎猪笼草的叶片无柄,呈披针形至匙形,可长达25厘米,宽

  • 豹斑猪笼草

    植物学史1858年,休·洛和斯宾塞·圣约翰在基纳巴卢山发现了豹斑猪笼草。斯宾塞·圣约翰在马劳伊·帕劳伊高原寻找新物种时写下了以下的话:豹斑猪笼草"穿过红邦时,我们沿着西部的一条小路向上爬。在约海拔1200米的地方,休·洛发现了一种美丽的白色带斑点的猪笼草,他认

  • 马桶猪笼草

    植物学史2004年至2005年,在苏门答腊的一次考察中发现了马桶猪笼草。2005年4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的巴东石林潘(PadangSidempuan)南部收集了它的标本。2006年,在《艾纳香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地理学杂志(Blumea-Journal

  • 贾桂琳猪笼草

    形态特征贾桂琳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的直径通常小于5mm,长度可达5m,呈圆柱形。节间距可达10cm。叶片几乎无柄,革质。呈卵形至匙形,可长达20cm,宽至6cm。在中脉的两侧各有3条纵脉。羽状脉明显。笼蔓可长达30cm。地面笼和下位笼通常较小型,很

  • 龙猪笼草

    形态特征龙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其可攀至5米的高处。其茎直径可达1厘米,呈圆形至菱形。节间距可达14.8厘米。叶片革质无柄,呈匙形至椭圆形。莲座状植株的叶片可长达27厘米,宽至7.8厘米;攀援茎的叶片可长达16厘米,宽至6厘米。叶片基部包住茎部周长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叶片上表面

  • 血红猪笼草

    形态特征血红猪笼草捕虫笼的大小变化无常,高可为10至30厘米,颜色可为黄色至橙色或红色。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300米至1800米的地区。分布范围血红猪笼草是原产于马来半岛及泰国南部的热带食虫植物。

  • 博世猪笼草

    植物学史彼得·威廉·科塔尔斯(PieterWillemKorthals)在其1839年发表的专著《猪笼草属(OverhetgeslachtNepenthes)》中正式描述了博士猪笼草。B·H·丹瑟(B.H.Danser)在其1928年发表的专著《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

  • 贡布猪笼草

    形态特征其种加词来源于柬埔寨城市贡布(Kampot),其非常靠近该物种首个标本的采集地。贡布猪笼草与象岛猪笼草(N.chang)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近缘关系。“Nepenthesgeoffrayi”是贡布猪笼草的一个同物异名。生长环境生活的环境其湿

  • 粗毛猪笼草

    形态特征粗毛猪笼草的茎可长达6m,直径6mm,呈圆柱形。节间距可长达15cm。叶片革质无柄。呈倒披针形至椭圆形,可长达28cm,宽至4cm。叶片末端先尖后钝,常参差不齐。叶片基部缩小,包住茎部,常下延。在中脉的两侧各有3条纵脉。羽状脉不明显。笼蔓可长达15cm。

  • 毛盖猪笼草

    形态特征毛盖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呈圆柱形至三棱柱形,可长达3米,直径可达5毫米。节间距可达10厘米。毛盖猪笼草的叶片无柄,呈披针形至椭圆形,可长达15厘米,宽至3厘米。叶尖为圆至急尖,叶基心形,抱茎,包围茎部。中脉两侧的纵脉可多达4条。羽状脉为不规则的网状。笼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