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花
瑞香(DaphneodoraThumb.)为瑞香科瑞香属常绿灌木,是我国传统名花。因其植株矮壮,树形自然而潇洒,故又称蓬莱花、风流树。叶互生,质厚,长椭圆形;花蕾红色,开后淡白色,花小而多,香气芳醇持久,花期可提早到春节期间。观赏价值很高,为盆栽现赏植物上品。
- 拉丁名
- Daphne odora Thumb.
- 别名
- 睡香、蓬莱紫、风流树、毛瑞香、千里香、山梦花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桃金娘目
- 科
- 瑞香科
- 种
- 瑞香
- 亚科
- 蔷薇亚科
- 族
- 山茶族
- 属
- 瑞香属
- 类型
- 常绿花灌木类
与瑞香花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直立灌木;枝粗壮,通常二歧分枝,小枝近圆柱形,紫红色或紫褐色,无毛。叶互生,纸质,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3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侧脉7-13对,与中脉在两面均明显隆起;叶柄粗壮,长4-10毫米,散生极少的微柔毛或无毛。
花外面淡紫红色,内面肉红色,无毛,数朵至12朵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苞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毫米,宽2-3毫米,无毛,脉纹显著隆起;花萼筒管状,长6-10毫米,无毛,裂片4,心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心脏形,与花萼筒等长或超过之;雄蕊8,2轮,下轮雄蕊着生于花萼筒中部以上,上轮雄蕊的花药1/2伸出花萼筒的喉部,花丝长0.7毫米,花药长圆形,长2毫米;子房长圆形,无毛,顶端钝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果实红色。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瑞香花虽经栽培驯化,对立地环境要求仍较高。它喜温暖、湿润、凉爽的气候环境,不耐严寒;忌暑热;喜弱光,忌烈日直射,适生干半阴地;喜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肥沃沙壤土,在粘重土及干旱贫瘠地生长不良;忌积水地。
分布范围
瑞香原产中国和日本,为中国传统名花。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日本亦有分布。江西省赣州市将其列为“市花”。
栽培技术
扦插繁殖
瑞香花繁殖可用播种、压条和扦插等方法,但前两者育苗条件要求较高,不宜大田培育,成效较慢,生产中多用扦插繁殖。
1.插穗的选择
扦插瑞香花枝条成熟的程度直接影响扦插的成活率,因此在不同时期对插穗有不同的要求:4—6月扦插时,应选用当年生的健壮顶部嫩枝作插穗;7—9月扦插时,则应选用当年生的粗壮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
2.插穗的剪取
把选好的枝条截成5~7cm长的段,摘去下部叶片,带踵并保留顶部2~3张叶片,截取插条时必须用枝剪或锋利的小刀,以保证创口平滑,提高成活率。
3.插穗的处理
宜随采随扦插,将剪取的插穗扎成捆,浸泡于50-100mg/L的NAA或IAA溶液中18~24小时,然后插于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质山土或火烧七中。
4.插床管理
插后应在插床上方搭荫棚遮荫,遮荫度在70%以上,50天内不能受阳光直射,插床温度保持在25-30℃;插床介质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20%左右或更低,过湿会影响生根,最好能采用间隙喷雾的方法来保持湿度,提高成活率;扦插苗生根后,可喷施1/2MS营养液或其他稀释液肥,每10-15天1次,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待苗高10~15crn,根系较为发达时,即可分植入盆。
5.移植管理
瑞香花萌芽力强,耐修剪,但移植难度大,移植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若需在夏季移植,则应选择早晚或阴凉天气。移植时,苗木应多带些宿土,对枝条要加以修剪,适当遮荫,才易成活。
花期管理
春季扦插或2年生的瑞香花一般8月底或9月初始蕾,从始蕾到始花约需150天,孕蕾期较长,因此,掌握瑞香花的花期管理技术是其栽培管理过程的最重要环节。
1.控制水分
瑞香花在盛夏进入半休眠状态,新陈代谢滞缓,其革质叶对水分的蒸腾量减少,对水分的需要量不大,空气湿度保持在70%左右,栽培土含水量以植株不发生萎蔫为宜;若栽培土过湿易造成植株因“闷根”而死亡,这是瑞香花夏季植株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的最佳办法是安装自动喷雾装置,有利于降低气温、保持空气湿度,清洁枝叶而提高光合作用,以保证瑞香花能安全越夏。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凉爽的天气促使瑞香花开始生长,孕蕾后对水分的需要量也逐渐增大,可逐渐加大栽培土含水量,保持间干间湿,并经常用清水喷洒叶面,保持清新。开花前30天提高水温可促进开花,盛花期控水可延长开花期。
2.合理施肥
瑞香花不耐浓肥,种植时以腐熟的饼肥加过磷酸钙做基肥,基本上可满足生长阶段的需要。休眠期别施肥,否则容易造成当年不开花和不抽新芽。见蕾后,每月可施l/2MS营养液或其他稀释液肥2~3次,坚持薄肥勤施的原则,切忌施用未经腐熟的人粪尿,少施尿肥,花前60天至开花可适当加大施肥浓度,还可将食用莱子油或芝麻油在离主根5cm处分3点各施用3mL,效果颇佳。开花期喷施100mg/L的磷酸二氢钾可延长花期。所有施肥应选择早晚或阴凉天气时进行。
3.适时遮荫
瑞香花在闽南地区种植越夏较为困难,常在海拔较高处栽培。倘若能搭建荫棚适时遮荫,防止烈日暴晒,并保持通风且湿润状态,在低海拔地区也可安全度过夏季休眠期而进入花期。见蕾后可逐渐撤除遮光物,接受全日照,有利于枝叶健壮,花色鲜艳,气味香浓。
相反,闽北地区露地栽培瑞香花不易越冬,则改荫棚为温棚,移花入室,并充分接受光照,可保瑞香花花期如常,安然越冬。0℃以上气温对金边瑞香花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冻害。
病毒病害防治
治疗(抑治)方法:
1.对于烂枯类病毒苗,由于哲无抑治办法,只好拔陈集中烧毁,其培养土挖除探埋,以肪继续扩散。对于黄化病毒苗和小叶病毒苗的残枝败叶,也需及时收集烧毁。其植株以隔离培育观察为宜。其培养土也应及时铲陈探埋。
2.对于卷曲病毒苗,可就地采取扶正祛邪的原删进行抑制治疗。其抑治方法步骤如下:
A.改善不良的生态条件,增强光照,加强通风透气,适控干湿度,增施磷钾肥和馓量元素,育壮植株,以增强其抗病力。
B.采用1000倍医用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液每周淋喷一次,以阻止病原继续入侵和提高抗病力。
C.药物治疗:
第一步驱风解毒:由于该病毒类似感冒而发,故采用大剂量的中药“防风”(占总药量的50%)以发做风邪,再配上盒银花”、“板兰根”、黄芩、“连翘”各等量,四昧中药材占总药量的50%。加五倍量的砖水,文火煮半小时,滤去药渣再加同样量玲水煮半小时后,滤出药渣,两次药液混合,稀释20倍,于晴天下午四时许喷施叶背,淋浇全株,每隔三天淋喷一次,续两次。
第=步营养扶正:选用上海产磷酸二氢钾、多元叶肥精{或其它叶面肥)、光合馓肥(山东产)各等量,500倍液,喷浇并用,三天一次,续两次。
第三步抑治病毒:选用5%菌毒清或1.5%植病灵乳剂500倍液,交替喷叶背或淋株根,每周一次续三次为第一疗程。休药一周,进行营养扶正治疗。第二疗程,用同拌药物,改为每隔10天进行治疗一次(其问结合营养治疗一次)。治疗三次为第二疗程。体药一周,营养治疗两次。第三疗程,用同样药物,改为每半月施药一次,续三次(其间每隔五天,营养治疗一次)。
预防办法:
1.不引种带病毒种苗和可疑带病毒种苗。
2.凡有引进种苗,均选用5%苗毒清500倍液浸泡种苗一小时后捞出,沽水洗净,晾干水分后定植。
3.选用山上腐殖土90%、黄泥10%,作为培养土。有条件的,可混进50%的泥炭土。少量盆栽的,尽可能选用四川蛾眉山出产的荷王牌仙土种植。就地取材的培养土,有可能有病毒潜伏,应事先用苗毒清稀释液淋遘两次以消毒。
4.为肪患于未然.每月用苗毒清或植病灵稀释液,喷浇各一次。
5.创造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生态条件,控制好温度、干湿度,加强通风透光。用肥少氨多磷钾,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育壮植株,提高抗逆性。
6.选用无患病的母株.剪取扦插材料,扦插前先用苗毒清稀释500倍,或植病员稀释800倍浸泡1时后捞出,洁水洗净,晾干后扦插。扦插后,每10天喷上药荆稀释液一次。
-
了哥王
形态特征灌木,高0.5-2米或过之;小枝红褐色,无毛。叶对生,纸质至近革质,倒卵形、椭圆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2-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阔楔形或窄楔形,干时棕红色,无毛,侧脉细密,极倾斜;叶柄长约1毫米。花黄绿色,数朵组成顶
-
窄叶荛花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1米;幼枝上部近四棱形,下部圆形,老枝带紫色,具细条纹,被黄色短柔毛。叶对生,近革质,无毛,光亮,干时黄褐色,披针形,长3-5厘米,宽5-13毫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下面绿色,边缘略反卷,侧脉每边9-15条,纤细,在下面更明显;叶柄长1-1.8毫米
-
倒卵叶荛花
形态特征灌木。小枝红褐色,密被贴生柔毛。叶对生,坚纸质,倒卵形或长圆倒卵形,长2.5-3厘米,宽1.5-2厘米,先端圆至圆钝,有时微凹,基部楔形,无毛,侧脉8-10对,上面不明显,下面微凸起;叶柄长1-2毫米,或多或少被毛。花黄绿色,4-6朵,呈顶生穗状花序,花序梗短,密被柔
-
休宁荛花
形态特征北江荛花(原变种)灌木,高0.5-0.8米;枝暗绿色,无毛,小枝被短柔毛。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或坚纸质,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3.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面干时暗褐色,无毛,下面色稍淡,在脉上被疏柔毛,侧脉纤细,每
-
披针叶荛花
形态特征灌木。小枝幼时散生贴生柔毛,以后脱落近无毛。叶对生,坚纸质,披针形,长4-6厘米,宽8-1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全缘,两面无毛,侧脉8-10对,在下面微凸起,伸到叶边缘在两侧脉间汇合;叶柄短,无毛。花3-6朵,伞形状至短穗状,花序梗长2-
-
多毛荛花
形态特征灌木,高达1米;当年生枝纤细,圆柱形,被长柔毛,越年生枝黄色,变为无毛。叶膜质,对生、近对生或互生,卵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1.5-3.8厘米,宽0.7-1.8厘米,先端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截形,边缘稍反卷,上面暗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被长柔毛,侧脉每边3-5,
-
北江荛花
形态特征灌木,高0.5-0.8米;枝暗绿色,无毛,小枝被短柔毛。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或坚纸质,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3.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面干时暗褐色,无毛,下面色稍淡,在脉上被疏柔毛,侧脉纤细,每边4-5条;叶柄短
-
岩杉树
形态特征灌木,高0.3-1米,除花序略被毛外,植株各部均无毛,直立;小枝纤细,有棱角,节间短。叶革质,对生或近对生,常为窄长圆状匙形,长0.8-2.5厘米,宽2-3毫米,先端钝圆常具细尖头,基部略钝,边缘常反卷,无毛,脉不明显;叶柄短,与叶片基部截然分开。总状花序(或为小而简
-
安徽荛花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60厘米。小枝深紫色,细弱,无毛;芽小,卵球形,直径约0.2毫米,密被灰白色柔毛。叶对生,膜质,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0.6-1.6厘米,宽3-8毫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侧脉4-5对;叶柄短,长约1毫米,
-
武都荛花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1米,多分枝;小枝圆柱形,具不明显及不规则的绉缩皮孔及小瘤状物,近无毛,黑紫色;芽腋生,小,被白色绢毛,在当年生小枝顶端被淡白色依伏毛,分散或密聚。叶对生,仅在开花枝上大部互生或近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0.8-1.5厘米,宽0.3-0.8厘米,两端尖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