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茎旋花豆
细茎旋花豆,豆科,旋花豆属植物。产于云南西南部和西藏。生于海拔1400米的山地疏林中。可入药,主治用于久泻、久痢。
- 拉丁名
 - Cochlianthus gracilis Benth
 - 别名
 - 旋花豆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木兰纲
 - 亚纲
 - 蔷薇亚纲
 - 目
 - 豆目
 - 科
 - 蝶形花科
 - 种
 - 细茎旋花豆
 - 亚科
 - 蝶形花亚科
 - 族
 - 菜豆族
 - 属
 - 旋花豆属
 - 类型
 - 藤本类
 
与细茎旋花豆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细弱、缠绕、草质藤本。茎初时被毛,后变无毛。叶互生;叶柄长6-9厘米,腹面具凹槽,基部膨大,被疏硬毛,干后与小叶、小叶柄及花变黑色;小叶膜质,两面被疏伏毛,顶生的1片略宽,宽卵状菱形或近扁圆形,长5.8-7.5厘米,宽5-6厘米,两侧对称,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两侧的斜卵形,先端具尾尖,基部圆或近截平;托叶和小托叶早落。总状花序腋生,总轴短,柔弱,常弯垂;花萼外面密被短硬毛,上面1齿先端钝,最下面1齿披针形,长6-7毫米;花冠新鲜时淡紫色,旗瓣倒卵圆形或近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1.7厘米;翼瓣宽匙形,稍长于旗瓣或与其近等长,先端圆,基部的耳与瓣柄等长;龙骨瓣明显长于翼瓣,顶部卷曲成一圈,基部具长瓣柄和短耳;花丝顶部卷曲成一圈,花药阔卵形,长约0.5毫米,基生;子房扁平,被长硬毛,基部具长约4毫米的细柄和小杯状花盘,花柱上部卷曲成一圈。荚果条状,密被棕黑色长硬毛。花期9月。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西南部和西藏。生于海拔1400米的山地疏林中。尼泊尔有分布。
主要价值
止痛止泻,用于久泻、久痢。。
相关的种
与“细茎旋花豆CochlianthusgracilisBenth.”相关的种有:
细茎旋花豆(原变种)CochlianthusgracilisBenth.var.gracilis
短柄旋花豆(变种)Cochlianthusgracilisvar.brevipes
高山旋花豆Cochlianthusmontanus(Diels)Harms
参考文献
细茎旋花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CochliantusgracilisBenth.inMiq.Pl.Jungh.1:234.1852;BakerinHook.f.Fl.Brit.Ind.2:193.1876;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658.图638.195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496.图2721.1972;OhashiinFl.E.Him.3:61.1975;HaraetWilliams,Enum.Fl.Pl.Nepal2:112.1979.
- 
        
        
细梗灰毛豆
基本信息形态特征羽状复叶长2.5-3.5厘米;叶柄占8-10毫米;托叶狭三角形锥尖,长约3.5毫米;小叶(3-)4-5对,倒卵状狭椭圆形至倒披针形,长6-12毫米,宽3-4毫米,先端骤尖,具硬短尖头,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白色平
 - 
        
        
印度崖豆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3-8米;树皮粗糙,散布小皮孔。枝、叶轴、花序均被灰黄色柔毛,后渐脱落。羽状复叶长8-20厘米;叶柄长3-4厘米,叶轴上面具沟;托叶披针形,长约2毫米,密被黄色柔毛;小叶6-9对,间隔约2厘米,纸质,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2-6厘米,宽7-15毫米,
 - 
        
        
黄芪
形态特征黄芪黄芪,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
 - 
        
        
芒柄花
形态特征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棱,分枝多,小枝不呈针刺状。中下部为羽状三出叶,上部常为单叶;托叶大,叶片状,阔卵形,长6-10毫米,脉纹清晰,抱茎并与叶柄合生;叶柄与托叶近等长;顶生小叶大,卵形至阔长卵形,长15-30毫米,宽5-15毫米,先端锐尖,基部钝至阔楔形,几无小叶柄,
 - 
        
        
白皮锦鸡儿
形态特征灌木,高1-1.5米。树皮黄白色或黄色,有光泽;小枝有条棱,嫩时被短柔毛,常带紫红色。假掌状复叶有4片小叶,托叶在长枝者硬化成针刺,长2-5毫米,宿存,在短枝者脱落;叶柄在长枝者硬化成针刺,长5-8毫米,宿存,短枝上的叶无柄,簇生,小叶狭倒披针形,长4-12毫米,宽1
 - 
        
        
掌叶鱼藤
形态特征掌叶鱼藤羽状复叶生于短枝上,小叶2对,紧接近掌状,连叶柄长5-7厘米;小叶小,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下方1对最小,长2-3.5厘米,宽1.3-1.5厘米,其余的长4-5厘米,宽约1.5厘米,有时顶端1枚较大,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稍近圆形,侧脉6-9对,极纤细。花未见
 - 
        
        
细瘦米口袋
形态特征叶长达14厘米,叶柄具沟,非常纤细;托叶长三角形,被贴伏长柔毛,小叶13-15片,长椭圆形,长6-9毫米,宽2-3毫米,顶端具明显细尖,两面被白色长柔毛,上面较稀疏。伞形花序有花4-5朵,花梗极纤细,具沟,花期稍超过叶长;花梗长1.5毫米;苞片及小苞片线
 - 
        
        
米口袋
形态特征米口袋米口袋(亚种)米布袋(救荒本草、河北)紫花地丁(本草纲目)地丁多花米口袋米口袋(原变型)多年生草本,主根圆锥状。分茎极缩短,叶及总花梗于分茎上丛生。托叶宿存,下面的阔三角形,上面的狭三角形,基部合生,外面密被白色长柔毛;叶在早春时长仅2-5厘米,夏
 - 
        
        
西沙灰毛豆
形态特征茎直立、平卧或上升,基部木质化.羽状复叶长5—10厘米,叶柄长约占1厘米;托叶狭三角形,锥尖,长约4毫米;小叶(2—)4—6(—10)对,纸质,长圆状倒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1—3厘米,宽0.3—0.7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短尖,基部楔形,上面被平伏细毛,下面密被灰白
 - 
        
        
准噶尔棘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38厘米。茎缩短,粗壮,被绢状绵毛。覆盖着枯萎叶柄和托叶。羽状复叶长10-20厘米;托叶膜质,宽卵形,于基部与叶柄贴生,于基部彼此合生,被贴伏白色柔毛;叶柄与叶轴上面具沟,被开展柔毛;小叶21-37,长圆状卵形、披针形,长10-15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