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叶
蒌叶(学名:PiperbetleL.)是胡椒科、胡椒属的攀援藤本植物;枝稍带木质,节上生根。叶片纸质至近革质,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两侧相等至稍不等,腹面无毛,叶脉最上1对通常对生,网状脉明显;叶柄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花序轴被短柔毛;苞片圆形或近圆形,无柄,盾状,花药肾形,花丝粗,子房下部嵌生于肉质花序轴中并与其合生,浆果顶端稍凸,5-7月开花。
- 拉丁名
- Piper betle L.
- 别名
- 蛤蒌叶、蒟酱、青蒟、芦子、大芦子、槟榔蒟、槟榔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胡椒目
- 科
- 胡椒科
- 种
- 蒌叶
- 亚科
- 铁线蕨属
- 属
- 胡椒属
- 类型
- 藤本类
与蒌叶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蒌叶是一种攀援藤本植物;枝稍带木质,直径2.5-5毫米,节上生根。叶纸质至近革质,背面及嫩叶脉上有密细腺点,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上部的有时为椭圆形,长7-15厘米,宽5-11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浅心形或上部的有时钝圆,两侧相等至稍不等,腹面无毛,背面沿脉上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脉7条,最上1对通常对生,少有互生,离基0.7-2厘米从中脉发出,余者均基出,网状脉明显;叶柄长2-5厘米,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鞘长约为叶柄的1/3。
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开花时几与叶片等长;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花序轴被短柔毛;苞片圆形或近圆形,稀倒卵形,近无柄,盾状,直径1-1.3毫米;雄蕊2枚,花药肾形,2裂,花丝粗,与花药等长或较长。雌花序长3-5厘米,于果期延长,直径约10毫米;花序轴密被毛;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子房下部嵌生于肉质花序轴中并与其合生,顶端被绒毛;柱头通常4-5,披针形,长约0.6毫米,被绒毛。浆果顶端稍凸,有绒毛,下部与花序轴合生成一柱状、肉质、带红色的果穗。花期5-7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东起台湾,经东南至西南部各省区均有栽培。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马达加斯加。
生长环境
性喜高温、潮湿、静风的环境,以选结构良好、易于排水、土层深厚、较为肥沃、微酸性或中性的沙壤土种植为佳。
病虫防治
胡椒瘟病
是由疫霉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能力的土壤性病害。胡椒瘟病病菌可侵染胡椒的大部分器官,但以侵染主蔓基部(椒头)危害最大。感病主蔓在表土下15-20厘米处变黑腐烂,初期切开主蔓见导管变黑,后期表皮变黑,组织腐烂松散,有时还流出黑水,感病的根部也变黑,整株突然调萎枯死(青枯)。
叶片感病后呈现墨黑色圆形病斑,病斑边缘有放射状黑线,嫩蔓和枝条感病后病部变黑,呈水渍状。严重时逐节脱落,多数从节上或伤口感染。花果穗感病后变黑色,最后脱落。我县骑马坝椒区主要在3-5月发生流行。降雨过多是本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原因。靠流水、风、雨水和人畜传播。防治措施:
⑴新植区严格检疫,选用无病苗种植;适当修剪植株基部枝条,定期清除枯枝落叶培土;旱季开始时松土晒土;发现病情立即隔离。
⑵发病初期中心病区树冠下土壤用1%的霜疫灵或用农用高锰酸钾消毒,株行间土壤用1%硫酸铜溶液消毒,土壤湿度大时,可改用1:7-10份硫酸铜粉拌砂土撒施土壤表面消毒,病叶应在露水干后摘除集中烧毁。病株喷0.5%的霜疫灵或喷波尔多液保护。发现病株应及时挖除,植穴曝晒半年以上或淋药消毒土壤,流行期间在病园进出口撒硫酸铜粉消毒。
叶斑病
细菌性叶斑病此病是仅次于胡椒瘟病的又一重要病害。可在各龄椒园发生,主要为害叶片,枝、蔓、花、果亦可感病。叶片病斑呈多角形水渍状,扩散后中间呈褐色,边缘变黄。病健交界处呈水渍状,雨天或露水大时,叶背可见细菌液脓溢出,后期脱落。枝蔓感病后逐渐逐节脱落,以致树冠逐渐缩小,最后枯死。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主要流行于春夏大风季节。病原菌由风雨或水滴从植株的伤口或自然气孔口传病。
防治措施:
⑴新植区严格检疫,用无病苗种植;
⑵营造造防护林,椒园面积3-5亩为宜;
⑶搞好排水系统,定期清除枯枝落叶;
⑷勤检查,及时消灭中心病株,及时摘除病叶,剪去病枝,在春季风雨到来之前喷波尔多液保护或喷1%的霜疫灵进行预防。
花叶病
是由病毒引起的,感病的胡椒,嫩叶变小,卷曲、黄化或花叶,主蔓萎缩,节间变短,植株矮小畸形,花穗短,结果很少,产量低。防治措施:新植区要严格检疫。不要用病株上割苗;加强椒园管理,割苗前要施肥,发现病株及时挖除补种。
根部病
主要是褐根病和紫根病。病源主要来源于椒园残留带病的树头、树根和木支柱传病,以后寄生到胡椒的蔓、根。症状是蔓枝生长停顿,叶片变黄,地下蔓根表面有褐锈色(褐根病)或紫色的菌膜,内部变黑(褐根病)或变黄(紫根病)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防治措施:开垦时彻底捡净树头、树根,以预防根病的发生。发现病株,及时挖根处理,切除病部,清除病源,伤口进行涂霜疫灵处理。病部晒2-3天,然后填回新土,压紧并加强肥水管理。其他病害如炭疽病、线疫病、菌核病发生时,摘除病叶和剪除病枝,喷波尔多液防治即可。
虫害
介壳虫类主要为害嫩叶、嫩芽和主蔓吸根。使植株生长不良,并可引起煤烟病,喷波尔多液过多,容易引起介壳虫发生。防治方法:不滥喷波尔多液,保护天敌,用乐果500-800倍喷2-3次。根部粉蚧为害可用乐果等有机磷杀虫剂淋灌椒头处理,效果较好。盲蝽主要为害胡椒幼嫩枝叶、花等。防治方法:用1000-1500倍液敌百虫、乐果等每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防治。此外还有蚜虫、刺蛾、蚂蚁、金龟子均可用有机磷等杀虫剂喷杀,效果都较好。
主要价值
药用
茎、叶、果实:辛、微甘,温。温中行气,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化痰止痒。用于风寒咳嗽,胃寒痛,消化不良,腹胀,疮疖,湿疹。
该种提取的芳香油为蒟酱油,可作调香原料。茎、叶入药,治胃寒痛、风寒咳嗽、疮疖、湿疹等。东南亚不少民族喜以其叶包石灰与槟榔作咀嚼嗜好品。
其他
⑴该种提取的芳香油为蒟酱油,可作调香原料。东南亚不少民族喜以其叶包古贲灰与槟榔作咀嚼嗜好品。
⑵制酒曲。刘歆期《交州记》云:“今蜀人惟取萎叶作酒曲,云香美。”
⑶我国某些地方传统粽子馅佐料。阳江市等一些地方传统粽子制作时,用来包裹猪肉(一般为肥肉或五花肉),然后与绿豆、咸蛋黄等共同充当咸馅料,这样的粽子吃起来不但有蒌叶的清香,更重要的是不会感觉到肉的肥腻,口感非常不错,甚是受欢迎。
-
黄花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高达10米许,除花序轴外全部无毛;枝有细纵棱,干时变褐色,直径2-3毫米。叶硬纸质,干时变苍黄色,有细腺点(放大镜下始见),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3-18厘米,宽4-8.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钝,两侧不等,枝端的叶基部两侧短狭而近相等,叶脉7条,最上1对互
-
恒春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除花序轴和苞片腹面外,余均无毛;枝干时变黑色,有深沟槽和粗纵棱,节上生根。叶薄纸质,背面有密腺点,卵形、长卵形或枝端的为椭圆形,长9-13厘米,宽4-8厘米,顶端短尖至短渐尖,基部钝圆或浅心形,有时枝端的叶基部短狭,两侧通常相等;叶脉7条,最上1对互生,离基
-
盈江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花枝具纵沟纹,密被柔毛,直径2-3毫米。叶膜质,密生细腺点,斜卵形,长11-14厘米,宽6.5-8.5厘米,顶端骤然紧缩而具短尖头,基部斜耳状心形,两耳钝圆,极不等侧,一耳长而宽,另一耳狭而短,叶柄两侧的凹缺亦不等,宽、长一侧的凹缺宽度为1-2毫米,狭、短一
-
白脉椒草
形态特征白脉椒草为胡椒科椒草属(也称豆瓣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易丛生,高20cm~30cm,茎直立生长,红褐色。叶3~4片轮生,具红褐色短柄,质厚,稍呈肉质,椭圆形,全缘,叶端突起,呈尖形,叶长5cm~8cm左右,宽3cm~5cm,叶色深绿,新叶略呈红褐色,在光照充足条件
-
草胡椒
形态特征一年生、肉质草本,高20-40厘米;茎直立或基部有时平卧,分枝,无毛,下部节上常生不定根。叶互生,膜质,半透明,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和宽近相等,约1-3.5厘米,顶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叶脉5-7条,基出,网状脉不明显;叶柄长1-2厘米。
-
长柄胡椒
形态特征草质藤本;茎、枝匍匐,节上生根,干时有纵棱和沟纹,小枝直立,幼时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纸质,有密细腺点,下部的卵圆形、阔卵形或卵形,上部的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8-11厘米,宽4-8.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至浅心形,两侧相等,腹面无毛或有时仅在中脉基部被极细的粉状短
-
短柄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除花序轴外余均无毛;枝有细纵纹,干时变黑色,上部节间长5-10厘米。叶纸质,有细腺点,椭圆形,长9-13厘米,宽4.5-7厘米,顶端短尖,具小尖头,基部钝圆,两侧近相等;叶脉7条,最上1对离基1.5-3厘米从中脉发出,弧形上升达叶片顶部,余者均基出,网状脉明
-
勐海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除花序轴外均无毛;枝有纵棱,干时变淡黑色,直径约2毫米。叶硬纸质,有细腺点,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5-13厘米,宽3-5厘米,顶端渐尖,有小尖头,基部钝至渐狭,两侧有时稍不等;叶脉羽状,中脉每边发出3条上升的侧脉互生,纤细,最上1对离基4-5.5厘米从
-
山草椒
形态特征叶对生,稀3-4片轮生,倒卵状楔形,长约10毫米,宽约6毫米,顶端深凹,基部钝,背面带苍白色。穗状花序棒状,长约1.5厘米;花黄白色;苞片盾状,有腺点;雄蕊2枚,花丝短;子房无柄,卵状。生长环境生于海拔700-2500米的山区。
-
顶花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高2-3米,雄株各部均无毛;枝有粗纵棱,干时变黑色。叶薄纸质,有极细的密腺点,椭圆形至阔椭圆形,长11-14厘米,宽7-8厘米,顶端短尖,基部两侧不等,一侧钝圆,另一侧略狭;叶脉9条,干时在腹面带苍白色,最上1对互生,少有近对生,离基3-4厘米从中脉发出,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