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豆瓣绿
毛叶豆瓣绿(学名:Peperomiatetraphyllavar.sinensis),属胡椒科,草胡椒属植物,茎、枝密被硬毛、叶较小,花期2-4月及9-12月.
- 拉丁名
- Peperomia tetraphyllavar. sinensis
- 别名
- 多齿杂交芦荟、翠绿芦荟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天门冬目
- 科
- 胡椒科
- 种
- 毛叶豆瓣绿
- 亚科
- 阿福花亚科
- 族
- 芦荟族
- 属
- 草胡椒属
- 类型
- 多肉植物类
与毛叶豆瓣绿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该变种与原种不同之点在于植株很矮小,连花序长3-5厘米,茎、枝密被硬毛,叶较小,菱状椭圆形,长6-8毫米,宽5-6毫米,两面密被硬毛,背面尤甚,毛长达1毫米或过之,花序短,于花期长7-11毫米,总花梗密被硬毛。
生长环境
生于溪边石上或树上。
分布范围
产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及甘肃南部和西藏南部。生于潮湿的石上或枯树上。分布于美洲、大洋洲、非洲及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海南蒟
入药部位茎叶。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胃、脾、肝经。功效温中健脾,祛风除湿,敛疮。主治用于脘腹冷痛,消化不良,风湿痹痛,下肢溃疡,湿疹。
-
蒌叶
形态特征蒌叶是一种攀援藤本植物;枝稍带木质,直径2.5-5毫米,节上生根。叶纸质至近革质,背面及嫩叶脉上有密细腺点,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上部的有时为椭圆形,长7-15厘米,宽5-11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浅心形或上部的有时钝圆,两侧相等至稍不等,腹面无毛,背面沿脉上被极细
-
红背椒草
产地分布: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物,植株矮小,高5~8厘米,全株呈肉质,除叶面为暗绿色外,其它部分均为暗红色。肥厚多肉的叶片椭圆形,对生或轮生,具短柄,叶片两边向上翻,使叶面中间形成一浅沟,背面呈龙骨状突起。叶面光亮,稍
-
肉轴胡椒
简介肉轴胡椒多年生常绿攀援藤本植物,系浅根性作物,蔓近圆形,木栓后呈褐色,主蔓上有顶芽和腋芽。主蔓上抽生的分枝和由其抽生的各分枝和分枝上抽生的结果枝构成枝序;叶为椭圆形、卵形或心脏形,全缘、单叶互生,叶面深绿色;花穗着生于枝条节上叶片的对侧,栽培品种多为雌雄同花,少数雌雄异花
-
白脉椒草
形态特征白脉椒草为胡椒科椒草属(也称豆瓣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易丛生,高20cm~30cm,茎直立生长,红褐色。叶3~4片轮生,具红褐色短柄,质厚,稍呈肉质,椭圆形,全缘,叶端突起,呈尖形,叶长5cm~8cm左右,宽3cm~5cm,叶色深绿,新叶略呈红褐色,在光照充足条件
-
疏果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枝具明显纵棱,无毛,直径2-4.5毫米。叶硬膜质或纸质,无明显腺点,阔卵形至长卵形,长6-13厘米,宽4-7厘米,顶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圆或短狭,两侧近相等或略有不等,两面均无毛;叶脉5条,稀有7条,基出,如为7脉时,则最外1对细弱,近叶缘斜升约1.5厘米即
-
屏边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枝有明显的纵纹,干时变黄褐色,被相当密的粗毛。叶纸质,有细腺点,卵形或长卵形,长7.5-13厘米,宽4-8厘米,顶端短渐尖,尖头钝,基部钝圆,两侧相等或有时稍不等,腹面脉上被粗毛,中脉基部尤著,背面各处被倒伏的疏粗毛;叶脉7条,最上1对离基0.5-1.5厘米
-
竹叶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除花序轴和苞片柄外,余均无毛;花枝纤细,干时无显著纵棱。叶纸质,有细腺点,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4-8厘米,宽1.2-2.5厘米,极少有达3厘米宽者,顶端长渐尖,基部稍狭或钝,两侧相等;叶脉5条,稀为4条,最上1对互生,离基1-1.5厘米从中脉发出,有时其中1
-
皱叶椒草
分布范围广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生长环境喜半日照或明亮的散射光。生长适温25-28℃,越冬温度不得低于12℃。喜温暖湿润环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不耐积水,但喜欢空气湿度大的环境.形态特征簇生型植株,茎短,叶圆心
-
变叶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除花序轴外全部无毛;枝纤细,有细纵棱。叶薄纸质,有细腺点,形状多变异,下部的卵圆形至狭卵形,长5-6厘米,宽4.5-5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心形,两侧相等,上部的叶卵状披针形、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5-9厘米,宽2-3.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钝或短狭,相等或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