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叶下珠
小果叶下珠(拉丁学名:PhyllanthusreticulatusPoir.)为大戟科叶下珠属灌木,高达4米;枝条淡褐色;幼枝、叶和花梗均被淡黄色短柔毛或微毛。通常2-10朵雄花和1朵雌花簇生于叶腋,稀组成聚伞花序。蒴果呈浆果状,球形或近球形,种子三棱形,长1.6-2毫米,褐色。生于海拔200-800米山地林下或灌木丛中。广布于热带西非至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等热带地区。
- 拉丁名
- Phyllanthus reticulatus Poir.
- 别名
- 轮锋菊,松虫草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大戟目
- 科
- 大戟科
- 种
- 小果叶下珠
- 亚科
- 叶下珠亚科
- 族
- 叶下珠族
- 属
- 叶下珠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小果叶下珠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灌木,高达4米;枝条淡褐色;幼枝、叶和花梗均被淡黄色短柔毛或微毛。叶片膜质至纸质,椭圆形、卵形至圆形,长1-5厘米,宽0.7-3厘米,顶端急尖、钝至圆,基部钝至圆,下面有时灰白色;叶脉通常两面明显,侧脉每边5-7条;叶柄长2-5毫米;托叶钻状三角形,长达1.7毫米,干后变硬刺状,褐色。通常2-10朵雄花和1朵雌花簇生于叶腋,稀组成聚伞花序;雄花:直径约2毫米;花梗纤细,长5-10毫米;萼片5-6,2轮,卵形或倒卵形,不等大,长0.7-1.5毫米,宽0.5-1.2毫米,全缘;雄蕊5,直立,其中3枚较长,花丝合生,2枚较短而花丝离生,花药三角形,药室纵裂;花粉粒球形,具3沟孔;花盘腺体5,鳞片状,宽0.5毫米;雌花:花梗长4-8毫米,纤细;萼片5-6,2轮,不等大,宽卵形,长1-1.6毫米,宽0.9-1.2毫米,外面基部被微柔毛;花盘腺体5-6,长圆形或倒卵形;子房圆球形,4-12室,花柱分离,顶端2裂,裂片线形卷曲平贴于子房顶端。蒴果呈浆果状,球形或近球形,直径约6毫米,红色,干后灰黑色,不分裂,4-12室,每室有2颗种子;种子三棱形,长1.6-2毫米,褐色。染色体基数x=13。花期3-6月,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800米山地林下或灌木丛中。
分布范围
产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广布于热带西非至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主要价值
根、叶供药用:驳骨、跌打。
-
斑子乌桕
形态特征灌木,高1-3米,各部均无毛;枝纤弱,小枝具强纵棱。叶互生,纸质,叶片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2.5厘米,极稀有长达9厘米、宽达3厘米者,顶端短尖至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背面近边缘处和最下1对侧脉上有圆形的腺体;中脉两面微凸起而背面略粗,侧脉
-
瘤腺叶下珠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50厘米;枝条圆柱形,上部被微柔毛。叶片革质,倒披针形,长12-16毫米,宽3.5-4.5毫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浅心形;侧脉近水平升出;叶柄极短;托叶小,卵形。花雌雄同株,直径约3毫米,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丝状,不等长,长3-5毫米;雄花:萼片5,长圆形;
-
青藏大戟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根粗线状,单一不分枝,长8-20厘米,直径3-6毫米。茎直立,中下部单一不分枝,上部二歧分枝,高20-30厘米。叶互生,于茎下部较小,向上渐大,常呈长方形,间有卵状长方形,长2-3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浅波状或具齿,基部近平截或略呈浅凹
-
海滨大戟
形态特征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根圆柱状,长可达17-20厘米,直径可达8-10毫米。茎基部木质化,向上斜展或近匍匐,多分枝,每个分枝向上常呈二歧分枝,高20-40厘米,直径于基部可达8-10毫米,中部仅5-7毫米;茎节膨大而明显。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1-3厘米,宽
-
皱叶麒麟
形态特征茎植株呈矮性匍匐状,高5~10厘米。短小的肉质茎细圆棒状,幼株直立,成株则匍匐生长。茎表皮深褐至黄褐、灰白色,并有粗糙的褶皱。叶叶轮生,植株下部的叶片常脱落,仅在茎的上部留有为数不多的叶子。叶片长椭圆形,全缘,深
-
黄珠子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通常直立,高达60厘米;茎基部具窄棱,或有时主茎不明显;枝条通常自茎基部发出,上部扁平而具棱;全株无毛。叶片近革质,线状披针形、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5-25毫米,宽2-7毫米,顶端钝或急尖,有小尖头,基部圆而稍偏斜;几无叶柄;托叶膜质,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
-
花莲铁苋菜
形态特征花莲铁苋菜为大戟科灌木;嫩枝密被柔毛。叶纸质,卵形,长10-20厘米,宽8-15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基部圆钝、近截平或浅心形,成长叶下面近无毛,在二级侧脉腋部具一簇粗毛,边近全缘或具圆锯齿;基出脉5条;叶柄长8-20厘米,具短柔毛。雌雄异株,雌花序穗状,腋生,长10-
-
甘青大戟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长10-12厘米,直径6-9毫米。茎自基部3-4分枝,每个分枝向上不再分枝,高20-50厘米,直径3-6毫米。叶互生,长椭圆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1-3厘米,宽5-7毫米,先端钝,中部以下略宽或渐狭,变异较大,基部楔形或近楔形,两面无毛,全缘;侧脉
-
银柴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9米,在次森林中常呈灌木状,高约2米;小枝被稀疏粗毛,老渐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6-12厘米,宽3.5-6厘米,顶端圆至急尖,基部圆或楔形,全缘或具有稀疏的浅锯齿,上面无毛而有光泽,下面初时仅叶脉上被稀疏短柔毛,老渐无毛;侧脉
-
椴叶山麻杆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小枝密生柔毛。叶薄纸质,卵状菱形、卵圆形或长卵形,长10-17厘米,宽5.5-16厘米,顶端渐尖或尾状,基部楔形或近截平,边缘具腺齿,上面沿脉被柔毛,下面被柔毛,基部具斑状腺体4个;基出脉3条;小托叶披针形,长2.5-4毫米,具毛;叶柄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