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草本植物 > 斑地锦

斑地锦

编辑:殳勤卫发布时间:2021-02-20 09:45:56

斑地锦(学名:EuphorbiamaculataL.)是大戟科,大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纤细,茎匍匐,叶片对生,长椭圆形至肾状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偏斜,不对称,略呈渐圆形,边缘中部以下全缘,中部以上常具细小疏锯齿;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或灰绿色,两面无毛;叶柄极短,花序单生于叶腋,基部具短柄,总苞狭杯状,裂片三角状圆形;腺体黄绿色,横椭圆形,雄花微伸出总苞外;雌花子房柄伸出总苞外,花柱短,蒴果三角状卵形,种子卵状四棱形,无种阜。3-9月花果期。原产北美,归化于欧亚大陆;中国分布于江苏、江西、浙江、湖北、

拉丁名
Euphorbia maculata L.
别名
紫茉莉、夜饭花、潮来花、夜娇娇、洗澡花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大戟目
大戟科
斑地锦
亚科
大戟亚科
大戟族
大戟属
类型
草本类

与斑地锦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纤细,长4-7厘米,直径约2毫米。茎匍匐,长10-17厘米,直径约1毫米,被白色疏柔毛。

叶对生,长椭圆形至肾状长圆形,长6-12毫米,宽2-4毫米,先端钝,基部偏斜,不对称,略呈渐圆形,边缘中部以下全缘,中部以上常具细小疏锯齿;叶面绿色,中部常具有一个长圆形的紫色斑点,叶背淡绿色或灰绿色,新鲜时可见紫色斑,干时不清楚,两面无毛;叶柄极短,长约1毫米;托叶钻状,不分裂,边缘具睫毛。

花序单生于叶腋,基部具短柄,柄长1-2毫米;总苞狭杯状,高0.7-1.0毫米,直径约0.5毫米,外部具白色疏柔毛,边缘5裂,裂片三角状圆形;腺体4,黄绿色,横椭圆形,边缘具白色附属物。雄花4-5,微伸出总苞外;雌花1,子房柄伸出总苞外,且被柔毛;子房被疏柔毛;花柱短,近基部合生;柱头2裂。

蒴果三角状卵形,长约2毫米,直径约2毫米,被稀疏柔毛,成熟时易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卵状四棱形,长约1毫米,直径约0.7毫米,灰色或灰棕色,每个棱面具5个横沟,无种阜。花期3~5月,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于平原或低山坡的路旁。

通常生长在平原或低山地的路旁湿地,它通常会侵入遭受破坏的土壤干燥结实的草地和农田中。

分布范围

原产北美,归化于欧亚大陆;分布于中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和台湾。

引种危害

20世纪40年代出现上海、江苏一带,1963年在武汉采到标本。在北美大陆被列为农田中最常见和最不易刈除的杂草之一。在我国为花生等旱作物田间杂草,还常见于苗圃和草坪中,若不及时拔除,容易蔓延。全株有毒。

化学成分

以5月营养生长期、7月开花前期、9月果期的斑地锦与地锦为材料,比较它们的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别。结果表明:

(1)斑地锦的总黄酮含量均低于地锦;

(2)开花前期斑地锦总黄酮含量为20.28~22.23mg/g,地锦的为34.67~37.50mg/g;

(3)斑地锦提取液还原力明显弱于地锦,并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

(4)两者在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上差别不大,斑地锦提取液含量为1mg/g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54%,地锦的为56%;

(5)斑地锦提取液含量为10mg/g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9%,地锦的为92%。

主要价值

【性味归经】: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辛,平。归肝、大肠经。

【药材性状】:叶上表面具红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

【功效主治】:

止血,清湿热,通乳。治黄疸,泄泻,疳积,血痢,尿血,血崩,外伤出血,乳汁不多,痈肿疮毒。

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散血止血,利小便,通乳汁。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崩中。

斑地锦-幼果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黄疸,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小儿疳积,跌打肿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伤,头疮,皮肤疮毒,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50克(大剂量100克);或和鸡肝煮服。

外用:捣敷。

相关植物
  • 毛大戟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茎常单一,顶部分枝或少分枝,高50-100厘米。叶互生,椭圆形,长4-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圆,基部宽楔形,边缘具较细的波状齿;侧脉羽状,5-7对;叶柄近无;总苞叶4-8枚,同茎生叶,但较小,长2-3厘米,宽0.8-1.8厘米

  • 倒卵叶算盘子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灌木;枝条被短柔毛。叶片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3.5-8厘米,宽2-2.5厘米,顶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干后棕色,无毛;叶柄长1.5-2毫米;托叶卵状三角形。聚伞花序生于叶腋;雄花:花梗长6-9毫米;萼片6,倒卵形,长1.5-2毫米;雄蕊3,合生;雌花:花

  • 石山守宫木

    形态特征植物形态灌木,高0.2-1米;茎灰色,多分枝;枝条四棱形,带红褐色;除小枝被短腺毛外,其余均无毛。叶子形态叶片纸质,圆形或近圆形,长和宽2-8毫米,顶端圆、截形或微凹,有时具小尖头,基部圆或浅心形;侧脉每边4-5条,与中脉两面

  • 轮苞血桐

    形态特征轮苞血桐为大戟科、血桐属灌木,高1-5米;嫩枝具毛,小枝无毛。叶纸质,干后通常暗褐色,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7-11(-14)厘米,宽2.5-4.5(-5.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微耳状心形,两侧各具斑状腺体1个,叶缘具疏生腺齿,上面无毛,下面具颗粒状腺体,沿中脉

  • 银柴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9米,在次森林中常呈灌木状,高约2米;小枝被稀疏粗毛,老渐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6-12厘米,宽3.5-6厘米,顶端圆至急尖,基部圆或楔形,全缘或具有稀疏的浅锯齿,上面无毛而有光泽,下面初时仅叶脉上被稀疏短柔毛,老渐无毛;侧脉

  • 后生叶下珠

    形态特征后生叶下珠,灌木,高达3米;茎和枝条圆柱形,灰褐色;小枝长2-7厘米,上部被淡黄色短柔毛。叶通常3-5枚着生于小枝上部,椭圆形,长1-6厘米,宽5-25毫米,顶端钝,常有微凹,基部圆,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嫩叶淡红色,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扁平,下面凸起,侧脉每边7-

  • 云贵叶下珠

    形态特征云贵叶下珠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科、叶下珠属灌木,高1-2米;茎红棕色;枝条圆柱形;小枝纤细,灰绿色,通常1至数条自枝的小凸起处发出;全株均无毛。叶紧密排列在小枝两侧,每侧12-20片,纸质,斜椭圆形而稍镰刀状弯曲,长3-7毫米,宽约3毫米,顶端有小尖头,基部圆,两

  • 卵叶巴豆

    形态特征攀缘灌木,高2-3米,嫩枝、叶柄、花序和果均密被星状糙硬毛;枝条近无毛叶纸质,卵圆形,长4-6厘米,宽3.5-4.5厘米,顶端短尖,有时渐尖,尖头常尾状,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边缘有不明显的细锯齿,有时齿间弯缺处有具柄的腺体,成长叶上面疏生粗糙星状毛,下面密生星状毛;基

  • 日本五月茶

    形态特征乔木或灌木,高2-8米;小枝初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片纸质至近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稀倒卵形,长3.5-13厘米,宽1.5-4厘米,顶端通常尾状渐尖,有小尖头,基部楔形、钝或圆,除叶脉上被短柔毛外,其余均无毛;侧脉每边5-10条,在叶面扁平,在叶背略

  • 长梗守宫木

    形态特征植物形态灌木,高3-4米;小枝略具棱;全株无毛。叶子形态叶片纸质,卵状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20厘米,宽3.5-8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至圆;侧脉每边6-10条,近扁平;叶柄长2.5-7毫米;托叶三角状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