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常绿植物 > 秧青

秧青

编辑:巫马文吉发布时间:2021-02-05 10:14:42

秧青为豆科黄檀属的一种,乔木,高7-10米,具平展的分枝。生于山地疏林、河边或村旁旷野,海拔650-1700米。

拉丁名
Dalbergia assamica Benth.
别名
小箱椆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蔷薇目 
豆科 
单色鱼木
亚科
蝶形花亚科
黄檀族
黄檀属
类型
常绿针叶乔木类

与秧青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乔木,高7-10米,具平展的分枝。羽状复叶长25-30厘米;叶轴长23-25厘米;托叶大,叶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宽6毫米,脱落;小叶6-10对,纸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5(-6)厘米,宽1.5-2.5(-3)厘米,先端钝、圆或凹入,基部圆形或楔形,两面疏被伏贴短柔毛,上面渐变无毛;细脉纤细密集,两面略隆起;小叶柄长约5毫米,被短柔毛,毛很快脱落。圆锥花序腋生,稀疏,长10-15厘米,径7.5-10厘米;总花梗、花序分枝和花梗均密被黄褐色绒毛;基生小苞片和副萼状小苞片卵形,被毛,脱落;花长6-8毫米;花萼钟状,最下1枚萼齿披针形,远较萼筒长,长倍于其余4枚,上方2枚近合生;花冠白色,内面有紫色条纹,花瓣具长柄,旗瓣圆形,反折,先端凹缺,基部与瓣柄交接近略加厚,翼瓣阔卵形,龙骨瓣半月形,与翼瓣内侧同具下向的耳;雄蕊10,为5+5的二体,花丝上部的1/3离生,长短相间;子房具柄,被柔毛,有胚珠1-4粒,花柱纤细,锥状,柱头微小。荚果阔舌状,长圆形至带状,长5-9厘米,宽12-18(-25)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渐狭,楔形,果瓣革质,对种子部分有不显著网纹,有种子1-2(-4)粒;种子肾形,扁平,长约6毫米,宽约2.5毫米。花期4月。

分布范围

产广西、云南。喜马拉雅山东部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疏林、河边或村旁旷野,海拔650-1700米。

物种提示

秧青为紫胶虫寄主树。G.Bentham于1851年根据印度标本发表秧青,描述其花冠为白色;D.Prain于1904年以采于思茅的Henry11895花标本发表DalbergiaszemaoensisPrain,这一号标本仅有嫩叶和幼果,他在新种描述中指出花冠为紫色。经过研究,除了花的颜色以外,这两种在形态上没有什么区别。在观察了大量的云南标本后,作为认为仅凭花的颜色,不足以作为区分两个种的依据。首先D.Prain在发表D.szemaoensis的同一篇文章(《东南亚黄檀属》)中,描述D.assamicaBenth.时引证了采于思茅的标本Henry12988。这一号标本的采集记录上写着花是紫色的,其次,据云南瑞丽周铉579(定名为D.szmaoensis)标本的采集记录,花冠白带紫色,另据广西宜山秦仁昌5181(定名为D.assamica)采集记录花白色,花瓣内面有紫色条纹。综合上述资料,并对Henry11895(D.szemaoensis)的模式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决定予以归并。

相关植物
  • 尖齿木蓝

    形态特征矮小灌木,高30-80厘米,多分枝。茎下部圆柱形,幼嫩部分具棱,密被棕褐色开展绒毛。总状花序长3.5-8厘米;叶柄长3-5毫米,叶轴圆柱形,上面具槽,与叶柄均密被棕褐色长软毛;托叶线形,长8-10毫米,被白色或棕褐色长绒毛,反曲,宿存;小叶3-6(-7)对,对生或近互

  • 鸡头薯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20-50厘米,通常不分枝,密被棕色长柔毛并杂以同色的短柔毛;块根纺锤形,肉质。托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8毫米,有细脉纹,被毛,宿存。叶仅具单小叶,披针形,长3-7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有时微心形,上面及叶缘散生棕

  • 南美弯叶豆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5-10米;小枝灰绿色,有多数棕色小皮孔和紧贴的短柔毛。叶互生;小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向内微弯,长5-10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斜圆形,不等侧,上面无毛或被短疏微毛,下面沿叶脉被紧贴短柔毛;小叶柄不明显。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较大,长2.5

  • 房县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基部多分枝,丛生状。根直伸。茎长15-25厘米,散生白色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具11-17片小叶,长4-7厘米;叶柄长10-15毫米;托叶小,离生,三角状卵形,长约3毫米;小叶卵形,长5-10毫米,宽3-8毫米,先端微凹,基部宽

  • 康定木蓝

    形态特征灌木,高1.5-3米。茎褐色,圆柱形,幼枝被棕色并间生白色丁字毛,后脱落无毛。羽状复叶长3-11厘米;叶柄长4-15毫米,上面扁平或有浅槽,被褐色丁字毛;托叶披针形,长3-4毫米;小叶3-6对,通常对生,稀有部分互生,纸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

  • 菊花木

    产地分布原产我国南部、香港。形态特征常绿攀缘大藤本,基径粗达20厘米,干黄褐色,嫩枝有锈色皮孔。叶阔心形,先端2浅裂,裂凹间常有一芒尖,长5~9厘米,宽4~6厘米,叶脉7~9条,叶柄先端粗大成为关节。总状花序顶生,黄白色,裂片长卵形,花瓣边缘皱

  • 粉被金合欢

    形态特征大型木质藤本或攀援灌木;枝具倒刺,幼时被白粉及短柔毛。托叶心状戟形,被短柔毛;二回羽状复叶;羽片9-11对,长3.3-9厘米,羽片轴稍被短柔毛及少量的倒刺,叶柄基部以上具1枚长圆形腺体;小叶多对,线形,长7-11毫米,宽1.8-2.5毫米,顶端钝,基部截平,无毛或被缘

  • 球果猪屎豆

    形态特征草本或亚灌木,高达1米;茎枝圆柱形,幼时被毛,后渐无毛。托叶卵状三角形,长1-1.5毫米;叶三出,柄长1-2厘米;小叶椭圆形,长1-2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具短尖头或有时凹,基部略楔形,两面叶脉清晰,中脉在下面凸尖,上面秃净无毛,下面被短柔毛,顶生小叶较侧生

  • 矮山黧豆

    形态特征茎草本,高20-5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茎有棱,直立,稍分枝,常呈之字,羽状复叶,具小叶3-4对,叶叶轴末端成单一或分歧的卷须;托叶半箭头形或斜卵状披针形,长7-16(25)毫米。下缘常有齿,小叶卵形或椭圆形,长(15)2

  • 会宁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基部多分枝,密被白色短柔毛。羽状复叶有11-19片小叶,长1.5-3厘米;叶柄长3-6毫米;托叶离生,三角状卵形,长1-2毫米,下面疏被白色柔毛;小叶卵圆形或长圆形,长2-4毫米,宽1-2毫米,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