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草本植物 > 霸王鞭

霸王鞭

编辑:徐欢篆发布时间:2021-02-21 10:13:01

形态特征肉质灌木,具丰富的乳汁。茎高5-7米,直径4-7厘米,上部具数个分枝,幼枝绿色;茎与分枝具5-7棱,每棱均有微隆起的棱脊

拉丁名
Euphorbia royleana Boiss.
别名
白景天,白花景天、长茎景天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大戟目
大戟科
霸王鞭
亚科
大戟亚科
大戟族
大戟属
类型
草本类

与霸王鞭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肉质灌木,具丰富的乳汁。茎高5-7米,直径4-7厘米,上部具数个分枝,幼枝绿色;茎与分枝具5-7棱,每棱均有微隆起的棱脊,脊上具波状齿。

叶互生,密集于分枝顶端,倒披针形至匙形,长5-15厘米,宽1-4厘米,先端钝或近平截,基部渐窄,边缘全缘;侧脉不明显,肉质;托叶刺状,长3-5毫米,成对着生于叶迹两侧,宿存。

花序二歧聚伞状着生于节间凹陷处,且常生于枝的顶部;花序基部具柄,长约5毫米;总苞杯状,高与直径均约2.5毫米,黄色;腺体5,横圆形,暗黄色。

蒴果三棱状,直径1.5厘米,长1.0-1.2厘米,平滑无毛,灰褐色。种子圆柱状,长3-3.5毫米,直径2.5-3毫米,褐色,腹面具沟纹;无种阜。花果期5-7月。

生长环境

霸王鞭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喜光,喜温暖气候,甚耐干旱,畏寒,温度偏低时常落叶。宜排水良好、疏松的沙壤土,性喜光照强、气温高的环境南方高温地区露地栽培;北方低温地区盆栽,室内越冬。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广西(西部)、四川和云南,在云南、四川的金沙江、红河河谷常成大片群落。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喜马拉雅地区诸国亦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繁殖方法

易繁殖,可在5-6月间剪取生长充实的茎段扦插。剪口有白色乳汁流出,可涂草木灰并凉晒数日;等剪口稍干后,插于素砂土中。插后放半阴处,不浇水,稍喷雾,保持盆土湿润。在20-25℃条件下,40-50天生根。

栽培技术

光照:霸王鞭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冬季宜置于的向阳房间内,使之得到充分光照,此外室温过低时,叶片会脱落、主茎腐烂,所以冬季要保持不低于10℃的室温。夏季需适当遮荫,避免强光直射。秋季气温低于15℃时应将其移进室内,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时还可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春季清时节后气温稳定了才可从室内搬出。

排水:霸王鞭为肉质多浆的植物,耐高温耐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的天气可以适当的多浇些水,保持盆土的湿润,但是雨天时要及时倒掉盆内的积水,避免烂根和死亡。春、秋两季根据见干见湿的原则浇水即可。

施肥:霸王鞭生长快,如果年年翻盆换土,4-5年生的植抹可长到2米左右。家庭培养时为了控制其长势,用盆要小,盆土应宁干勿湿,不要追肥,只要根系没把花盆胀破就不要翻盆换土。普通上肥料1-2次,秋末及寒冬普通不上肥料。

病虫防治

霸王鞭的主要病害为茎腐病、黑霉病等,可用专门的杀虫剂预防。叶片上分布大小不一的褪绿黄斑时,需加强栽培管理,宜选取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忌排水不良的黏重土壤,注意施肥,忌积水。

主要价值

景观:霸王鞭在热带常栽培做绿篱,

药用:

【药性】苦涩;平;有毒;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止痒。主疮疡肿毒;牛皮癣。

《滇南本草》:主一切单腹胀水气、血肿之症,烧灰为未,用冷水送下。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入祛风,消炎,解毒。洽疮毒,皮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取浆汁搽涂。

【使用注意】《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霸王鞭,全株有毒,供外用,忌内服。

相关植物
  • 匍根大戟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根纤细,长6-7厘米,直径1-2毫米,分枝或否。茎匍匐状,长15-20厘米,直径不足2毫米,常绿色,有时具粉色条纹,无毛;节间具不定根。叶对生,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3毫米,先端平截或微凹,基部平截状内凹,不对称,边缘全缘,灰绿毛;叶柄长约1毫米

  • 细叶变叶木

    形态特征变叶木(Codiaeumvariegatumvar.pictum)又名洒金榕。为大戟科、变叶木属常绿花灌木。盆栽高1米左右,枝条细弱多分枝,近直立生长。单叶互生,具短柄,革质光亮,边缘无锯齿,其叶形因品种而异,富于变化。其中叶片呈长椭圆形的,称为广叶变叶木;叶片蜂腰形

  • 圆叶土蜜树

    形态特征叶片革质,通常圆形,稀宽椭圆形,长2-6厘米,宽1.5-4厘米,顶端圆,基部浅心形或圆;侧脉每边5-7条;叶柄长24毫米;托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5毫米,早落。花雌雄异株,单生或几朵簇生于叶腋内;苞片三角形,长0.5毫米;花梗极短;花直径1-1.5毫米;雄花:萼片三

  • 艾堇

    形态特征一年多或多年生草本,高14-60厘米;茎匍匐状或斜升,单生或自基部有多条斜生或平展的分枝;枝条具锐棱或具狭的膜质的枝翅;全株均无毛。叶片鲜时近肉质,干后变膜质,形状多变,长圆形、椭圆形、倒卵形、近圆形或披针形,长1-2.5厘米,宽2-12毫米,顶端钝或急尖,具小尖头,

  • 多果乌桕

    形态特征乔木,高6-13米,各部均无毛;枝灰褐色,具细纵棱,有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阔卵形,长9-13厘米,宽8-9厘米,顶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钝,全缘,腹面深绿色,背面带粉白色;中脉两面均凸起,背面尤著,侧脉10-12对,离缘3-5毫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

  • 刺果叶下珠

    形态特征刺果叶下珠是双子叶植物纲灌木,高约20厘米;小枝纤细,圆柱形;除雌花花梗被短硬毛外,全株均无毛。叶二列,薄纸质,近圆形至长圆形,通常着生在小枝中部的叶较大,而生在小枝上部和基部的叶较小,长1-2厘米,宽6-10毫米,顶端圆而有短尖头,基部圆或钝,上面绿色,下面苍绿色;

  • 大苞血桐

    形态特征植物形态小乔木,高4-6米;嫩枝密被灰色短柔毛,小枝变无毛。叶子形态叶近革质,干后褐色,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13厘米,宽3.5-4.5厘米,顶端骤短尖或渐尖,基部微耳状心形,两侧各具斑状腺体1-2个,下面具颗粒状腺体,沿

  • 异序乌桕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小枝肥大而质软。叶互生,密集于枝顶,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3-9厘米,顶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短狭,边缘有钝齿或近全缘;侧脉10-20对,小脉密,网状;叶柄长2.5-6厘米,顶端有腺体。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顶生、长10-25厘米的

  • 布赫塔尔大戟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长10-17厘米,直径约6毫米。茎自基部多分枝,每个分枝向上不再分枝,高约20厘米,直径约3毫米,被白色柔毛。叶互生,长圆形,长2-3厘米,宽3-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侧脉不明显,边缘具细锯齿;无叶柄;总苞叶3枚,三角状卵形,

  • 黄蓉花

    形态特征攀缘状灌木,长约3米;小枝具纵棱,被紧贴微柔毛。叶膜质,长和宽各5-15厘米,3深裂,基部心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均被微柔毛,中裂片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2.5-4.5厘米,顶端渐尖,两侧的裂片卵状披针形,长10-12厘米,宽3-3.5厘米,顶端长渐尖;叶柄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