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生胡枝子
矮生胡枝子,一种蔷薇目豆科植物。产于云南、四川。生于海拔2200-2800米山坡灌丛中。
- 拉丁名
- Indigofera cassoides Rottl. ex DC
- 别名
- 铁树、凤尾松、避火蕉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豆科
- 种
- 矮生胡枝子
- 亚科
- 蝶形花亚科
- 族
- 山蚂蝗族
- 属
- 胡枝子属
- 类型
- 常绿花灌木类
与矮生胡枝子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半灌木或灌木,高达20厘米。全株密被开展的白色长柔毛;根多头,根状茎横走;茎多数,单一,匍匐或斜升。托叶宽卵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羽状复叶具3小叶;茎上部叶大,向下渐小,节间短;小叶长圆状线形,长1-2.5厘米,宽3-6毫米,先端微凹或钝,有小刺尖,基部楔形;侧脉细,稍明显。花1-3朵腋生;总花梗短,长2-3毫米;小苞片2,狭披针形,长约3毫米;花萼长7-8毫米,5深裂,上方2裂片基部合生,上部分离,裂片狭披针形;花冠粉红色,有紫斑,比花萼长约1倍,旗瓣宽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5毫米,瓣柄上部有内弯的附属物,先端微凹,翼瓣长圆形,长10毫米,宽2.5毫米,先端钝,基部耳状,具长瓣柄,龙骨瓣长9毫米,宽2毫米,钝头;子房被疏柔毛,有柄。荚果未见。
花期
花期6-9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2200-2800米山坡灌丛中。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
-
多裂黄檀
形态特征藤本或有时为直立灌木或小乔木状,高4-6(-10)米。羽状复叶长10-20厘米;叶轴、叶柄被短柔毛;小叶2-4对,硬纸质,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5-8厘米,宽(2-)2.5-5厘米,先端急尖,钝或凹入,有细小尖头,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无毛,细脉密集隆起。下
-
秧青
形态特征乔木,高7-10米,具平展的分枝。羽状复叶长25-30厘米;叶轴长23-25厘米;托叶大,叶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宽6毫米,脱落;小叶6-10对,纸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5(-6)厘米,宽1.5-2.5(-3)厘米,先端钝、圆或凹入,基部圆形或楔
-
大理鱼藤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枝有小瘤状凸起的白色皮孔。羽状复叶,开花时叶尚幼嫩;小叶3-5对,对生,长圆状椭圆形或少数稍呈狭卵形,长4.5-5.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短渐尖,常向下弯曲,两面均无毛。总状花序连同总花梗长12-16厘米;花梗2-3枝组成一束,长2-3毫米,顶端
-
云南羊蹄甲
形态特征藤本,无毛;枝略具棱或圆柱形;卷须成对,近无毛。叶膜质或纸质,阔椭圆形,全裂至基部,弯缺处有一刚毛状尖头,基部深或浅心形,裂片斜卵形,长2-4.5厘米,宽1-2.5厘米,两端圆钝,上面灰绿色,下面粉绿色,具3-4脉。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长8-18厘米,有10-20
-
菊花木
产地分布原产我国南部、香港。形态特征常绿攀缘大藤本,基径粗达20厘米,干黄褐色,嫩枝有锈色皮孔。叶阔心形,先端2浅裂,裂凹间常有一芒尖,长5~9厘米,宽4~6厘米,叶脉7~9条,叶柄先端粗大成为关节。总状花序顶生,黄白色,裂片长卵形,花瓣边缘皱
-
长白棘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25厘米。根圆锥状、圆柱状,侧根少,直伸。茎极缩短,丛生羽状复叶长4-12厘米;托叶膜质,卵状披针形,长约15毫米,于3/4处于叶柄贴生,分离部分先端长渐尖,疏被白色长柔毛;叶柄与叶轴上面有沟,于小叶之间被腺点,疏被微曲柔毛;小叶(17)21-33,
-
灰毛崖豆藤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或藤本。茎圆柱形,粗糙,无毛,枝具棱,密被灰色硬毛,渐秃净。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柄长3-4厘米,叶轴被稀疏或甚密硬毛,上面有沟;托叶线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小叶2对,间隔1.5-2.5厘米,纸质,倒卵状椭圆形,顶生小叶甚大,长约15厘米,宽约7厘米,侧
-
农吉利
入药部位全草。性味味甘、淡,性平。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积。主治用于痢疾,热淋,喘咳,风湿痹痛,疔疮疖肿,毒蛇咬伤,小儿疳积,恶性肿瘤等病症的治疗。相关配伍
-
尖叶铁扫帚
形态特征小灌木,高可达1米。全株被伏毛,分枝或上部分枝呈扫帚状。托叶线形,长约2毫米;叶柄长0.5-1厘米;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倒披针形、线状长圆形或狭长圆形,长1.5-3.5厘米,宽(2-)3-7毫米,先端稍尖或钝圆,有小刺尖,基部渐狭,边缘稍反卷,上面近无毛,下面密被伏
-
线叶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丛生草本,高10-15厘米。茎极短缩。羽状复叶有3-7片小叶,罕有9片小叶,长3-5厘米,被伏贴白毛;托叶三角状披针形,下部与叶柄贴生,被白色伏贴毛;小叶狭线形,长1-3厘米,宽约0.5-1毫米,密被灰白色伏贴毛。总状花序生5-11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