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滨藜
小果滨藜,小型草本,高8-25厘米。茎自基部分枝,多条。叶宽卵形、卵形或菱状卵形。雄花隐于枝端叶腋;雄蕊着生于花被基部。雌花1-7个簇生于叶状苞片的腋部。种子有光泽;胚淡绿色或带褐色。花果期7-9月。
- 拉丁名
- Sedum bonnieri
- 别名
- 虎掌草、白花舌头草、汉虎掌、见风黄(云南),五倍叶(广西)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木兰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石竹目
- 科
- 藜科
- 种
- 小果滨藜
- 亚科
- 景天亚科
- 族
- 滨藜族
- 属
- 景天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小果滨藜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茎自基部分枝,多条,通常外倾或平卧。叶宽卵形、卵形或菱状卵形,稍肥厚,长6-12毫米,宽5-7毫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呈3浅裂状,脉不明显;叶柄长4-15毫米。雄花隐于枝端叶腋;花被长约0.8毫米,浅褐色,裂至中部,裂片三角形,有粉粒;雄蕊1-4,着生于花被基部,花丝伸出于花被外,花药宽椭圆形,长约0.5毫米。雌花1-7个簇生于叶状苞片的腋部,但通常仅1-3个发育;黑褐色。种子有光泽;胚淡绿色或带褐色。花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小果滨藜生长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
分布范围
小果滨藜产自甘肃、青海及西藏。帕米尔及西天山也有分布。
-
木地肤
形态特征半灌木。高10~90厘米,根粗壮,茎多分枝而斜升,呈丛生状。叶于短枝上簇生,条形或狭条形,长8~25毫米,宽1~1.5毫米,两面疏被柔毛。花单生或2~3朵集生于叶腋,或于枝端构成复穗状花序,花被片5,密被柔毛,果期自背部横生5个膜质的薄翅。胞果扁球形;种子卵形或近球形
-
大花蒺藜
形态特征偶数羽状复叶,对生,不等大,长3-5厘米,具小叶4-7对,叶柄长6-8毫米;小叶对生,纸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5毫米,宽2.5-7毫米,先端钝圆或锐尖,基部偏斜,全缘,叶面绿色,疏被柔毛,背面淡绿色,密被长柔毛,近无小叶柄;托叶对生,狭披针形或近镰刀状,长
-
毛花地肤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直立,具少数分枝或不分枝,常带紫红色,稍有棉毛,具微条棱,无色条;枝斜升,细瘦,茎基部的分枝近直立。叶互生,半圆柱状,长5-15毫米,宽0.5-1毫米,略有绢状长伏毛,先端渐尖,开展,直伸或稍内弯,近无柄。花通常2-3个团集于叶腋,在茎
-
多裂骆驼蓬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嫩时被毛。茎平卧,长30-80厘米。叶2-3回深裂,基部裂片与叶轴近垂直,裂片长6-12毫米,宽1-1.5毫米。萼片3-5深裂。花瓣淡黄色,倒卵状矩圆形,长10-15毫米,宽5-6毫米;雄蕊15,短于花瓣,基部宽展。蒴果近球形,顶部稍平扁。种子多数,略成三
-
粗茎霸王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5-25厘米。茎开展或直立,由基部多分枝。托叶膜质或草质,上部的托叶分离,三角状,基部的结合为半圆形;叶柄短于小叶,具翼;茎上部的小叶常1对,中下部的2-3对,椭圆形或斜倒卵形,长6-25毫米,宽4-15毫米,先端圆钝。花梗长2-6毫米,1-2腋
-
小叶牛膝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草本稀灌木。单叶互生或对生,全缘,少数有微齿,无托叶。花小,两性,稀单性,成穗状、头状或圆锥花序,苞片1,小苞片2,干膜质;单被花,花被片3~5,干膜质,脱落或宿存;雄蕊常与花被片同数且对生,多为5枚,花丝分离或基部连合成杯
-
翼果霸王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粗壮,木质。茎多数,细弱,开展。托叶卵形,上部者披针形,长1-2毫米;叶柄长4-6毫米,扁平,具翼;小叶2-3对,条状矩圆形或披针形,长5-1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或稍钝,灰绿色。花1-2朵生于叶腋;花梗长4-8毫米,花后伸长;
-
戈壁驼蹄瓣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盟,甘肃河西,新疆东部。国外分布:蒙古有分布。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有时全株灰绿色,茎有时带桔红色,由基部多分枝,铺散,枝长10-20厘米。托叶常离生,卵形;叶柄短于小叶,长2-7毫米;小叶1对,斜倒卵形,长5
-
盐爪爪
形态特征小灌木,高20—60厘米;茎直立,斜升或平卧,多分枝,老枝灰褐色,幼枝带黄白色。叶互生、圆形,长4—10毫米,宽l—2.5毫米,先端钝或稍尖,基部延,半抱茎,肉质,灰绿色。穗状花序圆柱状或形,长8l—15(20)厘米,直径3—4毫米,每3朵花生于一鳞状苞片内;雄蕊2,
-
伊犁驼蹄瓣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20厘米。根多,粗壮,木质。茎多数,草质。托叶膜质,全部离生,白色,长约1毫米,下部者宽卵状三角形,上部者披针形,边缘具小锯齿;小叶1-3对,下部和中部者2-3对,上部者常1对,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0-12毫米,宽5-7毫米。花1-2朵腋生;花梗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