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乔木植物 > 大果西畴崖爬藤

大果西畴崖爬藤

编辑:姚姬女发布时间:2021-02-09 14:34:50

大果西畴崖爬藤(学名:Tetrastigmasichouensevar.megalocarpum)是葡萄科崖爬藤属西畴崖爬藤的变种。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西藏、贵州、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600米至2,1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谷林中、山坡岩石或灌丛,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拉丁名
Tetrastigma sichouense C. L. Li var. megalocarpum
别名
土瓜、野黄瓜、老鼠拉冬瓜、天罗网、钮子果、红果果、大树献钮子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鼠李目
葡萄科
西畴崖爬藤
亚科
马利筋亚科
马利筋族
崖爬藤属
类型
藤本类

与大果西畴崖爬藤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本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柄和叶片均无毛。花期4-5月,果期6-11月。

参看:西畴崖爬藤(原变种)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2100米的山谷林中或山坡岩石或灌丛。

分布范围

产于贵州、云南、西藏。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畴。

相关植物
  • 细齿崖爬藤

    产地分布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锡金、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和泰国也有分布。形态特征草质藤本。小枝圆柱形,细瘦,有纵棱纹,无毛。卷须2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鸟足状5小叶,小叶卵圆形或卵椭圆形,长2-7厘米,宽1.5-3厘米,

  • 金秀崖爬藤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密被锈色柔毛。叶为3小叶,中央小叶倒卵长椭圆形,长12.5-26厘米,宽6.5-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上半部有7-9个疏齿,下半部全缘,侧生小叶卵椭圆形,长0.5-21厘米,宽5-11厘米,顶端短尾尖,基部不对称,近圆形或

  • 桑叶葡萄

    产地分布产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形态特征落叶木质藤本。叶片常有3浅裂至中裂并混生有不分裂叶者。花期5-7月,果期7-9月。生长习惯生山坡、沟谷灌丛或疏林中,海拔100-1300米。繁

  • 云南崖爬藤

    产地分布产云南、西藏。形态特征草质或半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疏被柔毛,不久脱落几无毛。卷须4-9集生成伞形,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掌状5小叶,小叶倒卵椭圆形、菱状卵形、倒卵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10厘米,宽1-5厘米,顶端渐尖、急

  • 毛葡萄

    产地分布产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尼泊尔、锡金、不丹和印度也有分布。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被灰色或褐色蛛丝状绒毛。卷须2叉分枝,密被绒毛,每隔2节间

  • 绒毛蛇葡萄

    产地分布产云南。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被灰色或灰褐色糙毛。叶为单叶,长2-5.5厘米,宽2-5厘米,顶端常3浅裂,基部近截形或阔楔形,边缘每侧有8-10个圆钝锯齿,上面绿色,伏生糙毛,下面灰绿色,密被灰色糙毛,基出脉3,中央脉

  • 五叶爬山虎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无毛。卷须总状5-9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卷须顶端嫩时尖细卷曲,后遇附着物扩大成吸盘。叶为掌状5小叶,小叶倒卵圆形、倒卵椭圆形或外侧小叶椭圆形,长5.5-15厘米,宽3-9厘米,最宽处在上部或外侧小叶最宽处在近中部,顶端短尾尖

  • 拉扎葡萄瓮

    相关类群C.bainesii象足葡萄瓮C.elephantopus葡萄瓮C.juttae

  • 东北蛇葡萄

    形态特征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片上面无毛,下面脉上被稀疏柔毛,边缘有粗钝或急尖锯齿。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长环境生山谷疏林或山坡灌丛,海拔200-6000米。生境:草原带固定沙地,干旱山坡,沟边,灌丛中,林中,山坡

  • 异叶蛇葡萄

    产地分布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日本也有分布。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被疏柔毛。卷须2-3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单叶,心形或卵形,3-5中裂,常混生有不分裂者,长3.5-1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