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地被植物 > 白猪笼草

白猪笼草

编辑:程彦棋发布时间:2021-02-22 10:33:19

白猪笼草(学名:Nepenthesalba)是西马来西亚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种加词来源于拉丁文“albus”,意为“白色的”,指其上位笼的颜色。白猪笼草广泛分布于马来西亚最大的国家公园——大汉山国家公园中的大汉山的高地山坡上,海拔范围从1600米的地区至2187米的顶峰之间。

拉丁名
Nepenthes alba
别名
漏斗猪笼草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石竹目
猪笼草科
白猪笼草
亚科
阿福花亚科
芦荟族
猪笼草属
类型
热带植物类

与白猪笼草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白猪笼草的下位笼可高达12厘米,宽至4.5厘米。其下半部为卵形,上半部较窄,通常具有明显的笼肩,为圆柱形或略为漏斗形。腹面的笼翼可宽达7毫米,翼须可长达10毫米。唇可宽达8毫米,唇肋可高达1毫米,间隔可达1毫米。唇为圆柱形,前部较窄,基部平展。唇齿长2毫米。笼盖为圆形或椭圆形,可长达3.8厘米,宽至4厘米,无附属物。笼蔓尾通常不分叉,可长达13毫米。

白猪笼草下位笼的颜色非常统一,外表面为深紫褐色,常带有深紫色的斑点。内表面为均匀的浅紫色,偶尔具有紫色的斑点。笼盖两面都为浅紫色或红色。唇为深紫色或黑色。

白猪笼草的上位笼可高达13厘米,宽至4厘米。其下半部为窄漏斗形或卵形,上半部变窄,通常具有明显的笼肩,笼口下为圆柱形。笼翼退化为一对隆起。唇可宽达7毫米,两侧和基部略扁平或完全不扁平。唇肋可高达0.5毫米,间隔可达1毫米,但其往往较为模糊,难以分辨。其余部部与下位笼类似。

上位笼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主要为白色,但其下半部也可能为黄绿色。同时,其外表面和内表面上通常还具有红色或粉红色的斑点,但斑点的多少不定。唇通常为白色,偶尔具红色或粉红色的条纹。笼盖可能为白色、红色,或具红色或粉红色的斑点。白猪笼草上位笼的颜色变化多端。90%的白猪笼草上位笼为白色,其内表面或外表面具红色或粉红色的斑点。9%的为全白。剩下1%具带状的红色斑点,整体呈现出红色、粉红色或橙色。

生长环境

在低海拔地区,白猪笼草生长于矮小的高地山地森林和灌木丛中,大部分存在于山脊顶部和高地山坡。在此,白猪笼草具有多分支的茎,可长达5m。常攀附于周围的植被上,并能耐受强烈的直射光。在高海拔地区,特别是大汉山的高地山坡,白猪笼草生长于矮小的灌木丛中或植被稀疏的开阔地中。其植株常为莲座状,或具有较短的匍匐茎。在山顶,大部分白猪笼草都生长于沼泽中,周围生长着矮小的沼泽草本和兰科植物。在这样无遮挡的条件下,白猪笼草大大的矮化,其带花标本常仅有25厘米长。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马来西亚最大的国家公园——大汉山国家公园中。

植物学史

20世纪初,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尼古拉斯·里德利(HenryNicholasRidley)考察了马来西亚,并攀登了彭亨的大汉山。在考察期间,里德利发现了两种猪笼草。1908年,他将其中一种具有细长捕虫笼的猪笼草命名为瘦小猪笼草(N.gracillima),其捕虫笼为绿色,上面具有明显的黑色斑点。1924年,里德利描述了第二种猪笼草,并将其命名为白猪笼草,其具有小型的白色捕虫笼。

自从里德利发现这两个物种后的一百年间,学界对于这两者的分类一直存在着错误。一部分植物学家认为这两个种群实为一个物种,而另一部分植物学家则将其归入了其他猪笼草的名下,如岔刺猪笼草(N.ramispina)、邦苏猪笼草(N.bongso)和欣佳浪山猪笼草(N.singalana)。

2008年,斯图尔特·麦克弗森再次对大汉山进行了考察,并试图弄清该山上猪笼草的分类关系。他观察了大汉山高地山坡上的两个独立的猪笼草种群的形态特征,发现其与里德利对于瘦小猪笼草和白猪笼草的原始描述相一致。这两个猪笼草种群的捕虫笼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不同。它们分布于不同的海拔高度,且原生地并不重叠。所以斯图尔特·麦克弗森认为里德利对于这两个种群的分类是正确的,白猪笼草与瘦小猪笼草是两个独立的物种。

自然杂交种

查尔斯·克拉克在专著《苏门答腊岛与西马来西亚的猪笼草》中提到了瘦小猪笼草与麦克法兰猪笼草(N.macfarlanei)的自然杂交种。在这本书出版之时,白猪笼草仍被认为是瘦小猪笼草的一个同物异名。

相关植物
  • 波哥猪笼草

    形态特征波哥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其可攀爬至7m的高处。在莲座状植株或成年植株的下部,茎的直径可达0.9mm,呈圆柱形。攀援茎的直径可达1cm。节间距可达3cm。叶片无柄至亚叶柄,革质。叶片呈披针形或线形至披针形,可长达35cm,宽至8cm。叶片的末端变化较大,从急

  • 细猪笼草

    形态特征细猪笼草是一种藤本植物。茎直径为2~3mm,呈棱柱形。节间距长5~6.5cm。叶片革质无柄,呈披针形。长5~6cm,宽1~1.5cm。叶片末端尖细,基部逐渐缩小至茎部,包住茎部周长的三分之二。叶片上的叶脉不明显。中脉的两侧各有3条纵脉,它们从中脉的基部三

  • 法萨猪笼草

    形态特征法萨猪笼草的茎部为圆柱形,直径可达8mm。节间距可达3cm。叶片革质带柄,叶柄包裹茎部。叶片为披针形至椭圆形,可长达14cm,宽至4cm。叶片末端急尖,基部钝圆。叶柄具沟,可长达5cm。其半包住茎部,但缺乏叶柄翼。中脉的两侧各有2条纵脉。羽状脉不明显。笼

  • 卓越猪笼草

    形态特征卓越猪笼草并不善于攀爬。茎通常长约50~80cm,宽至7mm,呈三棱卓越猪笼草的下位笼柱形。叶片革质无柄,呈线性至披针形或略微呈匙形,可长达35cm,宽至6cm。叶片末端通常尖细,基部缩小至茎部。在中脉的两侧有4~6条明显的纵脉。羽状脉在叶片中部明显,边缘模糊。笼蔓直

  • 苹果猪笼草

    形态特征由于苹果猪笼草拥有特别的捕虫笼和独特的生长习性,使得它在猪笼草属中十分的与众不同。F.E.劳埃德(F.E.Lloyd)翻译了以下特罗尔(Troll)在1932年对苹果猪笼草的描述:“在苏门答腊岛以西的西比路岛上,我在一个沼泽森林的大量植被中发现了苹果猪笼

  • 滴液猪笼草

    形态特征直立或攀援草本,高0.5-2米。基生叶密集,近无柄,基部半抱茎;叶片披针形,长约10厘米,边缘具睫毛状齿;卷须短于叶片;瓶状体大小不一,长约2-6厘米,狭卵形或近圆柱形,被疏柔毛和星状毛,具2翅,翅缘睫毛状,瓶盖着生处有距2-8条,瓶盖卵形或近圆形,内面密具近圆形的腺

  • 两眼猪笼草

    简介Nepenthesreinwardtiana两眼猪笼草生长于婆罗洲与苏门答腊(Sumatra)。分类系统纳奎友丁猪笼草NepenthesnaquiyuddiniiJ·H·亚当(J.H.Adam)和哈米德(HafizaA.Ham

  • 小瓮猪笼草

    植物学史2009年,沃尔克·海因里希(VolkerHeinrich)、斯图尔特·麦克弗森(StewartMcPherson)、托马斯·格罗内迈尔(ThomasGronemeyer)和维克托·阿莫路索(VictorAmoroso)对小瓮猪笼草进行了正式描述。该描述发表于斯图尔特

  • 宝翼猪笼草

    形态特征直立或攀援草本,高0.5-2米。基生叶密集,近无柄,基部半抱茎;叶片披针形,长约10厘米,边缘具睫毛状齿;卷须短于叶片;瓶状体大小不一,长约2-6厘米,狭卵形或近圆柱形,被疏柔毛和星状毛,具2翅,翅缘睫毛状,瓶盖着生处有距2-8条,瓶盖卵形或近圆形,内面密具近圆形的腺

  • 诺斯猪笼草

    形态特征诺斯猪笼草是一种藤本植物。茎可长达10m,直径宽至15mm,呈圆柱形至三棱柱形。节间距可长达25cm。叶片纸质,几乎无叶柄。叶片呈倒卵形至椭圆形,可长达40cm,宽至10cm。叶片末端尖锐,基部渐渐缩小至茎,包住茎,并向外翻形成两个脊。在中脉的两侧各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