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柴胡
矮小柴胡(学名:Bupleurumtenuevar.humile)为伞形科柴胡属的变种。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150米至2,3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林边以及草坪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拉丁名
- BupleurumtenueBuch.–Ham.exD.Donvar.humile
- 别名
- 药虱药、一窝虎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伞形目
- 科
- 伞形科
- 种
- 直角凤仙花
- 亚科
- 芹亚科
- 族
- 阿米芹族葛缕子亚族阿米芹族异型类
- 属
- 柴胡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矮小柴胡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一年生矮小植物,高10-25厘米,全株带红色;从基部分枝,分枝短小。叶小,质厚,带红色,长1-3厘米,宽1.5-3毫米,叶背网脉不明显。伞形花序有2-4伞辐。
小柴胡
二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根细瘦,木质化,淡土黄色,入土很浅。茎基部近木质化,带紫褐色,下部往往大量分枝成丛生状,很少单生,分枝细而质坚,斜开展开,再分生小枝。叶小,长圆状披针形或线形,长3-8厘米,宽4-8毫米,顶端钝或圆,有小突尖头,基部略收缩抱茎,无柄,7-9脉,沿小脉边缘和末端均有棕黄色的油脂积聚;分枝上的叶更短小些,形状相似。伞形花序小而多;花序梗细长,长2-3.5厘米,有棱角;伞辐2-5,线形,不等长,6-13毫米,挺直,结果时稍延长;总苞片2-4,披针形或长椭圆形,不等大,长3-6毫米,宽1-2毫米,顶端锐尖,基部渐狭,5-7脉,支脉末端也有棕黄色的油脂凝集;小总苞片5,披针形或椭圆形,同大,草质,长3-4毫米,宽1-1.5毫米,顶端渐尖,有小突尖头,3脉,长略超过小伞形花序或与之等长;小伞形花序多数,直径1-1.3毫米,花3-5,花柄长0.5-1.5毫米;花瓣近圆形,上端内折,小舌片近长方形,每小伞形花序通常有发育果3,其余多不发育。果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棕色,棱粗而显著,淡黄色;分生果横切面五角形,棱呈三角形;每棱槽油管1,合生面2;胚乳腹面平坦。花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150-2300米的林边或草坪上。
分布范围
产自四川及云南。
栽培技术
喜暖和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适宜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中种植。生产上采取种子滋生或育苗移栽均可。
(1)种子滋生。柴胡栽后2年,于9月采集成熟种子晒干,脱粒,贮藏。播前半月进行种子解决,将柴胡种子用50微克/克的6—BA浸泡夜浸泡24小时,此后用1份种子加3份湿砂积于容器内,12天取出播种。春播或秋播均可,春播于3月下旬,条播按行距30cm开浅沟或穴播按23—27cm开浅穴,将解决过的种子按每亩0。5—0。75kg与草木灰充分拌匀,撒于沟内浅穴中,覆土、盖麦杆后浇水。秋播于结冻前播种,株行距与春播相同。
(2)育苗移栽。于3月下旬,将解决好的种子撒播或条播。撒播,在整顿好的畦面上作糟,将种子均匀撒于畦面、覆土。条播,按行距10cm开沟条播,播后覆土盖草浇水。10天左右出苗。当根头直径2—3毫米,根长5—6cm时进行移栽,择阴天,选粗壮、无病苗按行距25cm株距10cm,随挖随栽,栽后立刻浇水,确保成活。
(3)田间管理。
①间苗定苗。当苗高10cm时间苗,如缺苗及时补苗。
②中耕除草施肥。联结中耕除草进行施肥。苗高10cm时,每隔10—15天施清淡肥水一次,延续施2—3次,当苗高33cm时,培土、并施较浓的人粪尿水。第2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
③摘蕾。于8—10月及时摘除花蕾和花薹。
④排灌。出苗前要维持泥土湿润,出苗后要小水勤浇,干旱时及时浇水,雨季要留意排涝。
(4)病虫防治。柴胡的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斑枯病,根瘤线虫病、锈病、蚜虫、小地老虎、蛴螬、赤条椿象等。
根瘤病防治应留意排涝,与禾本科作物倒茬种植。药物防治用多菌灵(50%)600倍液灌根防治。
根瘤线虫病多发生于新开垦的土地上,整地时用80%二溴氯丙烷乳油100—150倍液进行泥土消毒,每亩1—1。5kg。留意解决后半个月再进行播种。
斑枯病,为害叶部,忌连作,用1:1:120波尔多液喷药防治。
其它病虫害可用相应的农药进行防治。
(5)采收。柴胡播后2—3年采收。将挖出的根割去茎干,晒干,捆成小捆即成,通常亩产干货150kg。
鉴别方法
生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矮小柴胡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矮小柴胡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理化鉴别
1.取该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2.取该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黄色荧光斑点。
-
渐尖叶独活
入药部位根。性味味辛、苦,性微温。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痛,少阴伏风头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入丸、散;或泡酒。外
-
紫花鸭跖柴胡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四川、云南、西藏,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县。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生长于海拔3000—4320米的山顶或高山草地、山坡草丛中。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
-
暗红葛缕子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40厘米。支根较多。茎纤细,分枝少。基生叶3-5个,叶柄长2-5厘米,叶片轮廓为长圆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1.5-2.5厘米,2-3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披针形,长3-5毫米,宽1.5-2毫米;茎生叶少,2-3个,茎上部叶较小,无柄,末回裂片线形,
-
白根独活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圆锥形,径达0.8厘米,外皮灰棕色,有少数须根。茎单一,细长,中空,有浅沟纹,光滑无毛或有稀疏的短糙毛,节处常为紫色。叶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15-30厘米,宽15-25厘米;茎上部叶简化为无叶或带有小
-
长鞘当归
产地分布原产日本,分布于朝鲜。我国未见分布。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蕨叶藁本
产地分布产云南、四川。生于海拔2400—3300米的林下、草坡、水沟边。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茎细长。茎直立,圆柱形,中空,具细条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15—2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形,长
-
舟瓣芹
产地分布产四川、云南。生于海拔3600—4000米的高山草坡或岩石隙缝中。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
-
东西囊瓣芹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多年生细弱草本生长习惯林山坡林下阴湿处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卵叶变豆菜
-
直刺变豆菜
产地分布产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生长在海拔260—3200米的山涧林下、路旁、沟谷及溪边等处。模式标本采自江西九江。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