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葡萄
温州葡萄现拥有葡萄种植面积将近1万亩,葡萄品种达到60多个,主要有欧亚种高档葡萄(俗称提子)经地球、白鸡心、美人指、黄金指、里扎马特等,以及欧美种常规葡萄藤稔、高妻、红富士、巨峰、京亚、红地球等。
- 拉丁名
- Vitis wenchowensis C. Ling ex W. T. Wang
- 别名
- 土瓜、野黄瓜、老鼠拉冬瓜、天罗网、钮子果、红果果、大树献钮子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鼠李目
- 科
- 葡萄科
- 种
- 西畴崖爬藤
- 亚科
- 马利筋亚科
- 族
- 马利筋族
- 属
- 葡萄属
- 类型
- 藤本类
与温州葡萄相似植物
简介
温州葡萄现拥有葡萄种植面积将近1万亩,葡萄品种达到60多个,主要有欧亚种高档葡萄(俗称提子)经地球、白鸡心、美人指、黄金指、里扎马特等,以及欧美种常规葡萄藤稔、高妻、红富士、巨峰、京亚、红地球等。大部分的葡萄种植基地分部在平阳县和乐清市,其中平阳县鳌江镇现有葡萄种植面积4000多亩,年产值700多万元,也是浙南地区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小枝纤细,有纵棱纹,无毛。卷须不分枝,每隔2节间断着生。叶为三角状戟形或三角状长卵形,不分裂或3-5浅裂,分裂者裂缺成钝角或锐角,长4-9.3厘米,宽2.8-4.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呈心形,基缺凹成锐角,边缘每侧有不整齐7-9个锯齿,有短睫毛,上面绿色,上面沿脉被极短的糙伏毛,下面浅绿色,无毛;基出脉5,中脉有侧脉4-5对,网脉两面明显突出;叶柄长1.8-3.2厘米,无毛;托叶早落。圆锥花序与叶对生,果时长3.8-6厘米,下部有分枝,花序梗及花梗无毛。果实近球形,直径0.5-0.8厘米;种子倒卵椭圆形,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长椭圆形,腹面中棱脊突出,两侧洼穴呈宽沟状,从基部向上达种子1/3处。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葡萄各种群在生长各个时期对温度要求是不同的。如早春平均气温达10℃左右,地下30cm土温在7-10℃时,欧亚和欧美杂交种开始萌芽;山葡萄及其杂种可在土温5-7℃时开始萌芽.随着气温增高,萌发出的新梢便加速生长,最适于新梢生长和花芽分经的温度是25-38℃。气温低于14℃时不利于开花授粉。浆果成熟期最适宜的温度是28-32℃,气温低于16℃或超过38℃时对浆果发育和成熟不利,品质降低。根系开始活动的温度是7-10℃,在25-30℃时生长最快。不同熟期品种都要求到有效积温,如早熟品种莎芭珍珠有效积温需21℃,中熟品种葡萄园皇后需25℃,晚熟品种龙眼需33℃才能充分成熟。
葡萄对低温的忍受能力,因各种群和各器官不同而异,如欧亚种和欧美杂种,萌发时芽可忍受-3至-4℃的低温;嫩肖和幼叶在-1℃、花序在0℃时发生冻害。在休眠期,欧亚品种成熟新梢的冬芽可忍受―16℃至―17℃,多年生的老蔓在-20℃时发生冻害。根系抗寒力较弱,欧亚群的龙眼、玫瑰香、葡萄园皇后等品种的根系在―4℃至―5℃时发生轻度冻害,-6℃时经两天左右被冻死。北方地区采用东北山葡萄或贝达葡萄作砧木,可提高根系抗寒力,其根系分可耐-16℃和-11℃的低温,致死临界温度分别为-18℃和-14℃,可减少冬季防寒埋土厚度。
育苗及栽植
常用枝插繁殖,剪取生长粗壮、芽眼饱满的一年生枝条.用单芽或双芽剪成长5-15cm左右插条,按15cm×50cm距离2月扦插在苗床中。但热区应选用适应性及抗性强的砧木,用嫁接繁殖的方法培育适于当地气候条件的嫁接苗。在砧木选择上,美洲种的河岸葡萄耐热耐湿;东亚种的山葡萄对真菌病害有高度的抗性等均可应用。热区可以冬植也可春植。采用栅架的行株距为3m×1.5-2m,1500-2000株/h㎡;或宽窄行密植4m×0.5--1m,2250~4500株/h㎡。
肥水管理
葡萄需大量养分,早期以氮肥为主,进入结果期后磷、钾肥相应增加。除有机肥外,每造(收)每公顷需氮磷、钾三要素80-150kg,应根据品种、产量、树势、地力不同,加以调节。基肥在入冬后施入,每公顷施鸡、鸭粪3.0万kg、饼肥3750kg、过磷酸钙3750kg。追肥分别在荫芽前、开花前和果实膨大期施入,并适时喷施壮果蒂灵,前期以氮肥为主.促使枝蔓生长和花穗发育,果实膨大期增施磷、钾肥,改善品质。根外追肥喷市0.3%尿索和0.2%磷酸二氢钾可促果实膨大和成熟。生产高品质葡萄,园地需有灌溉设施,以免园地土壤干湿剧烈变化。一般催芽期和幼果生育期需水较多,遇旱宜及时灌溉。
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全年重点以防病为主。根据气候变化和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点,随时注意观察和预测,做到提前预防,早喷药保护,防患于未然。
葡萄易发生的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黑豆病、白腐病等,虫害较少,主要有二星叶蝉、透翅蛾等。防治措施:(1)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自身抗性;及时清除落叶杂草,剪除枯死枝条,清除病果病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2)发芽前喷一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1次1:2:200倍的波尔多液,花后到采果前每隔10~15d再喷1次1∶2∶200倍的波尔多液。(3)蚜虫严重时,喷1次吡虫啉(蚜虫灵),霜霉病或白粉病较重时,喷1~2次9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25%瑞毒霉500~600倍液;采果后喷1~2次1∶2∶200倍液的波尔多液。
-
刺葡萄
产地分布产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每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卵圆形或卵椭圆形,长5-12厘米,宽4-16厘米,顶端急尖或短尾尖,基部心形,基缺凹成钝角,边缘每侧有
-
井冈葡萄
产地分布产江西、湖南。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密被短柔毛。卷须不分枝,每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卵圆形或卵椭圆形,长7-9厘米,宽6-7厘米,常3浅裂,稀3-5中裂,顶端渐尖或短尾尖,基部浅心形或近截形,基部心形者裂缺凹成钝角或锐
-
单叶红枝崖爬藤
产地分布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越南也有分布。形态特征叶多为单叶,稀(2)3小叶,叶质地常较厚,有时带淡紫色。生长习惯生长于海拔100米至450米的地区,常生于石山林中。繁殖培育
-
草崖藤
产地分布产云南、广西。越南和老挝也有分布。形态特征矮小直立灌木,高0.4-1米。小枝圆柱形,有纵棱,无毛?R段?3小叶,稀基部有单叶,中央小叶倒卵椭圆形,侧生小叶卵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26.5厘米,宽(3)4-11厘米,中央小叶基部楔形,侧生
-
长柄地锦
产地分布产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几无毛。卷须总状6-11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卷须顶端嫩时微膨大呈拳头形,后遇附着物扩大成吸盘。叶为3小叶,稀在细小长枝上有小型单叶3裂者,中央小叶倒卵椭圆形,侧生小叶卵椭圆
-
厚叶崖爬藤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茎扁平,多瘤状突起。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常疏生瘤状突起,无毛。卷须不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鸟足状5小叶,或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倒卵长椭圆形,侧生小叶有时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顶端骤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侧生小叶基部
-
掌叶白粉藤
形态特征叶异形,不裂叶叶片卵圆形,长7-7.5厘米,宽5-5.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基缺张开呈钝角,边缘每侧有20-30个尖锐锯齿,分裂叶者为3-5深裂,阔卵形,基部深心形,基缺狭窄或两侧部分重叠,裂片披针形,顶端渐尖,两面绿色,无毛;基出脉3-5,中脉有侧脉5-
-
巨玫瑰
简介参加鉴定的国内知名专家一致认为:“巨玫瑰葡萄新品种的品质性状均超过了目前我国选育及从世界各国引进的现已报道的欧美杂交种,其成果居欧美杂交种品种选育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各地引种试种表明,该品种确实是今后可以重点发展的大粒高档鲜食葡萄新品种,也是取代巨峰和所有中
-
澜沧乌蔹莓
产地分布产云南。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海拔:1100-1200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海南崖爬藤
形态特征海南崖爬藤,为木质藤本。小枝纤细,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卷须不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3小叶,小叶长椭圆形、卵椭圆形或倒卵椭圆形,长6-13厘米,宽3-6厘米,顶端短尾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侧生小叶基部不对称,有时近圆形,边缘每侧有5-11个细牙齿或锯齿,上