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毛羊蹄甲
粗毛羊蹄甲(学名:Bauhiniahirsuta)为豆科羊蹄甲属的植物。分布于东南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拉丁名
- Bauhinia hirsuta
- 别名
- 龙舌黄、一条根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豆科
- 种
- 粗毛羊蹄甲
- 亚科
- 云实亚科
- 族
- 紫荆族
- 属
- 羊蹄甲属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粗毛羊蹄甲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约3米;幼嫩部分被褐色绒状柔毛及小粗毛;小枝之字曲折。叶近革质,阔卵形或近圆形,直径6-11(-16)厘米,基部浅心形,先端2裂达叶长的1/4,裂片先端圆钝,罅口阔,上面无毛,下面被广展的柔毛;基出脉9条;叶柄长2-5厘米,具沟及棱;托叶锥尖,长约1厘米,迟落,与叶柄同密被褐色、开展的小粗毛。总状花序短,侧生,稀顶生,全部密被褐色小粗毛,有2-5朵花;苞片与小苞片锥尖,长3-6毫米,被毛;花蕾狭纺锤形,被毛,先端长渐尖,顶端冠以5条丝状、长2-5毫米、被毛的细齿;萼佛焰状,与花梗同被毛;花瓣白色,卵状长圆形,长3-3.5厘米,宽约1.5厘米,无毛,近无柄;能育雄蕊10枚,2轮排列,花丝除基部外无毛,外轮的较长,长约2厘米;子房具柄,除边缘及近基部略被毛外,连花柱均无毛,柱头小,盾状。荚果线形,扁平,长6-9厘米,宽1.5厘米,先端弯曲,具喙,荚缝无锐尖的纵棱;种子3-10颗,扁平,直径约8毫米。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60~700米河边或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蒙自、金平、河口等地;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均有分布。
-
大龙骨野豌豆
形态特征直立或斜升草本,高50-80厘米,茎单生,根茎纤细,疏被柔毛。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卷须分支,长1-3厘米;托叶长0.5-0.8厘米,半箭头形或披针形,托叶下部有1-2裂齿,上部线状披针形。小叶7-12对,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3.5(-4)厘米,宽1.5-4(-
-
矮千斤拔
形态特征植株蔓状矮小植物。茎茎密被短柔毛。叶叶具指状3小叶;托叶卵形,长4-8毫米,具线纹,宿存;叶柄长1-2厘米,上面具浅沟,无翅,被短柔毛;顶生小叶短,长圆形或近倒卵形,长1-5.5厘米,宽0.5-2.
-
二裂棘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8-12厘米。茎缩短,疏丛生,被灰白色柔毛或绒毛。羽状复叶长3-8厘米;托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长7-10毫米,于中部与叶柄贴生,于基部彼此合生;叶柄与叶轴被贴伏柔毛;小叶17-27,长圆形、长圆状卵形,长4-8毫米,宽2-4毫米,两面被贴伏银白色绢状柔
-
狐尾黄耆
形态特征整体多年生草本,密被开展金黄色长柔毛。茎叶茎直立,高50-80厘米,有细棱,中空。羽状复叶有35-45片小叶,长20-35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10-15毫米,先端长渐尖,膜质;叶柄很短;小叶近对生,长圆状披
-
假苜蓿
形态特征直立或铺地散生草本,基部常呈木质;茎及分枝细弱,多分枝,被紧贴的丝光质短柔毛。托叶丝状,长2-3毫米;叶三出,柄长2-5毫米,小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钝,截形或凹,基部楔形,长1-1.5厘米,宽3-6毫米,上面无毛,下面密被丝光质短柔毛;小叶柄短,长不及1毫米
-
野豇豆
入药部位根。性味味甘、苦,性平。归经归胃、大肠、肝经。功效解毒益气,生津,利咽。主治用于头昏乏力,暑热烦渴,乳少,失眠,阴挺,脱肛,风火牙痛,疮疖,
-
尖舌黄耆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被白色短伏毛。茎上升或直立,高3-5厘米,由基部开始分枝。羽状复叶有9-17片小叶,长2-8厘米;叶柄长0.7-3厘米;托叶分离,披针形,长2-3毫米,具缘毛;小叶狭倒卵状楔形,长5-13毫米,宽达5毫米,先端近截形而微缺,基部
-
筒果木蓝
形态特征直立小灌木。分枝直立开展,幼时疏被毛,后脱落。羽状复叶;叶柄长4-10毫米;托叶线形,长3-4毫米;小叶5-7对,对生,狭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8-12(-16)毫米,宽4-8毫米,先端钝,有小尖头,基部楔形至圆形,两面被平贴毛。总状花序长5-10厘米,疏花;苞片钻
-
长齿木蓝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约1米。茎有分枝,呈“之”形曲折,被白色和棕色短曲毛,并混生有柄头状腺毛。羽状复叶长达10厘米;叶柄长7-15毫米,与叶轴均生有白色和棕色卷曲毛,并间生有柄腺毛;托叶线形,长6-7毫米;小叶5-8对,狭长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1.2-3厘米,
-
荒漠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粗壮,直伸,黄褐色。茎极短缩,多数丛生,被毡毛状半开展的白色毛。羽状复叶有11-27片小叶;叶柄较叶轴短;托叶基部与叶柄贴生,上部卵状披针形,长5-10毫米,被浓密的白色长毛;小叶宽椭圆形,倒卵形或近圆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