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
樟树,又称香樟树,别名:香樟、樟木、瑶人柴、栳樟、臭樟、乌樟;拉丁文名:Cinnamomumcamphora(L.)Presl,属樟科、属常绿大乔木,高达10米—55米左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四季常青,是我国南方城市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
- 拉丁名
- Cinnamomum bodinieri Levl.
- 别名
- 香樟、楠木(四川),猴挟木(湖南),樟树(湖北)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毛茛目
- 科
- 樟科
- 种
- 樟树
- 亚科
- 樟亚科
- 族
- 樟族
- 属
- 樟属
- 类型
- 常绿针叶乔木类
与樟树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樟树为常绿大乔木,高达10米—55米左右,胸径30-80厘米;树皮灰褐色。枝条圆柱形,紫褐色,无毛,嫩时多少具棱角。芽小,卵圆形,芽鳞疏被绢毛。叶互生,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8-17厘米,宽3-1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锐尖、宽楔形至圆形,坚纸质,上面光亮,幼时有极细的微柔毛,老时变无毛,下面苍白,极密被绢状微柔毛,中脉在上面平坦下面凸起,侧脉每边4-6条,最基部的一对近对生,其余的均为互生,斜升,两面近明显,侧脉脉腋在下面有明显的腺窝,上面相应处明显呈泡状隆起,横脉及细脉网状,两面不明显,叶柄长2-3厘米,腹凹背凸,略被微柔毛。圆锥花序在幼枝上腋生或侧生,同时亦有近侧生,有时基部具苞叶,长(5)10-15厘米,多分枝,分枝两歧状,具棱角,总梗圆柱形,长4-6厘米,与各级序轴均无毛。花绿白色,长约2.5毫米,花梗丝状,长2-4毫米,被绢状微柔毛。花被筒倒锥形,外面近无毛,花被裂片6,卵圆形,长约1.2毫米,外面近无毛,内面被白色绢毛,反折,很快脱落。能育雄蕊9,第一、二轮雄蕊长约1毫米,花药近圆形,花丝无腺体,第三轮雄蕊稍长,花丝近基部有一对肾形大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心形,近无柄,长约0.5毫米。子房卵珠形,长约1.2毫米,无毛,花柱长1毫米,柱头头状。果球形,直径7-8毫米,绿色,无毛;果托浅杯状,顶端宽6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地理分布
樟树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区域,以江西、浙江、台湾、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最多。多生于低山的向阳山坡、丘陵、谷地,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600m以下,台湾中北部海拔1800m高山有樟树天然林。以1500m以下生长最旺盛,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树种。
生长习性
樟树喜光,幼苗幼树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怕冷,冬季最低温度不得低于0度,低于0度会遭冻害,低于零下5—8度,会冻伤死亡。樟树在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或中性黄壤、红壤中生长良好,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萌芽力强,耐修剪。抗二氧化硫、臭氧、烟尘污染能力强,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
樟树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区域,以江西、浙江、台湾、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最多。多生于低山的向阳山坡、丘陵、谷地,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600m以下,台湾中北部海拔1800m高山有樟树天然林。以1500m以下生长最旺盛,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树种。
栽培技术
香樟适应海拔高度:1800m以下
光照反应:喜光。
环境要求:喜温暖、怕寒冷
对特殊土壤条件的适应能力:不耐瘠薄,耐盐碱。
地形条件:丘陵、盆谷、山地。
土壤类型:黄壤土、红壤土。
树种分布区:浙江、福建、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云南、广西、四川。
花期:第一次4月~5月,初夏开花,黄绿色,圆锥花序。
果期:第一次8月~11月。
树高:10米—55米左右
树高年生长量:100cm。
胸径年生长量:2.40cm。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扦插繁殖。
市树校树
樟树亦是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金华市;江苏省无锡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景德镇市、樟树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庆市;湖南省长沙市;湖北省鄂州市;四川省绵阳市、宜宾市、自贡市;贵州省贵阳市等城市的市树;西南大学校树。
-
黄连山油丹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在体态上与云南油丹A.yunnanensisKosterm.十分相似,但叶为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5-13×(0.8-)1.2-2.8cm),明显较狭,两面几无蜂窝穴,总梗及果梗无毛,密被灰白色小瘤而不同。该新种也与油丹A.hainanensisMerr.
-
大叶樟
形态特征乔木,高5-8(16)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灰褐色。一年生枝条圆柱形,粗约3毫米,黑褐色,具纵向细条纹,被微柔毛,当年生枝条多少压扁,略具棱角,具纵向条纹及沟槽,被贴伏而短的灰褐色微柔毛。顶芽小,卵珠形,长3-4毫米,芽鳞紧密,极密被贴伏而短的灰褐微柔毛,叶近对生
-
闽楠
形态特征大乔木,高达15-20米,树干通直,分枝少;老的树皮灰白色,新的树皮带黄褐色。小枝有毛或近无毛。叶革质或厚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3(15)厘米,宽2-3(4)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渐狭或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有短柔毛,脉上被伸展长柔毛,有时具缘毛,中脉上
-
三桠乌药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或灌木,高3-10米;树皮黑棕色。小枝黄绿色,当年枝条较平滑,有纵纹,老枝渐多木栓质皮孔、褐斑及纵裂;芽卵形,先端渐尖;外鳞片3、革质,黄褐色,无毛,椭圆形,先端尖,长0.6-0.9厘米,宽0.6-0.7厘米;内鳞片3,有淡棕黄色厚绢毛;有时为混合芽,内有叶芽
-
宜昌楠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50厘米。小枝有棱,密被黄褐色或灰黑色毛。叶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披针形。生长环境苗期喜阴,需肥量较大,生长速度快。一年生实生苗可长到80厘米左右,两年生苗高度可达1.5米左右。耐高温,+40度左右均能正常生长,-
-
山胡椒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白色。冬芽(混合芽)长角锥形,长约1.5厘米,直径4毫米,芽鳞裸露部分红色,幼枝条白黄色,初有褐色毛,后脱落成无毛。叶互生,宽椭圆形、椭圆形、倒卵形到狭倒卵形,长4-9厘米,宽2-4(6)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被
-
勐海黄肉楠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叶片通常簇生或近轮生,少数为互生或近对生,羽状脉,少数为离基三出脉。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或由伞形花序组成圆锥状或总状;苞片覆瓦状排列,早落;花被筒短,花被片6,排成2轮,每轮3枚,近相等,脱落,少宿存。雄花:能育雄蕊通常9,排成3轮,
-
浙江楠
形态特征大乔木,树干通直,高达20米,胸径达50厘米;树皮淡褐黄色,薄片状脱落,具明显的褐色皮孔。小枝有棱,密被黄褐色或灰黑色柔毛或绒毛。叶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少为披针形,长7-17厘米,宽3-7厘米,通常长8-13厘米,宽3.5-5厘米,先端突渐尖或长渐尖,基
-
桢楠
简介楠木,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桢楠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如文
-
香叶树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3-4米,胸径25厘米;树皮淡褐色。当年生枝条纤细,平滑,具纵条纹,绿色,干时棕褐色,或疏或密被黄白色短柔毛,基部有密集芽鳞痕,一年生枝条粗壮,无毛,皮层不规则纵裂。顶芽卵形,长约5毫米。叶互生,通常披针形、卵形或椭圆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