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果胡椒
柄果胡椒(学名:PipermischocarpumTseng)是胡椒科,胡椒属藤本灌木;茎、枝有膨大的节,揉之有香气;维管束外面的联合成环,叶互生,全缘;托叶多少贴生于叶柄上,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或稀有两性或杂性,聚集成与叶对生或稀有顶生的穗状花序,花序通常宽于总花梗的3倍以上;苞片离生,盾状或杯状;通常着生于花序轴上,稀着生于子房基部,子房离生或有时嵌生于花序轴中而与其合生,浆果倒卵形,无柄或具长短不等的柄。花期5-8月。生于林中,攀援于树上或石上,海拔1100-1300米。
- 拉丁名
- Piper mischocarpum Tseng
- 别名
- 芦子藤(云南),思茅野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胡椒目
- 科
- 胡椒科
- 种
- 裸果胡椒
- 亚科
- 藨草亚科
- 族
- 藨草族
- 属
- 胡椒属
- 类型
- 藤本类
与柄果胡椒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除花序轴外无毛;枝纤细,有细纵纹,具小疣状凸起,干时变黑色。
叶纸质,干时变黑色,有密腺点,椭圆形,少有卵形,长4-6厘米,宽2-2.5厘米,顶端短尖,基部短狭,两侧稍不等,有时钝圆而近相等;叶脉5条,近基出,最内1对基部与中脉平行紧贴,至离基约5毫米与中脉成锐角弧形上升,几达叶片顶部,最外1对约达叶片1/3长即弯拱连接,网状脉不明显;叶柄长5-10毫米;叶鞘短,长2-3毫米。
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未见。雌花序于果期长6-6.5厘米;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或略长,长10-12毫米;苞片长圆形,腹面贴生于花序轴上,边缘和顶部分离,盾状,长约2毫米,宽约0.8毫米;花序轴密被毛;子房卵形,离生,柱头3,线形,外反。浆果倒卵形,无毛,长4-5毫米,直径约3毫米,基部渐狭成一粗肿、长约2毫米的柄。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沟谷雨林中,攀援于树上,海拔约500米。性喜高温、潮湿、静风的环境,选结构良好、易于排水、土层深厚、较为肥沃、微酸性或中性的沙壤土种植为佳。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南部(勐腊)。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勐腊。
栽培技术
病虫防治
胡椒瘟病
是由疫霉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能力的土壤性病害。胡椒瘟病病菌可侵染胡椒的大部分器官,但以侵染主蔓基部(椒头)危害最大。感病主蔓在表土下15-20厘米处变黑腐烂,初期切开主蔓见导管变黑,后期表皮变黑,组织腐烂松散,有时还流出黑水,感病的根部也变黑,整株突然调萎枯死(青枯)。
叶片感病后呈现墨黑色圆形病斑,病斑边缘有放射状黑线,嫩蔓和枝条感病后病部变黑,呈水渍状。严重时逐节脱落,多数从节上或伤口感染。花果穗感病后变黑色,最后脱落。我县骑马坝椒区主要在3-5月发生流行。降雨过多是本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原因。靠流水、风、雨水和人畜传播。防治措施:⑴新植区严格检疫,选用无病苗种植;适当修剪植株基部枝条,定期清除枯枝落叶培土;旱季开始时松土晒土;发现病情立即隔离。⑵发病初期中心病区树冠下土壤用1%的霜疫灵或用农用高锰酸钾消毒,株行间土壤用1%硫酸铜溶液消毒,土壤湿度大时,可改用1:7-10份硫酸铜粉拌砂土撒施土壤表面消毒,病叶应在露水干后摘除集中烧毁。病株喷0.5%的霜疫灵或喷波尔多液保护。发现病株应及时挖除,植穴曝晒半年以上或淋药消毒土壤,流行期间在病园进出口撒硫酸铜粉消毒。
叶斑病
细菌性叶斑病此病是仅次于胡椒瘟病的又一重要病害。可在各龄椒园发生,主要为害叶片,枝、蔓、花、果亦可感病。叶片病斑呈多角形水渍状,扩散后中间呈褐色,边缘变黄。病健交界处呈水渍状,雨天或露水大时,叶背可见细菌液脓溢出,后期脱落。枝蔓感病后逐渐逐节脱落,以致树冠逐渐缩小,最后枯死。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主要流行于春夏大风季节。病原菌由风雨或水滴从植株的伤口或自然气孔口传病。
防治措施:⑴新植区严格检疫,用无病苗种植;⑴营造防护林,椒园面积3-5亩为宜;⑶搞好排水系统,定期清除枯枝落叶;⑷勤检查,及时消灭中心病株,及时摘除病叶,剪去病枝,在春季风雨到来之前喷波尔多液保护或喷1%的霜疫灵进行预防。
花叶病
是由病毒引起的,感病的胡椒,嫩叶变小,卷曲、黄化或花叶,主蔓萎缩,节间变短,植株矮小畸形,花穗短,结果很少,产量低。防治措施:新植区要严格检疫。不要用病株上割苗;加强椒园管理,割苗前要施肥,发现病株及时挖除补种。
根部病
主要是褐根病和紫根病。病源主要来源于椒园残留带病的树头、树根和木支柱传病,以后寄生到胡椒的蔓、根。症状是蔓枝生长停顿,叶片变黄,地下蔓根表面有褐锈色(褐根病)或紫色的菌膜,内部变黑(褐根病)或变黄(紫根病)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防治措施:开垦时彻底捡净树头、树根,以预防根病的发生。发现病株,及时挖根处理,切除病部,清除病源,伤口进行涂霜疫灵处理。病部晒2-3天,然后填回新土,压紧并加强肥水管理。其他病害如炭疽病、线疫病、菌核病发生时,摘除病叶和剪除病枝,喷波尔多液防治即可。
虫害
介壳虫类主要为害嫩叶、嫩芽和主蔓吸根。使植株生长不良,并可引起煤烟病,喷波尔多液过多,容易引起介壳虫发生。防治方法:不滥喷波尔多液,保护天敌,用乐果500-800倍喷2-3次。根部粉蚧为害可用乐果等有机磷杀虫剂淋灌椒头处理,效果较好。盲蝽主要为害胡椒幼嫩枝叶、花等。防治方法:用1000-1500倍液敌百虫、乐果等每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防治。此外还有蚜虫、刺蛾、蚂蚁、金龟子均可用有机磷等杀虫剂喷杀,效果都较好。
-
短蒟
形态特征木质攀援藤本,除花序轴和苞片柄外无毛;枝纤细,质硬,下部具疣状凸起。叶纸质至薄革质,无腺点,椭圆形、狭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5-9厘米,宽3-4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尖头钝而常偏斜,基部短狭或楔形,两侧相等或略不等;叶脉5-7条,在背面强壮凸起,最上1对常互生,离基
-
角果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除花序轴外全无毛;枝干时有细纵纹,略带黑色,直径1.5-2毫米。叶厚纸质,有显著密细腺点,卵形或狭卵形,长7-13厘米,宽4-6厘米,顶端短尖至渐尖,基部不等,一侧钝圆而稍大,另一侧短狭;叶脉7条,4条离基部发出,最上1对互生,高于中间1对18-25毫米从中
-
山草椒
形态特征叶对生,稀3-4片轮生,倒卵状楔形,长约10毫米,宽约6毫米,顶端深凹,基部钝,背面带苍白色。穗状花序棒状,长约1.5厘米;花黄白色;苞片盾状,有腺点;雄蕊2枚,花丝短;子房无柄,卵状。生长环境生于海拔700-2500米的山区。
-
肉轴胡椒
简介肉轴胡椒多年生常绿攀援藤本植物,系浅根性作物,蔓近圆形,木栓后呈褐色,主蔓上有顶芽和腋芽。主蔓上抽生的分枝和由其抽生的各分枝和分枝上抽生的结果枝构成枝序;叶为椭圆形、卵形或心脏形,全缘、单叶互生,叶面深绿色;花穗着生于枝条节上叶片的对侧,栽培品种多为雌雄同花,少数雌雄异花
-
草胡椒
形态特征一年生、肉质草本,高20-40厘米;茎直立或基部有时平卧,分枝,无毛,下部节上常生不定根。叶互生,膜质,半透明,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和宽近相等,约1-3.5厘米,顶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叶脉5-7条,基出,网状脉不明显;叶柄长1-2厘米。
-
红果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除花序轴外均无毛,枝有密细纵纹,干时变褐色,花枝直径约2毫米。叶硬纸质,有密腺点,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5-3厘米,顶端渐尖至长渐尖,有小尖头,基部略狭或钝,两侧相等;叶脉5条,在腹面凹入,在背面显著凸起,最上1对通常离基约1.5厘米从中
-
粗穗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除花序轴和苞片外全部无毛;枝有纵棱,干时变黑色,直径约6毫米。叶纸质,有密细腺点,椭圆形,长13-15厘米,宽5.5-6厘米,顶端短尖,基部钝圆而微缺,凹缺宽度仅为叶柄宽度之半;叶脉7条,最上1对互生,离基2-2.5厘米从中脉发出,弧形上升达叶片顶部,最外1
-
腺脉蒟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除花序轴和苞片腹面外无毛;枝具纵棱,直径3-4毫米。叶膜质,干时呈淡绿色,背面密生褐红色腺点,脉上尤著,雌株的椭圆形,稀阔椭圆形,雄株的狭椭圆形或近长圆形,长6-16厘米,宽3-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常不等,一侧圆,另一侧短狭,有时两侧近相等的短狭或钝;叶脉
-
盈江胡椒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花枝具纵沟纹,密被柔毛,直径2-3毫米。叶膜质,密生细腺点,斜卵形,长11-14厘米,宽6.5-8.5厘米,顶端骤然紧缩而具短尖头,基部斜耳状心形,两耳钝圆,极不等侧,一耳长而宽,另一耳狭而短,叶柄两侧的凹缺亦不等,宽、长一侧的凹缺宽度为1-2毫米,狭、短一
-
华南胡椒
形态特征木质攀援藤本,除苞片腹面中部、花序轴和柱头外无毛;枝有纵棱,节上生根。叶厚纸质,无明显腺点,花枝下部叶阔卵形或卵形,长8.5-11厘米,宽6-7厘米,顶端短尖,基部通常心形,两侧相等,上部叶卵形、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1厘米,宽1.5-4.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