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绒绣球
灰绒绣球(学名:HydrangeamandarinorumDiels)为灌木,高2-4米。叶膜质或薄纸质,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或大小相间的复齿,叶柄长2-3厘米,上面具凹槽。
- 拉丁名
- Hydrangea mandarinoium Diels
- 别名
- 裤通包(四川达县),白蜡子树(南江)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虎耳草科
- 种
- 灰绒绣球
- 亚科
- 绣球花亚科
- 族
- 绣球花族
- 属
- 绣球属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灰绒绣球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灌木,高2-4米;小枝褐色,初时被粗柔毛,后渐变近无毛,有稍明显的浅色小皮孔。叶膜质或薄纸质,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12厘米,宽5-7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钝或圆形,边缘有细锯齿或大小相间的复齿,干后上面暗黄褐色,密被短糙伏毛,下面淡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稍长的短柔毛,中脉和侧脉上的毛稍粗;叶脉暗红褐色,上面平坦,下面稍凸起,中脉较粗,基部宽达2毫米,侧脉7-9对,弯拱;叶柄长2-3厘米,被粗毛,上面具凹槽。伞房状聚伞花序大,直径约20厘米,顶端微拱,分枝3,不等粗,中间的较粗长,两侧的较短小,密被淡棕色粗长毛;苞片线形,长2-3毫米;不育花白色;萼片4,阔卵形或扁圆形,稍不等大,长7-17毫米,宽5-13毫米,先端略尖,全缘;孕性花白色,萼筒近漏斗状,长约1.5毫米,被毛,萼齿三角形,长1-1.5毫米;花瓣长卵形,
长2-2.5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略尖,背部稍拱;雄蕊5长5短,花蕾时短的约与花瓣等长,长的长过花瓣,内折,花药近圆形,长和宽约0.6毫米;子房半下位,花柱3,直立,基部连合,顶部扩大。蒴果未见。花期6-7月。
生长环境
生于密林中,海拔约2600米。
分布范围
产四川东南部和云南西北部。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
-
昆明山梅花
形态特征灌木,高达4米,二年生小枝深紫色,表皮稍开裂,无毛,当年生小枝紫色,密被灰黄色糙伏毛。叶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枝最上部的有时狭披针形,长4-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或狭渐尖,基部圆形,边全缘或有时具疏离小齿,上面疏被长柔毛,下面密被长柔毛;叶脉稍离基出3
-
云南虎耳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1-25厘米。根状茎较短。茎被腺柔毛。基生叶具柄,叶片盾状着生,革质,卵形至阔卵形,长1.5-7.6厘米,宽1.2-5.9厘米,先端急尖,边缘有粗圆齿(圆齿边缘有不明显疏齿和腺睫毛),基部稍心形,腹面无毛,背面疏生粗毛并具褐色斑点,柄长1.1-12厘米
-
褐点金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6.3厘米。茎不分枝,被褐色卷曲柔毛。基生叶1枚或无,叶片扁圆状肾形,长3-8毫米,宽5-12毫米,边缘具13圆齿(齿先端微凹且具1褐色毛状尖头),基部心形,两面被褐色柔毛,叶柄长约1.7厘米,被褐色柔毛;茎生叶1-2枚,互生,叶片近肾形,长4.5-
-
光叶东北茶藨子
形态特征与原变种区别在于,叶片幼时上面无毛,下面灰绿色,沿叶脉稍有柔毛,仅在脉腋间毛较密;花序较短,长3-8厘米;萼片狭小,长1-2毫米。参看:东北茶藨子(原变种)生长环境光叶东北茶藨子生长于海拔800-1900米的山坡林下或沟谷
-
繁缕虎耳草
形态特征高7-34.5厘米。茎被褐色卷曲长腺毛。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在花期枯凋;中上部茎生叶具柄,卵形,长3-12毫米,宽1.9-7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钝,基部通常圆形,腹面无毛或疏生腺柔毛,背面和边缘疏生腺柔毛,叶柄长0.2-1厘米,基部边缘具褐色长腺毛。
-
七叶鬼灯檠
形态特征七叶鬼灯檠(原变种)多年生草本,高0.8-1.2米。根状茎圆柱形,横生,直径3-4厘米,内部微紫红色。茎具棱,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柄长15-40厘米,基部扩大呈鞘状,具长柔毛,腋部和近小叶处,毛较多;小叶片5-7,草质,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7.5-30厘米,宽2.
-
甘肃山梅花
形态特征植物形态灌木,高2-7米;二年生小枝灰棕色,表皮片状脱落,当年生小枝暗紫色,疏被微柔毛或变无毛。叶子形态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3-6.5厘米,花枝上叶较小,长3-5厘米,宽1-2(-3)厘米,先端渐尖,稀急尖,
-
滇黔金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9-32厘米;不育枝出自茎基,其叶对生,阔卵形,长1.1-1.9厘米,宽1-1.9厘米,边缘具15-23钝齿(齿间弯缺处具褐色乳头突起),基部宽楔形,两面疏生盾状腺毛,叶柄长3-5毫米,叶腋具褐色乳头突起,顶生者近阔卵形至近椭圆形,长0.8-3厘米,宽0
-
新疆梅花草
形态特征新疆梅花草,基生叶(2-)4,具柄;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1.8-2.5厘米,宽8-15毫米,先端钝,基部截形、微心形或下延连于叶柄,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有明显3-5条脉;叶柄长1.4-1.8厘米,扁平,两侧膜质;托叶膜质,白色,大部贴生于叶柄,边有褐色流苏状
-
云南山梅花
入药部位根皮。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肝、肾经。功效活血,止痛,截疟。主治用于跌打损伤,腰肋疼痛,疟疾。用法用量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