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叶斑籽
心叶斑籽,BaliospermumyuiY.T.Chang,大戟科斑籽属植物。国内分布于云南西部。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 拉丁名
- Baliospermum yui Y. T. Chang
- 别名
- 银叶巴豆、假弹草、牙杂乱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大戟目
- 科
- 大戟科
- 种
- 心叶斑籽
- 亚科
- 巴豆亚科
- 族
- 白树族
- 属
- 斑籽属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心叶斑籽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嫩枝无毛,枝条密生纵列的细小疣。叶纸质,卵状心形至阔卵形,长15-25厘米,宽10-16厘米,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心形,稀阔楔形至近圆形,边缘疏生具腺的锯齿,两面初被疏生微柔毛,沿脉被毛较密,成长叶无毛;侧脉每边9-12条,基部出脉3-5条;叶柄长3-12厘米,无毛,顶端有2枚有柄腺体;托叶狭长圆形,长约4毫米,无毛。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未见。雌花序圆锥状,腋生,长约12厘米,总花梗长6-10厘米,分枝较短,密生,苞片和小苞片均狭披针形,长5-15毫米,宽1-2毫米,无毛;花梗疏生微柔毛;雌花:萼片5枚,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6毫米,宽1-2毫米,无毛,花后不增大;子房无毛,花柱3枚,顶端2裂。蒴果稍扁球形,具3纵沟,长约8毫米,直径约11毫米,无毛,具散生细疣;种子椭圆状,长约5毫米,有褐色斑纹。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密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西部,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
土瓜狼毒
别名鸡肠狼毒、隔山龙、顺水石《滇南本草》,大萝卜《云南中草药选》,一把香《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细狗闹花《全国中草药汇编》。入药部位植物土瓜狼毒的根。性味味苦、辛,性温。归经入肝、胃
-
南美油藤
形态特征攀援性木质藤本植物,树姿开张,中心干明显,小枝圆柱形,幼时被绒毛,老时脱落无毛;叶互生,叶片呈卵形或阔心形,顶端渐尖或短尾尖,基部截平或浅心形,叶缘具圆齿或不规则锯齿,有泡状腺体,叶长9~15cm,宽6~10cm,叶被灰色绒毛,沿叶脉细毛较密,基出脉3条,侧脉3对,中
-
灰岩棒柄花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5-15米;小枝无毛。叶薄革质,互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9-19厘米,宽4-9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圆饨,具斑状腺体2-4个,叶下面侧脉腋具髯毛,叶缘具疏齿;侧脉5-7对,网脉两面均明显;叶柄长(0.7-)2-7厘米;托叶小。雌雄异株,雄花序
-
密脉土蜜树
形态特征叶片革质,长圆形、椭圆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0-18厘米,宽5-7厘米,顶端钝至圆,稀微凹,基部圆至浅心形;叶脉在叶面扁平,在叶背凸起,侧脉每边16-26条,近平行横出,至叶缘前分叉连结,网脉近平行,与侧脉垂直连结;雄花:萼片狭卵形,长约1.2毫米;花瓣宽倒卵形,
-
宽昭巴豆
形态特征灌木,高1-4米;嫩枝、花序和果均散生疏展星状毛;枝条无毛。叶纸质,形状大小变化大,卵状披针形、披针形、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3-7厘米,宽1-2.5厘米,顶端短尖至渐尖,尖头钝,基部阔楔形,全缘,嫩叶干后常榄绿色,成长叶无毛;侧脉(2-)3-5对,纤
-
博兰
个性特征因地理环境及生存条件极为恶劣,造就了博兰树独特的个性特征。优美的树态博兰树自身具备制作盆景的多方面特点。即:①根,博兰根系十分发达,大多为须根系并平形向四周伸展,很少有垂直向下的粗根,特别是“根”与“理”部结合处一般都粗壮并凸
-
滑桃树
形态特征叶子形态叶纸质,卵形或长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截平,稀钝圆,边近全缘,嫩叶两面均密生灰黄色长柔毛,成长叶上面沿叶脉被毛,下面被长柔毛;基出脉3-5条,侧脉4-5对,近基部有斑状腺体2-4个;叶柄长3-12厘米,被毛;托叶线形,长约5毫米,密被毛,早落
-
林大戟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根自基部多分枝或不分枝,呈圆锥状,长10-15厘米,直径6-11毫米,暗褐色。茎单一或数个发自基部,向上直立,高达50-80厘米,直径4-6毫米,顶部多分枝。叶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圆,基部渐狭;侧脉羽状
-
屏东铁苋菜
形态特征托叶披针形,长约1.2厘米,具短柔毛。雌雄同株,异序,花序腋生,雄花序长16-20厘米,花序梗长约1厘米,花序轴被柔毛,苞片卵形,疏生,长约0.7毫米,具柔毛,苞腋具雄花多朵,排成团伞花序;雌花序穗状,长5-9厘米,花序梗长约1厘米,花序轴密生柔毛,雌花苞片阔卵形,稍
-
长叶大戟
形态特征长叶大戟根为柱状,长20-30厘米,直径2-4毫米。茎单一或丛生,上部多分枝,高20-60厘米,直径2-4毫米,全株无毛。叶互生,长椭圆形,长4-7厘米,宽7-11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或极狭,边缘全缘;主脉于两面明显,侧脉几不达边缘;叶柄近无;总苞叶常为5,卵状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