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科普花卉养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花谱百科 > 养花知识 > 生长

生长,生长素和生长激素有什么区别?

2019-09-20 11:39:53

这是有生长问题及生长问题解答,希望对你的花卉养殖之路有所帮助,本内容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09-20 11:39:49发布。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有什么区别?

区别:

一、含义不同。

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为IAA,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另外,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

生长激素为DNA重组人生长激素,具有人体生长激素同等作用。

二、作用不同。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三者的最适浓度是茎>芽>根,大约分别为每升10E-5摩尔、10E-8摩尔、10E-10摩尔。

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运转方向表现明显的极性,主要是由上而下。植物生长中抑制腋芽生长的顶端优势,与吲哚乙酸的极性运输及分布有密切关系。生长素还有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生根的作用。

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皮下注射约80%被吸收,5小时达血药浓度高峰,半衰期为4小时。注射剂量的90%在肝脏代谢,仅约0.1%以原形由胆道、肾脏排泄。

三、化学本质不同。

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而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向左转|向右转

生长激素能促进人的生长,且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生长激素主要通过抑制肌肉及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同时促进肝脏中的糖异生作用及对糖元进行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生长激素可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饥饿时胰岛素分泌减少,生长激素分泌增高,于是血中葡萄糖利用减少及脂肪利用增高,此时血浆中葡萄糖及游离脂肪酸含量上升。

:-生长素

:-生长激素

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植物叶片大多数是深色(例如绿色、蓝色等).深色的叶片吸收光和热的本领较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实现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这正好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是植物对重力发生的反应.土壤中矿物质营养成分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被根吸收,这就是扩散现象.  

有些植物的花瓣内有芳香腺,通过扩散放出特殊香味,花冠的芳香与彩色适应于昆虫采粉.  

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从叶面蒸发到空中,这样可形成一种蒸腾拉力.这种拉力是根系对水分、矿物质养分吸收以及矿物质在植物体内传导的主要动力.植物通过蒸发吸热还可以调节叶面温度,这样,树叶不致于因温度过高而灼伤.  

向左转|向右转

简单的说,就是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矿物质和无机物,再通过叶片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太阳光进行光和作用,最后将这些养分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在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不断转化和积累,使得植物细胞进行生长、分裂,之后植物就由小到大,然后开花结果。

所以植物的生长动力一切都来自于大自然,土壤只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基质,土壤中的养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阳光才是植物生长的根本。

任何植物种子的萌发都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是,不同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对这三个条件的需求情况有所不同。一些栽培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所需要的水量(与种子的干重相比)是:水稻为40%,小麦为45%,豌豆为107%,大豆为110%。

植物生长素_

骨的发生及生长

软骨和骨构成人体的支架.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等均含有较少量的细胞和大量固体状态的间质细胞,并不断更新,以适应机体发育和支持功能的需要.骨的发生和生长是同时进行的,在胚胎的最初几周,经过囊胚期和原囊胚期,逐渐形成雏形,发生头,躯干和形成肢芽的外龙突.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有一层弥散疏松的细胞组织,称为间充质或间叶;间充质逐渐分化为骨.软骨.筋膜和肌肉等各种结缔组织结构。间叶组织密集的将是最早形成肌肉的部位每个密集的间叶雏形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骨。
一 软骨的形成及发生

在胚胎第5周,间叶组织逐渐增大,变得更为密集,并分化为一层细胞,称为前软骨;然后基质沉积在细胞之间。这种基质含有原纤维。原纤维具有软骨特有的功能。在透明内,因为基质显现清晰,而结构相似,原纤维不能用普通的染色方式显示出来。在透明软骨内,可见较粗的白色纤维,沉积在基质中。软骨有两种同时生长方式与小的高尔基体和细长的细胞核。细胞呈扁形,象串状硬币。每个软骨细胞长出很多轴突,伸向周围基质。由于分裂活跃,每个软骨陷窝内可有多个软骨细胞。C.基质合成层非常分散。E.临时钙化层:大多细胞含有致密的细胞核和不规则的边缘,尤其在接近干骺端处。线粒体嵴和胞浆膜有丰富的钙质结合在上,基质的矿化由小的.分散的簇状的矿物结晶的沉积开始,逐渐增大,增多,直至结晶块将胶原纤维包绕。这样,基质性质将起很大变化,并将失去大部分水分。由于基质的钙化,软骨细胞即死亡。F.软骨骨化层:这是毗邻干骺断的一薄层骺板。毛细血管芽伴着骨祖细胞穿过横膈,张入此层。后者分化成骨细胞,使基质骨化,它自身也被骨化基质所包围,成为骨细胞和骨陷窝。骨基质柱与原来的软骨基质柱的方向相同,称原发性松质骨。以后在应力作用下,原发性松质骨和软骨柱被破骨细胞吸收,由既发性骨小梁代替。这样,骺板软骨一直维持着一个平衡的生物过程:即软骨细胞不断增殖,使骺板增厚,而在干骺端一侧,软骨细胞不断坏死,为成骨细胞所代替,基质不断钙化,骨化,从而干骺端骨质不断增长,最后,由于基因的限制因素,至一定年龄,骨骺停止增殖和合成基质,骨骺软骨全被骨组织所代替,不再在X线片上能见到骺线。此时,称为骨骺闭合。全身骨骺各有其出现和闭合的年龄,称为骨龄。这对测定成年前的病人的年龄很有用处。

土豆怎么生长的

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马铃薯一般在亩产1330~1650千克的情况下约吸收氮6.65~11.65千克,磷酸2.8~3.3千克和氧化钾9.3~15.3千克。马铃薯虽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pH5.5~6.0)黑土最为理想。密度每亩保苗不能少于4000株。
  从美国引进的大西洋土豆,产量高,品质佳,收益显著。其种植技术是:
  1.播前准备 深翻土地24~25厘米, 再整平。若播前墒情不足,应提前10天灌水补墒。
  2.肥料配制 提前20天左右按每亩300~500千克厩肥均匀加入25~50千 克碳酸氢铵在向阳处密封堆好,充分腐熟后混匀,深翻土地时施入并翻入土壤。
  3.种薯播前处理
  ①消毒。每亩用种120千克,原种用瑞毒霉400~500倍液喷湿。
  ②切块。 将每个种薯切成8块以上。因其顶端优势,尽量在顶端有芽眼处多切块,然后用10毫克/千克赤霉素1包加水10千克浸种5分钟或加水75千克喷洒种块.
  ③催芽。将薯 块平放在适墒净土上, 使薯芽向上,上铺2厘米土再平放一层种薯,反复3层~4层后再上铺5厘米厚土,堆放在背阳处,用农膜盖严,15天后即可播种。
  上述工作一般应在元月中旬前做好,因土豆在膨大期如外界温度超过25℃,块茎则停止生长,秧蔓则生长旺盛,所以必须有90~100天的适宜生长期,播种不宜推迟。
  4.播种要求 按行距70厘米、 株距20厘米开沟向一边翻土,沟深6~8厘米, 放种薯时使薯芽向上,然后覆土起垄高10~15厘米。压实后覆上地膜,在芽顶膜后,破膜覆土。
  5.田间管理 当苗长3~5片叶时注意防治蚜虫。显蕾初期和盛花期各追肥1次, 一般施瑞毒霉500倍液加尿素或磷酸二氢钾1%加膨大素。薯块膨大期注意加强田间灌水,以提高产量。
  6.及时收获 6月中旬土豆品质最佳, 应及时收获 . 摘自:2002年第11期《农村实用科技》
  病虫害防治
  土豆的病害主要是晚疫病,防治措施,首先,严格检疫,不从病区调种;第二,要做好种薯处理,实行整薯整种,需要切块的,要注意切刀消毒;第三,在生长期,如发现有晚疫病发病植株,应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每7天1次,连喷3--4次。
  土豆的虫害主要是蚜虫、28星瓢虫和地下害虫,主要防治方法有:蚜虫防治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或10%蚜虱一遍净(蚍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进行防治;28星瓢虫用80%敌百虫500倍液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现成虫即开始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蛴螬和地老虎,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500克加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仔饼或菜仔饼或麦麸20公斤拌匀作毒饵,于傍晚撒在幼苗根的附近地面诱杀,或用辛硫磷颗粒剂812粉,随播种施入土壤进行防治。
  马铃薯又叫土豆,地豆等,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人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十九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一袋马铃薯,种在宫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种植。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 浙ICP备0801456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