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科普花卉养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花谱百科 > 养殖方法 > 闭鞘姜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闭鞘姜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2019-10-18 12:20:44

这是有闭鞘姜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问题及闭鞘姜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问题解答,希望对你的家庭养花之路有所帮助,本内容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18 12:20:39发布。

光叶闭鞘姜与一般的姜有什么区别

光叶闭鞘姜比一般姜更有观赏性,且药用价值更高。

光叶闭鞘姜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成丛生长,茂盛浓密,茎干高大粗壮,高可达四米,地径可达三厘米,且老茎上部有较多分枝,幼枝呈螺旋状卷曲上升;叶片呈倒卵状长圆形,四季常绿,两面都光滑无毛;花期为每年七、八月份,花量颇为丰富,花朵硕大,金黄艳丽,花冠直径约十厘米,酷似一只只金质喇叭,散铺于地面。

光叶闭鞘姜产于云南、广西、广东,越南亦有分布,多生于林荫下;花叶俱美,可作庭院观赏植物。

据有关资料记载,光叶闭鞘姜根茎可入药,有利尿消肿的功效,能治疗肝硬化腹水、尿路感染、肌肉肿痛、肾炎水肿、无名肿毒等病症。

闭鞘姜煲瘦肉有什么功效

各种瘦肉所含营养成分相近且较肥肉易于消化。,约含蛋白质20%,脂肪1-15%,无机盐1%,其余水分。一般来说,猪肉、牛肉、羊肉都含饱和脂肪较高,禽肉、鸡及兔肉中含饱和脂肪较少。 同时含无机盐丰富,尤以含铁(红色瘦肉)、磷、钾、钠等较多,唯含钙较少。瘦肉也是维生素B1、B2、B12、PP的良好来源,瘦猪肉中的维生素B1含量相当高,不过,含维生素A却很少,几乎不含维生素C。

闭鞘姜,哪里有人收购

野生的,很少吧

闭鞘姜的生长习性

闭鞘姜性喜温暖、湿润环境下生长,生于疏林下、山谷阴湿地、路边草丛、山坡、水沟边等处,呈野生状态的闭鞘姜能长势良好。对土壤适应性强,适于各种土壤生长,根系分布深而广,吸收能力强,多分布在10—30厘米的土层周围。根茎好气性强,在根茎分枝处易发生分枝和气生根,因此,应选择水源充足、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种植为宜。闭鞘姜喜温、喜光,生长适温为20—30℃,在华南地区春、夏、秋三季均可生长,冬季呈半休眠状态。其耐寒力较强,能耐0℃以上的低温,霜冻时,地上部受冻害、枯死,翌年地下根茎株芽萌发出新株,在北京部分地区也可栽培。在35℃以上高温仍能生长,但长势缓慢,生长不良。秋季是其开花的最佳季节。生产实践证明,闭鞘姜适应性强,粗生快长,鲜切花产量高。

闭鞘姜要怎样留种?

闭鞘姜的留种:果熟期10~12月,选优质种株,当整个果序开完花,将果序剪下,摊放在竹箩上晒至苞片转黄,再放置室内继续阴干至果皮开裂,剥除果皮,将成熟的种子贮藏在密封干燥的玻璃容器里于6摄氏度冰箱中贮藏。种子不耐贮藏,室温贮藏半年左右就基本上失去发芽力,在冰箱中贮存8~5个月发芽率也只有26%左右。

闭鞘姜有哪些药用价值?

闭鞘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含3-(4-羟基苯基)一(E)-2-丙烯酸、甲酯、姜黄素、邻苯二甲酸双(2一乙基乙醇)酯及谷甾醇、豆甾醇、胆甾醇、薯蓣皂甙元等及多种生物碱。味酸,性寒,有小毒。有利水、消肿、排毒、清热、止痒的功能,治肾炎浮肿、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尿道刺痛、无名肿毒、荨麻疹等症。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云南、海南等省、自治区。

喜温湿环境,生于水沟旁,河边,林荫和灌木丛下潮湿处。主要用根状茎繁殖。

闭鞘姜种子的形态是怎样的?

闭鞘姜的种子形态:果序长7.3~13.6厘米,宽3.9~4.8厘米,每个果序有13~35个果。

蒴果木质,卵形,红色,有种子25~60粒。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有明显的棱,背面弧形稍宽,腹面稍小而平。

种脐位于种子腹面,有中央呈一灰白色突起边沿为黑白相间的环。种孔位于种子背面的中央,呈一环状沟,一条种沟与种脐相连,假种皮蜡质,种皮角质,硬,成熟时黑色。胚乳鲜白色,胚白色棒状,位于种子中央,胚根稍尖对准种脐。千粒重约12克左右。

闭鞘姜的根状茎繁殖是怎样做的?

闭鞘姜的根状茎繁殖方法:于春季3~4月挖取根状茎,剪下带芽根状茎,每段应有芽2~3个,用草本灰涂抹伤口,再按行距50~40厘米开穴,每穴栽1~2株,栽时芽朝上,盖土,压实,浇水。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 浙ICP备0801456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